一、國策、戰略、理念
1、基本國策:對外開放、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2、治國戰略: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
3、發展理念: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以人為本、低碳生活
二、發展道路、理論體系、偉大旗幟
1、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可持續發展道路生態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含鄧論、三代、科發)
3、偉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它包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個方面內容)
三、標志、標準
1、改革開放戰略方針確立的標志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2、我國對外開放邁上新階段的標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即WTO)。
3、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是:文字的出現。
4、中國進入近代史的標志是: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
5、中國革命進入嶄新的歷史階段的標志: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6、標志著中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歷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誕生,
7、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繼續發展的重要標志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礎
1、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國的立國之本是:四項基本原則(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保證。)
3、我國的興國之要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6、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7、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8、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9、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憲法。
10、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
11、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2、一切組織或者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是:憲法。
13、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保證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15、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16、要解決我國諸如存在的就業難、醫療難、教育難、收入不均等難題的根本途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17、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8、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徑是: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
19、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和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是:堅持黨的領導。
20、社會主義的一個根本原則,也是最終目標,指的是:實現共同富裕。
21、計劃生育政策的基本內容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優化人口分布。
22、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3、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4、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
25、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6、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7、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據和基礎是:憲法。
28、發展科技和培養人才的基礎是:教育。
29、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自然資源。
30、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公有制經濟。
31、發展(海峽)兩岸關系的基礎(或說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32、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33、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見《能訓》P84第1題。
34、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35、人們參加社會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規則是:《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
36、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2014年中考政治考點歸類(二)
五、目的、目標
1、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2、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民群眾共同富裕。
3、黨的十六大確立21世紀頭20年,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4、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5、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保證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6、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7、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六、任務、職責、作用
1、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公安機關的職責和人民警察的任務是:見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
3、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4、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主導作用,起著關鍵性作用的是:國有經濟。
七、之最、最終、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體
1、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民群眾共同富裕。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3、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為嚴格的法律是:憲法(具體是:見初二教材P56大號字)。
6、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先決條件)是指:人身自由權。
8、公民行使監督權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聞監督。
9、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0、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徑是: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
12、科學技術(簡稱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13、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
14、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5、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是:人口問題。
16、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憲法。
17、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是:漢字。
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有:最高立法權、任免權、決定權、監督權。
19、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領域中占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20、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
八、特點、特征
1、目前,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備如下特點:屬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3、中華文化的兩大特點(或說特征)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4、在我國,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權利具有兩大特點:廣泛性和真實性。
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見《能訓》P84第1題。
6、我國各民族在區域分布上有何特點?:見《能訓》P84第3題。2014年中考政治考點歸類(三)
九、內涵、含義、定義
1、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其內涵是: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2、違法行為的含義:是指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
3、犯罪的定義:是指具有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4、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含義:指由憲法規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決定意義的權利和義務。
5、公民的經濟權利的含義:指公民享有經濟物質利益方面的權利,它主要包括勞動權、休息權、生活保障權等。
6、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7、環境問題的定義:是指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
8、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
9、依法治國的含義:見課本P76最后一段大號字。
10、繼承權的含義:是指繼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
11、智力成果權的定義:也叫知識產權,它是法律確認的人們對其創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這
一權利同時具有人身權和財產權兩方面的內容。
1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含義/內涵: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科學發展觀的含義/內涵: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十、機關、機構
1、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是指:人民檢察院。
2、我國的法律審判機關是指:人民法院。
3、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統稱人民代表大會)。
4、我國的國家機關有: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行政機關(人民政府)、國家審判機關(人民法院)、國家檢察機關(人民檢察院)。
5、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6、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7、在我國,有權制定和修改憲法的國家機關是:全國人大[微博](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十一、制度、原則
1、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
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我國的基本民族制度(或叫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5、我國的分配制度是指: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6、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7、社會主義的一個根本原則,也是最終目標,指的是:實現共同富裕。
2014年中考政治考點歸類(四)
十二、主體、主題、核心、中心
1、依法治國的主體:廣大人民群眾。
2、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3、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4、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
5、(新)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創新。
6、依法治國的核心:依憲治國。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
8、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9、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0、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會保險。
11、和平與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解決發展問題。
12、我國的中心任務和工作是:經濟建設。
十三、關系、關鍵
1、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兩者具有一致性,互為條件,互相依存,“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權利是履行義務的前提,義務是享有權利的基礎。。
2、法律和道德的關系:相互聯系,相互補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礎。
3、國體和政體的關系是: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
4、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5、確保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關鍵(措施)是:幫助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發展經濟,脫貧致富。
6、和平與發展的關系:維護和平是實現發展的必要前提;保持發展是維護和平的重要基礎。
7、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的關鍵是:加強教育,提高人口素質。
十四、因素、趨勢
1、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
2、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由以下因素決定: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3、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經濟全球化。
4、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有: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恐怖主義、貿易摩擦、領土爭端、資源爭奪、宗教矛盾等。
十五、要求、前提
1、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4、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是:建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或說有法可依)。
5、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當家作主。
6、發展(海峽)兩岸關系的前提(或說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7、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2014年中考政治考點歸類(五)
十六、包含、包括、范圍
1、經濟權利主要包括:財產權、繼承權、勞動權、休息權、物質幫助權等。
2、我國公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權利有: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②言論、出版、結社、集合、游行、示威的權利和自由;③監督權
3、人民享有的監督權包括:批評、建議、申訴、控告和檢舉的權利。
4、我國公民享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權利和自由,包括:如受教育權、出版權、知識產權等。
5、智力成果權包括:著作權、發明權、發現權、專利權、商標權等。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7、公有制經濟主要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8、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以及股份制企業中的非公有制經濟成分。
9、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四個部分。
十七、本質、性質、實質
1、依法治國的本質: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2、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制經濟。
3、人民民主專政本質上是:人民當家作主。
4、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當家作主。
5、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6、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著中國最
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方針。
7、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
8、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或說本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十八、依據、根據
1、黨的基本路線的制定依據:基本國情。
2、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制定依據是: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十九、寫宣傳標語、口號、主題
1、12月4日是法制宣傳日,請你設計兩條宣傳標語?(見《能訓》P25第34題、或P53第30題)
2、請你設計一條宣傳標語來宣傳人才強國戰略?(見《能訓》P35第30題)
3、環保類標語: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請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4、誠信類標語:人人講究誠信,共建和諧社會;誠信是立身之本,經商之基。
二十、活動形式 / 方式
1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歌詠比賽
2故事會、文藝慰問演出、紀念日活動、宣誓儀式
3黑板報、手抄報、看相關視頻2014年中考政治考點歸類(六)
二十一、提建議、列措施、舉例子、想對策
1、如何減少闖紅燈、亂穿馬路等不文明現象的發生?
2、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3、就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請給你所在的社區寫一份建議書?
4、我們青少年現在可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些什么?將來呢?
5、現在文化領域盜版、淫穢音像等制品泛濫。你認為應如何凈化文化環境?
6、針對校園文化建設問題,請你結合實際向學校提幾條合理化建議?
7、要在全社會杜絕不講誠信不講信用現象,你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8、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你將如何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創新型人才?
9、面對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形勢,我國正在采取哪些措施?
10、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我們中學生可以做些什么?
11、請你就如何促進居民垃圾分類投放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議?
12、請你列舉身邊三件小事,以實際行動參與到節能減排中去?
13、請你從生態文明的角度為某市今后有好又快的發展提幾條合理化建議?
14、我們中學生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應該怎么做?
15、針對我國部分中學生受外國文化影響很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缺失的現狀,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16、作為中學生,我們能為弘揚民族精神做些什么?
17、怎樣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18、請你為我國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提一些合理化建議?
19、就如何禁止網吧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的現象,請你向有關部門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0、請你就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向當地政府提幾條建議?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21、為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請你向當地政府提兩條合理化建議?
22、為幫助困難群眾更快地脫貧致富,國家應該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