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薦
— 編輯 | 小編
結構化、規范化的心理約談模式能避免心理普查的部分誤判情況,提高心理篩查的有效性和心理干預的針對性?;谥袑W一線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實踐經驗,提煉出了中學生心理普查后的心理約談模式,著重探討了心理約談各個階段的操作要領及關注重點,并對如何實際操作進行了深入闡述。
一 / 引言
近年來,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學校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其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普查是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心理普查,教師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量表測評是一種常用的普查篩選手段,但為了進一步減少誤判,仍需開展心理約談工作以進行深入評估。
心理約談,指的是在心理普測之后,心理教師主動邀約在普測中發現的疑似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通過語言交流和非言語觀察,評估該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判定是否需要及如何對其進行心理干預[1]。
心理約談一般用時10~20分鐘, 主要目的是澄清心理普查的情況,評估學生現在的狀態,借由談話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遇到危機情況及時干預。
故建立規范的心理約談模式有利于更加精準地進行心理干預,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 約談準備
1
確定約談對象
通過專業量表進行心理普測,是發現約談對象的主要方式。
中學生心理普查一般采用的工具是周步成教授編寫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全量表由八個內容量表構成, 包括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2]。
總分反映受測學生的一般焦慮的程度;各內容量表的結果反映個人在八個方面不同維度的焦慮狀態。
所以總分異常的學生是需要逐一約談的,在我多年的工作實踐中,這部分學生約占測評人數的 5%~10%;對于總分正常、某個內容量表分數異常的學生,以持續觀察為主,可以在總分異常學生約談工作結束后,再安排約談。
2
發出約談邀請
當普測數據顯示異常后,心理教師需要發起約談邀請。
不同于心理輔導的“ 不求無助”, 心理約談是主動邀約學生前來談話,可以通過班主任通知,也可以由心理中心直接通知。
為了保證邀約過程的標準化,一般可以采用統一格式的邀約通知單的形式進行,在通知單上寫明受邀學生的姓名、班級、約談時間、約談持續時長與約談地點,邀約理由一般采用“學校希望了解學生入學適應情況,隨機抽取部分同學進行簡單交流”, 以便緩解學生的焦慮,有助于快速建立關系。
在我的實際操作中,多數學生反饋對邀約感到好奇,也會略有緊張,絕大多數學生愿意應邀前來。
極個別因為各種原因不愿前來的學生,我們也不強求, 由班主任加強觀察,有情況及時與心理中心聯系。
三 / 約談過程
1
關系確立
2
收集信息
3
評估
在收集信息完成之后,需要即刻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
一部分學生的情況在約談時已經恢復正常,屬于正常心理狀態。
對依然存在心理困擾的學生,需要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情況進行分類,一般采用心理問題的三分類來進行,根據心理沖突的類型、持續時間、嚴重程度和有無泛化,分為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癥性心理問題。
4
宣傳心理健康教育
在約談的最后可以簡要介紹心理中心工作,提供心理中心聯系方式,邀請學生在需要時前來求助。
四 / 分類處理
1
不同心理類型的處理方式
對于一般心理問題的學生, 可提供求助途徑, 并建議學生主動預約心理輔導;
對于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可以協商定期前來,并考慮長期進行心理輔導;
對于有神經癥性心理問題、有疑似精神病性癥狀,或有自傷自殺危機情況的學生,需要立刻監護學生安全,啟動危機干預程序。
2
保存學生心理檔案
五 / 思考
1.結構化的約談模式有助于提高約談的準確性
心理約談需要在短時間內有效地收集信息并作出判斷,對實施約談的心理教師的評估能力要求較高,也依賴于教師的個人經驗[3]。
而現實中還存在很多學校只進行了心理普測但對教師進行心理約談還缺乏必要的培訓,
因此心理約談工作開展會面臨諸多困難:一是篩查之后直接下結論誤判率較高,二是篩查之后不做處理會直接給學校領導和老師帶來不必要的焦慮和恐慌。因此,采用科學的約談模式可以幫助心理老師在短時間內學會如何約談,提高心理約談篩查的準確性。
2. 高效開展約談工作需要學校各部門分工合作
心理約談工作需要專職心理教師一對一開展, 但是中學專職心理教師師資配備不足,加之中學生學業緊張, 動輒上百人的約談難以在短期內完成,影響約談效果。
這就需要學校學生管理部門出面組織,協調各部門配合,由班主任做好學生的邀約工作,年級組安排老師組織學生有序前來,心理教師負責約談評估,共同完成心理約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