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去世,皇太子司馬衷繼位,改國號為永熙,是為晉惠帝。
晉惠帝司馬衷生于公元259年,在公元267年被立為皇太子。他是司馬炎的第二個兒子,為皇后楊艷所生。他有一個哥哥,二十六個弟弟。因哥哥司馬軌夭折,他便成為了“嫡長子”?!稌x書·惠帝紀》中雖然有很多關于司馬衷在位期間內大事的記載,但對于這位皇帝本人的言行、決定卻所言極少。歷史上,司馬衷一般被評價為白癡。關于他的白癡行為,《晉書》中有兩則記載:
一是司馬衷與隨從到華林園去玩。他們走到一個池塘邊,聽見里面傳出咕咕的青蛙叫聲。司馬衷覺得很奇怪,便問隨從,青蛙咕咕叫聲,是為官家叫呢還是為私家叫?隨從答道:“在官地里就是為官家叫,若在私地里,就是為私家叫。”
(帝文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span>)
二是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有人把情況報告給司馬衷,但司馬衷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他們為什么不吃肉粥呢?”
(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司馬衷的智力如此低下,司馬炎肯定是了解的。他曾經與皇后楊艷商量要換掉太子,但被楊艷以立嫡以長不以賢否決。“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統,密以語后。后曰:“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
司馬衷是皇后楊艷所生。楊艷在司馬炎還是晉王世子的時候嫁入司馬家。史書說她“少聰慧,善書,姿質美麗,閑于女工”。(有善相者嘗相后,當極貴,文帝聞而為世子聘焉。)楊艷出身弘農楊氏,是世家大族。其祖上自“四知先生”楊震起,四世連任東漢宰相。司馬炎在平定東吳以后,惟耽酒色,軍國大事都付與楊艷的父親楊駿,叔叔楊珧、楊濟辦理,楊家分掌軍政大權,勢傾天下,時人稱“西晉三楊”。
母以子貴,保住了司馬衷的太子地位,也就保住了楊家的顯赫。于是楊艷皇后在臨終之際,為了防止別的妃嬪做了皇后,司馬衷的太子地位不穩,就推薦了她的妹妹楊芷接替她做皇后。司馬炎是位重感情的皇帝,他對這位楊艷十分敬重,便“流涕許之”,并在公元276年,立楊艷的妹妹楊芷為皇后。從此,司馬衷的太子地位更加穩固。
但是,太子畢竟是要繼承大統的。君王的賢或笨,關系到社稷的興與衰。對此,朝中議論紛紛,就太子廢立之事立場不一。
有一次司馬炎大宴群臣,太子少傅衛瓘假裝喝醉,走到皇帝御座前,撫摸著御座連連嘆息,說:“此座可惜!”司馬炎當然明白他的意思,衛瓘是太子老師,最清楚太子的情況,他說可惜,是覺得太子配不上這個御座。中書令和嶠,就沒有衛瓘那么含蓄了。他直截了當的對皇帝講:“皇太子有淳古之風,而季世多偽,恐不了陛下家事。”
還有一批人說太子成年之后,已經變的聰明了。司馬炎曾派荀勖和和嶠去考察太子,荀勖回來后,把太子大大夸獎了一番。司馬炎轉而詢問和嶠,和嶠回答說太子沒有變化。“時帝素知太子暗弱,恐后亂國,遣勖及和嶠往觀之。勖還盛稱太子之德,而嶠云太子如初。”
面對不同說法,司馬炎決定自己考察下。他布置了一次考試,把一些難以處理的國事寫在紙上密封,交給司馬衷,讓他寫上處理方案。為了防止太子的幕僚捉刀,司馬炎把東宮的大小官員都召到宮里來喝酒。但即便如此,司馬衷還是作弊成功,幫他作弊的是太子妃賈南風。
賈南風是司馬炎寵臣賈沖之女。她請外人做答,答題之人引經據典,鞭辟入里。賈南風看后十分滿意,給使張泓對她說:“太子沒有學問,皇帝是知道的。這樣的答卷一看就不是太子能寫出來的,不如用白話作答?!惫?,司馬炎看后十分高興。
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嶠等多以為言,故欲試之。盡召東宮大小官屬,為設宴會,而密封疑事,使太子決之,停信待反。妃大懼,倩外人作答。答者多引古義。給使張泓曰:“太子不學,而答詔引義,必責作草主,更益譴負。不如直以意對?!卞笙?,語泓:“便為我好答,富貴與汝共之。”泓素有小才,具草,令太子自寫。帝省之,甚悅。先示太子少傅衛瓘,瓘大踧?,眾人乃知瓘先有毀言,殿上皆稱萬歲。充密遣語妃云:“衛瓘老奴,幾破汝家?!?/span>
封建制度下,立儲是國之根本。長久不決,必然會導致朝堂黨爭。太子的廢立,關系到楊家、賈家及其黨羽的共同利益。他們當然不會容許太子的地位動搖。
作者簡介:
大好,一個喜歡閱讀的,有點強迫癥的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