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濰縣城印象:城里那幾個灣,你還記得嗎?
但凡一個水池子,或者水塘,老濰坊人都喜歡叫它為灣。在這些灣的旁邊,有一些街巷,人們都叫它們:灣堐(wān yái )。傳統意義上的老濰縣城,一般把白浪河以西叫城里,把白浪河以東叫做東關塢。參照民國26年濰縣城塢圖,我們今天來看一下當時城里有哪些灣呢。
城里面積最大的灣,應該是撞鐘院后灣了。目前它也是城里所有灣中僅存的一個灣了,雖然它已經淪為一個垃圾堆如山的廢水池,至少還沒有被填平。
面積第二大的應該是曹家巷那里的荷花池了。從地圖上看,呈酒杯狀,相當有趣。當年解放濰縣時,這里發生了著名的荷花池戰役,許世友將軍還題詞專門表揚了這場慘烈戰斗中濰縣人民表現出來的那種頑強抗敵精神。如今荷花池已經填平,留下的是荷花池歷史文化長廊,展示著一幅幅當年戰斗的圖片,在告訴人們荷花池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其實撞鐘院前灣也不算小,與后灣與荷花池相比,就小多了。它與后灣南北呼應,之間隔著一座古鐘幽幽的撞鐘院和一條狹長的撞鐘院前街。如今前灣和撞鐘院以及前街、老過道,還有陳氏家廟,都一起消失了。
在孔融祠關帝廟的正北方向,郭家巷東側,也有一個灣,面積與撞鐘院前灣差不多,從地圖上看,呈保齡球狀,比較有特點。大致位置應該在今天實驗小學南邊,如今都被一座座居民樓代替了。
在南寺前巷北面,射步亭街西邊,有一個灣,比前面那幾個都要小,從地圖上看,形狀比較像一把手槍,有意思吧!查閱有關資料,有說它是南寺后灣的,也有說是射步亭灣的,不知說的是不是一個灣。因為距離這兩個街巷都很近。現在大致位置應該在中級法院東邊,中百大廈北面停車場所在地方吧。隨著城市改造,這個灣和南寺前巷、南寺前街、南寺后街、射步亭街,以及那座遠近有名的石佛寺,一起徹底消失了。
除了上面這幾個大一點的灣,在城里,其他幾個灣就比較小了。比如我小時候非常熟悉的柴家灣,蝴蝶灣,還有夾在它們之間的小太平街灣,以及大太平街南邊的大石坑街南首的灣,和王家場院街南邊的灣,還有那個南宮灣。它們旁邊的街巷就分別叫做柴家灣堐,蝴蝶灣堐和南宮灣堐。關于這些灣堐在前面文章已有介紹,這里不再繁言。
說完城里的灣,忍不住再多說幾個城外的灣,比較大一些的有北關的陸家灣、鳳凰嘴灣,南關的黨家灣等等。隨著城市改造和規劃需要,如今這些灣基本都不復存在了。
對了,在結束本文的時候,有必要再提一下那個平壽湖。有那么一段時間,人們一直以為平壽湖和撞鐘院后灣是可以長期保留下來的,并可以妥善管理的。后來還是出現比較可惜的情況,平壽湖被填平,后灣淪為一個垃圾廢水池。關于城里那幾個灣,當年就是這樣的。
原創文章,謝絕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