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把承認事實訓練,當做習慣。不管遇見什么事情,即使搞錯,犯錯了。依然能找到有樂趣的點,去體驗,耐心化解。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不管生活發生的好的,還是壞的,自己都可以把它當做禮物,來鍛煉自己的心,讓自己不要不高興,去長心力。做久了,你就會體驗到【隨緣就是最好的命】,因為珍惜當下發生著的一切,并且讓每件事都有【價值完成】,也就學會了惜福。
這是心靈成長的人需要有的狀態。以一顆俠氣的心去面對人生。
談正面思考
比如酒后開車,我正面思考,“不會被查,不會被抓吧?”重點這個思考背后隱藏的是,【緊張、害怕】警察抓他。
其實,一個人的【基準點越低,他自我感覺就“越”良好】。也就是說,你的“罪惡感”來自于【你的基準越高,自我感覺良好“越”低】。對比<逍遙游>中小麻雀、小知了,它們的自我感覺是【超良好】的。所以,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意味著他的道德下限很低、甚至沒有。比如,幫助別人,如果你覺得是自己分內之事,你不求回報,就不會有【行善積德】的感覺。你會有【行善積德】的感覺,是因為【我其實不必幫他,但是我“多”做了,去幫他了】,當人有了【多做好事】的念頭,才會覺得自己在行善。要不然怎么會覺得自己在【積德】?其實,這個觀念背后其實隱藏、摻雜著【我需要得到回報】的念頭。你能不能觀察的出來?
所以,本質上人會有【罪惡感、自責】,是因為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高到【自己做不到】,就會傷到自己的心。破解之法是【這個觀念適不適用我?】去對這個觀念做【修正】。【正面思考者】,他永遠在動那個來自【羞恥心的緊張】念頭。
相對【正面思考】,真正有意義的做法是【承認殘酷的現實,但懷抱希望】。要有能同時看清【一體兩面】的能力。
你看到正面必須就要同時提醒自己負面是什么。真正嚴格看待。現在社會弘揚正能量,其實弊端很多。就好比只看待積極一面否定了另一面的弊端。就像心靈雞湯,這樣會出現,過渡【自我感覺良好思考】,變得【非常不客觀看待事實】。精簡就是看到好的一面就要形成看待另一面不好的能力,看到利益,就要同時看到風險。
這個其實核心在提醒陰陽變化。你看白天和黑夜。它是交替出現的。孤陰不長,孤陽不生。正反永遠是相對出現的,陰陽是相互依存的。利弊是一體兩面的。過則不及。至于負面情緒,是可以引導出價值完成的。負面情緒是可以轉化出有意義的結果。
道家規矩是做到在先,想通在后。客觀事實是,實踐經驗不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