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工信部和發改委作為把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要害部門,對車企產品能否生產、上市銷售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家新企業除了獲得發改委生產資質批準之外,想要上市銷售還需要獲得工信部的生產銷售許可,進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目錄》才能上牌照。
截至目前,獲得國家發改委頒發的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共15家
序號 | 企業名稱 | 獲得資質時間 |
1 | 北汽新能源 | 2016.3.16 |
2 | 長江汽車 | 2016.5.17 |
3 | 前途汽車 | 2016.10.10 |
4 | 奇瑞新能源 | 2016.10.27 |
5 | 敏安汽車 | 2016.11.15 |
6 | 萬向集團 | 2016.12.15 |
7 | 江鈴新能源 | 2016.12.26 |
8 | 金康新能源 | 2017.1.10 |
9 | 國能新能源 | 2017.1.25 |
10 | 云度新能源 | 2017.1.26 |
11 | 蘭州知豆 | 2017.2.28 |
12 | 河南速達 | 2017.3.28 |
13 | 浙江合眾 | 2017.4.19 |
14 | 陸地方舟 | 2017.5.18 |
15 | 江淮大眾 | 2017.5.22 |
以上15家企業中有7家企業獲得工信部頒發的新能源牌照,分別為: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江鈴新能源、云度新能源、蘭州知豆以及浙江合眾。
估計一些細心的看官要問了,長城、吉利、比亞迪為啥不在15家車企之列?他們沒有生產資質?可現實上長城C30EV、吉利帝豪EV、比亞迪秦EV等車型處在火熱的銷售狀態。這咋地了呢?
原來啊,按照相關規定,只有新企業或傳統車企單獨成立新能源項目公司的,才需要另外申請生產資質。例如北汽集團下屬很多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就是其中1家,北汽集團持股60%,其余3家公司分別持有不同比例的股份。和北京奔馳、北京現代一樣,都是相對獨立的企業法人,因此需要持有相關資格證,才能生產和銷售新能源車型,所以北汽新能源需要單獨取得生產資質才可以進行生產銷售。奇瑞新能源也是這種情況。
而長城、吉利、比亞迪情況則不同,他們作為傳統車企,早就有完整的整車生產資質,而且至今沒有將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分開運作,銷售環節也都是傳統途徑,所以不需要辦理生產資質也可以生產新能源車型。新能源資質算是整車資質的一個子集,新能源資質只能造新能源車,不能造傳統燃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