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霍建華馬路上吵架:夫妻間正確吵架能增進感情?
溫格·朱利在《幸福婚姻法則》一書中有一句經典的話:"即使是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沖動。"很多人婚前期望溫馨幸福,但進入婚姻后才發現,美好只是僥幸,吵架才是常態。不僅僅是婚姻,有時在家庭中,親子關系之間,也經常會因各種問題而起沖突。我其中一個來訪者曾經說過:“結婚了三年,白天和自己5歲的孩子吵架;晚上和自己的老公吵架。我的婚姻,就只剩下吵架了。”沒有人想活在吵架的日子中,但既然沖突無法避免,我們如何能利用吵架來增進感情呢?首先,我們要接受一個前提,吵架也是人類的一種互動模式,是你來我往的行為。是在你的言語表達后,他接住話并向你反饋的過程。只是這種互動模式往往無法解決客觀問題,反而會產生憤怒情緒,破壞關系。最近有個熱搜,講林心如刪了發在社交平臺上和老公霍建華的自拍。很多人會關聯到前幾天他們兩夫妻在街頭上吵架的一幕上。后面,霍建華并未挽留獨自離開的妻子,而是自己走了,林心如一人走在街上,邊走邊捂著臉,看上去很傷心。事后,林心如回應,兩人只是有意見不同,不是什么大事。我認為,他們不會因為這一次吵架,就導致離婚,但的確該重視婚姻中的相處模式。事實上,每段婚姻,包括正常人的感情,沒有爭吵矛盾是不可能的。在親密關系中,我們會本能地認為,自己是重要的。例如,妻子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在丈夫面前很重要,孩子會覺得自己的需求在父母面前很重要。這種重要感就是,我在你面前是獨一無二的,這個世界上沒有比我更重要的人了。如果“我”體會不到這種你對我的關注,“我”就會試圖通過強調的方式,來引起你的注意。如果是發信息,會在言語中附帶很多語氣助詞,強調對錯的用語。例如:“我都說了你不要這樣了!每次你都不聽!(強調對錯)是不是要逼走我,你才高興?(自我防御)難道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問題嗎?!一天到晚……”但這在接受方看來,是理解不了你在表達“關注需求”的。只會覺得你在宣泄情緒,擺出一副要吵架,要一決勝負,辯個你對我錯的態度。他理解不了你生氣背后的原因,只會看到你發脾氣,要吵架的事實。這種感受會感染到他身上,他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你再做一遍。一旦吵架就無休止,這就是親密關系中的負循環。既然,我們知道沖突無法避免,如何避免吵架影響關系,而讓吵架成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方式?這是吵架的前提,說大白話就是吵架歸吵架,但不說狠話,不語調上升,更不表達過于粗魯的詞匯。有研究表明,即使兩人本身只是在討論問題,只要有一人提升語調,頓時氣氛就會熱燥起來。但如果遇到對方是這樣的人,那我們應該等他情緒過去,再對話,或者把對方從情緒激動中拉回現實,再討論問題。例如“你剛說的話太激動了,讓我也差點激動起來,我希望我們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作無意義的辯論。”很多人只說問題,但不說具體解決方法,結果越描越黑。在感情中只提自己的感受,說“你錯我對”,卻從不和對方提希望如何做,從不就解決辦法來討論觀點。我看過很多來訪者矛盾沖突時的聊天記錄,大多數人都是自說自話,經常說“我覺得……”的話作為開頭,結果是,兩人話說了很多,精力都耗光了,但對于真正的問題,卻忽略了。我們應該用試探性表述的方式,例如“如果你忙完后能多給我發發信息,我也會很開心的,我不要求你對我事事關注。你覺得呢?”知道如何解決后,要鼓勵自己和對方去作出改變,不然下一次,又會因類似的問題而爭吵了。例如:“好,那我們說好了哈,之后我們都要改變。”很多人吵架之所以無休止,是因為沒有收尾,你們只需要在每次矛盾后都能達成共識,那么這次吵架就是有價值的。最怕是那種,吵架到最后,兩人精疲力竭了,于是就開始冷戰,不想搭理對方,這樣只會埋下雷,醞釀下一次更大的沖突。以上只要做到至少一點,那么這次吵架就不會陷入負循環,就不會影響兩人的感情。就算放在親子關系中也適用。媽媽指責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說孩子沒有出息,孩子只體會到被指責時的憤怒情緒,所以要么是默默忍受,然后對媽媽逐漸失去信任感,要么是激發起叛逆情緒,學習越來越差。媽媽想要管教孩子,除了用嚴厲的話語外,還要多引導孩子思考正確的方法,鼓勵執行。這樣的相處,不僅能解決現實問題,還能讓感情更深一步。真正塑造高質量親密關系的,不是輸贏,而是尊重與認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