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叔叔也撐你的傘嗎?”——那些潛伏在孩子身邊的惡魔2020年12月12日,電影《素媛》原型案件罪犯趙斗順刑滿出獄。
在趙斗順被釋放當天,憤怒的人群將他乘坐的車輛團團圍住,甚至有人手持標語躺在路中間阻止車輛的繼續前進……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則是趙斗順曾經犯下的那令人發指的罪行。12年前,形容邋遢、滿身酒氣的趙斗順對年僅8歲的小女孩娜英(化名)說出了這句話,隨后實施了慘無人道的暴行,讓這個孩子連同她的家庭在那一天以及以后的日子里落入痛苦的深淵。臉部被啃咬、部分腸子被掏出體外、肛門及生殖器官損壞80%、失去生育能力,與造口袋長期相伴……揚言“我喝醉了,什么都不記得了”的趙斗順徹徹底底毀掉了她的健康和人生。隨著趙斗順的出獄,他的住處周遭的民眾也開始恐慌,有人連夜搬家,有人在趙的住處樓下示威,大多數人都不想輕易放過這個惡魔。趙斗順可惡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有許多“趙斗順”就潛伏在我們的身邊。他們可能是你親切的鄰居,整天笑瞇瞇的老好人;他們可能是孩子和藹的老師,金絲眼鏡一絲不茍;極端情況下,他們可能是你的親戚,是你生活當中最不會懷疑的人。“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說說戀童癖1955年9月15日,納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出版,關于它的爭議也從未停止,愛它的人說它開創了現代兩性文學倫理上的新視角,是宿命的悲劇,帶著死亡氣息的香艷;討厭它的人說它為一個老男人的意淫刻碑作傳,浪費筆墨去描寫一個精神病患者的癡心妄想。對于我來說,《洛麗塔》讓“戀童癖”這一群體被更多的人知道,讓更多的人生出了為兒童營造安全環境的渴望。在第9版《變態心理學》中,戀童癖被定義為一種兒童性騷擾——也就是,成年人通過與青春期前的兒童發生性接觸而達到性滿足。
戀童癖與其他違反DSM-V(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性行為模式——裸露癖、施虐狂等——被統稱為“性欲倒錯”。一些性欲倒錯行為在法律上是屬于性犯罪的,尤其是兒童性騷擾與強奸。大多數戀童癖者為男性,只有少數女性,并且人們對于戀童癖的大部分想象并不準確。1.典型的戀童癖不是生活在社會邊緣的骯臟老男人,他通常是一個低調的,不會引起別人注意的守法市民,其年齡范圍可以從十幾歲跨越到七十幾歲。2.大多數兒童性騷擾案件并不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發生在隱蔽角落里,一個陌生的成年男人殘忍地侵害兒童。罪犯通常是與受害者熟悉的人,比如鄰居、父母同事。3.戀童癖者通常不會使用身體暴力行為,而是利用成年人的威嚴恫嚇兒童以達成他的目的。4.在一些情況下,對于兒童的侵犯會在一個孩子身上重復發生,甚至會持續5-10年,直到犯罪者被人發現,或是因為某些原因突然中斷。造成戀童癖的原因似乎有很多,它可能會和受到阻礙的心理發展有關,也可能與由于太過膽怯而無法與成年人建立正常的性關系有關……值得一提的是,大約一半的戀童癖者在自己的兒童時期曾被騷擾。無論戀童癖者是出于何種原因成為惡魔,他們一旦出手,便很難停下。即使在專業心理醫生的治療下,戀童癖們也無法被治愈,他們往往無法擁有尋求治療的自我動機,也常常在治療的過程中表現消極、拒不合作。在戀童癖身份隱秘而且無法治愈的情況下,兒童成長的環境猶如虎狼環伺,我們要做的除了為他們提供更加安全的環境之外,正確的性教育與引導也是重中之重。“年幼的我因為能夠滿足你而快樂。”——孩子,那不是愛情,是傷害《黑鳥》是蘇格蘭劇作家大衛·哈羅為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委約創作獨幕話劇,曾獲得多項大獎。
話劇中講述了40歲因為與12歲的于娜的一夜春情而入獄的男主雷,在15年后擁有了情人與女兒,卻遇到了已經長大的于娜的故事。與想要忘記這段經歷的雷不同,于娜依然深愛著他……個人認為,《黑鳥》與《洛麗塔》的不同在于,洛麗塔即使在母親死后的旅途中成為了亨伯特的情人,但她在心中痛恨著這個男人,一有機會便從他身旁逃離,永不回頭;而《黑鳥》中的于娜則相反,她認為自己深愛著雷,并對于15年前雷拋下自己的那個夜晚耿耿于懷。讓人感到諷刺的是,躺在床上的她期待著的只是雷會“帶回零食”。一個只有12歲的、想要吃零食的姑娘——更確切地說——兒童,其實是無法理解這個40歲的男人對她做的事是多么過分的。于娜的故事并不是完全虛構的,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正打著愛情的旗號對還未進入青春期的女孩下手,比如惡名昭著的山達姆教。正確的性教育和愛情觀教育,是孩子們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不要讓我們的孩子或者弟妹被惡魔蒙騙,以至于承受難以平復的痛苦。在《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9年曝光性侵兒童案例301起,受害兒童逾800人。2019年被曝光的這301起案例當中,依然符合前文所說的“戀童癖”規律:自2020年4月13日前強奸罪共18444篇裁判文書示意圖
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被戀童癖者傷害?
我想,在下面這個關于留守兒童性侵案的研究可以解答我們所有的疑惑。研究得出的結論除了性侵兒童者自己的原因,還有很大一部分社會原因: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常年外出工作,留下子女與老人一起生活。由于老人的觀念以及體力限制,留守兒童吃飽穿暖已是全力,不能盡到充分的監護責任。而留守兒童與老一輩之間的代溝也令在遭受侵害時埋在心里,導致受到反復侵害。部分受害兒童完全缺乏性教育,不能正確辨別正常接觸和異常接觸之間的界限。部分受害兒童遭到犯罪人的暴力或者精神脅迫,不敢反抗,也不敢告知家人,尤其當加害人來自近親屬、老師等長輩,受害兒童會面對更大的壓力。一些犯罪人尤其是老年犯罪人主要通過物質引誘的方式騙取被害兒童的信任,進而實施侵害。這些單純無知的受害兒童有求于犯罪人,不會主動告發犯罪人。可見,監護充足、及時正確的性教育與安全教育,是避免出現兒童性侵案的關鍵。而給予孩子充足的耐心與關愛,建立通暢的交流,則是讓已經陷入惡魔泥沼中的孩子早日說出被侵害的事實,將他們拉出苦海的根本。在孩子年幼時,要告訴孩子,泳衣之下的部分除了爸爸媽媽都不能摸,碰到向自己求助的成年人不要相信。孩子長大幾歲后,無論男女,要讓他們知道每一個跟兒童談起性愛的人都是惡魔,他們靠近的理由絕不是愛情,而是倒錯的欲望。[1] 馬敏, & 王淑合. (2019). 留守兒童性侵被害人的心理特征及其防范對策. 行政與法, 246(02), 130-135.[2] 曹喆. (2019). 兒童性虐待的法醫學鑒定. 法醫學雜志, 35(6), 733-736.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