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明亮公司
!在新消費的熱潮中,資本涌向各個賽道,其中不得不提咖啡市場。單在2021年上半年,咖啡品牌融資就達十余起,中國咖啡市場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為6.2杯,僅為美國的1.6%,國內咖啡行業市場規模為569億元;預計2023年人均消費量增長至10.8杯,咖啡市場規模達1806億元。
據德勤今年4月發布的《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目前大陸地區咖啡人均飲用杯數為9杯/年,雖還遠低于發達國家的人均咖啡消費量,但一、二線城市已養成飲用咖啡的消費者攝入頻次已達300杯/年,接近成熟咖啡市場水平。
作為現磨咖啡的源頭,咖啡樹的種子咖啡生豆通常被人稱為咖啡櫻桃(咖啡漿果),里邊會有兩粒扁平呈橢圓形的咖啡生豆,有少部分咖啡漿果里邊只有一粒咖啡生豆,叫做Peaberry(圓豆)。
目前世界咖啡主要有非洲、亞洲、美洲三大產區,每個產區、產地之間的咖啡豆風味、品種、處理方式都各有不同。
咖啡網資料顯示,自1960年以來,巴西的咖啡種植一直位居世界榜首,年均產量為2460萬袋(每袋60公斤)。此外,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危地馬拉等都是咖啡豆的主要出口國。
此前,咖啡豆莊園主為了出口自己的產品會經歷多人之手——出口商、經銷商、進口商,然后才能到達烘焙師手中,而中間商獲取的價值總額高達40%,阻礙了咖啡農和烘焙商的直接交易和信息透明。
根據「明亮公司」此前的報道,今年上半年中國咖啡豆進口總量同比增長超100%,而進口總金額同比增長超70%。業內看來,雖然目前國內咖啡豆消費仍然以傳統的“商業豆”為主,但越來越多的精品咖啡新品牌也帶動了精品豆的消費,但這一供應鏈的管線卻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Coffee Exchange(易咖吉)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創立的。
成立于2018,Coffee Exchange是一個全球性的B2B 平臺,通過移除中間商,幫助咖啡農與咖啡烘焙商直接進行交易。Coffee Exchange創始人Lewis Harding說,公司營收的增速也幾乎與中國咖啡豆進口量的增速相當。
Lewis Harding(來源:受訪人提供)
公司表示,平臺可為咖啡烘焙商在低于市場價格10-15%的情況下提供多種選擇,而利用平臺的咖啡農場主們在有商業和物流保障的情況下也能獲取額外100-150%的收入。
在創立Coffee Exchange前,曾在銀行金融業工作多年,后又辭職創業,擁有過自己的品牌——一個女士包袋和鞋履的店。
提及這段經歷,Lewis表現得有些“局促”,他說女士配飾并不是他的興趣所在,但也很感謝那次創業,讓他邁入了商業世界,開始了無盡地學習。
第一次創業的失敗也讓他意識到要做一件自己擅長的事情,作為一個“coffee nerd(咖啡發燒友)”,加之倫敦咖啡生態場景的活躍,他認識很多英國的烘焙師及咖啡行業從業者,咖啡成了Lewis二次創業的好選擇。
來到北京后,他認識了一個在盧旺達大使館工作的朋友,聽說盧旺達有很好的豆子,Lewis即刻啟程前往當地,將一些樣品咖啡豆運回中國,他的烘焙師朋友也表示如果之后有源源不斷地貨源,他們很樂意去購買。
這讓Lewis發現了咖啡交易過程中的問題--進口、出口和中間商,用科技改變繁瑣步驟的想法應運而生,Coffee Exchange就此誕生。
Coffee Exchange在微信生態創建了小程序,咖啡生產商將生豆和莊園信息上傳,在公司品控團隊進行評估、杯測后,烘焙師便可在小程序瀏覽可售生豆,訂購樣品,并預定正在運輸中的生豆來節省采購成本。
目前Coffee Exchange小程序上有來自厄瓜多爾、埃塞俄比亞、巴拿馬、哥倫比亞、盧旺達、肯尼亞和秘魯等國的65個生產商,面向中國大陸超1600個咖啡烘焙商,Seesaw、Manner、時萃SECRE等都是其客戶。
談到和Manner創始人韓玉龍的初見,Lewis講了個有趣的小故事。那是在Manner店數還屈指可數時,二人通過Google Translate(谷歌翻譯),才順利完成溝通。韓玉龍提出既然認識了,能不能得到些“connected discount”,Lewis一口答應。
據Lewis,讓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就能知道這杯咖啡的產地、制作工藝等,或者可以直接與種植園主交流,會更有價值。
2019年8月,Coffee Exchange宣布完成了由SOSV和Artesian Capital領投51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募得資金用于擴充團隊和在盧旺達、埃塞俄比亞和厄瓜多爾設立咖啡處理裝置。
Lewis說,對需求量不大的烘焙商來說,直接從原產地購買成本過于昂貴,而小程序最少一千克的選擇完美解決該問題。換言之,相比于產品本身
談及如何盈利,Lewis表示他們只會向買方收取服務費。且工作人員會在原產地對咖啡豆進行質檢,并在咖啡包裝中放置物聯網芯片,以追蹤地理位置、溫度、濕度等。
來源:Coffee Exchange 小程序截圖
Lewis說,在游歷哥倫比亞、肯尼亞等地時,他意識到很多咖啡農場主想要將產品出口中國,但語言不通成為最大問題。于是他組建了多樣性的團隊,有專門負責南美洲貿易開發的小組,以及英漢雙語行業人才。
實際上,對于小批量精品咖啡豆的進口,核心競爭力更在于公司能夠發現、并連接更多樣化的產地莊園,這也構成了此類平臺和LDC、奧蘭等大宗農產品巨頭競爭的壁壘。
談及未來,Lewis表示Coffee Exchange永遠不會做ToC的生意,因為咖啡生豆的獲取很難,就算是星巴克這種大公司也有找第三方去協助,所以他們不會去涉及所有業務,而是專攻一方面?,F階段Coffee Exchange的唯一市場是中國,之后還有計劃向更多地拓展。
“You can be very good at something,or you can be okay at everything,”Lewis說,“We’d rather be very, very good at what we do.”(“你可以在一些方面優秀,或者所有方面還不錯,但我們更傾向于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非常、非常厲害?!保?/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