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除了吃東西之外,還有一個就是上廁所的問題,如果媽媽帶女兒直接帶到女廁所,如果是爸爸帶女兒的話,無論是爸爸想上廁所,還是女兒想上廁所,都有點尷尬。
帶女兒進男廁所似乎也不太妥當(dāng),爸爸跟著女兒上女廁所,更加不可能。
江蘇南通一個爸爸,帶著兩歲的女兒出門逛公園時,逛著逛著,爸爸看到一個洗手間,就想著自己要上廁所,擔(dān)心女兒在外面沒有人看,會走丟。
于是拉著女兒走向男廁所。兩歲的女兒走到廁所門口,一看是男廁所,甩開爸爸的手,轉(zhuǎn)頭就跑。一邊跑一邊嚷著我不要,我是女孩子,怎么能陪爸爸上廁所呢?
爸爸追著女兒,想把女兒拽進廁所,兩歲女兒振振有詞的吐槽爸爸:你這么大的人了,要上廁所,你不會自己上嗎?
父女倆扯了半天,孩子都急出汗來了,一直說不要。看到這個視頻,讓很多網(wǎng)友有共鳴。
不少異性的家長帶孩子出門時,時不時會碰到這樣尷尬的情況。
這個小視頻也讓我們意識到,從小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還是非常有用的。
兩歲的女孩有性別意識,說明家長平時的教育比較到位。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
事實上孩子一出生就擁有很多本能,自己會喝奶,自己會找東西吃,甚至到了孩子一歲多的時候,開始對男孩和女孩感到好奇,家長就應(yīng)該在這個時候灌輸孩子性別的意識,要讓孩子知道男女有別。
比如一歲的孩子來問媽媽,媽媽,我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媽媽就可以清晰地告訴孩子,你是女孩子。這其實就是一種性別教育。
在孩子三歲之前,要讓孩子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生理性別,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
還可以通過書籍告訴孩子,男孩子的身體和女孩子的身體有什么區(qū)別?
要讓孩子懂得男女有別,以后在跟異性相處時才會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家長在拍孩子的照片時,一定要盡力避開重要部位。
從小要讓孩子有隱私意識:
比如說不要給孩子穿開襠褲,這其實就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隱私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