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阿呆爸第546篇原創
阿呆爸育兒特約作者:小貝&戀小暖
01.
大家好,這里是阿呆爸育兒。
最近,張亮的兒子天天又火上了熱搜,原因居然是“疑似早戀”。
在被曝光的幾張圖片中,網友們可以看到一個女孩偎依在天天身上,兩人舉止親密,甚至還有疑似牽手、擁抱、親吻等照片。
在名人效應的催化下,此事迅速發酵,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有人擔心天天早戀耽誤學業,有人擔心這時他學懷的前奏。
也有人將苗頭對準了照片中的女孩,稱女孩化著濃妝,穿著打扮過于成熟,所以就將該女孩定“壞女孩”。
也有人對女孩的長相評論頭足,還討論起女生的胸部,對天天的眼光表示懷疑。
當然,更有甚者將苗頭對準了張亮,抨擊他家教無方,以至于讓孩子和“不三不四”的女生走在了一起。
總之,很多人帶著齷齪的想法和不干凈的嘴巴,去看待和議論天天疑似早戀這件事。
但事情并未水落石出,任何評論都是站不住腳的,所有的一切也都是網友的揣測而已。
被曝出兒子戀愛前,張亮的IP顯示是在日本,被曝后IP顯示是在北京,可以推測,張亮在得知兒子的事情后,應該是馬不停蹄地趕回到兒子身邊。
同時,張亮也呼吁網友們停止對兩個未成年孩子進行網暴,希望大家不要過度關注孩子們的生活。
02.
其實,在我看來,如果天天真的早戀了,也并沒有那么不可怕,可怕的是網友們的語言暴力,還有就是家長有沒有正確去引導。
在孩子少年時期,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兩性觀。
心理學家霍林沃斯認為,青春期正是孩子的斷乳期,不管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與異性的交往中,他們更是懵懵懂懂。
天天已經14歲了,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對異性產生愛慕之心,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感反應。
正如歌德在《少年維特的煩惱》中所說的那樣:“哪個少年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持什么樣的態度。
在熱播劇《小歡喜》中,英子因為聯想到父母離婚,悲從中來。
同學方一凡在理講座上學到,可以通過給別人一個擁抱,達到療愈的效果,于是他主動擁抱了英子。
不曾想,這一幕被路過的雙方母親剛好看到了,雙方母親誤會兩人早戀了。
兩方父母頓時如臨大敵,生怕早戀影響學習,于是大動干戈,不斷對孩子進行責罵。
任憑孩子怎么解釋,他們都聽不進去。
正是父母的強力干涉,導致兩個孩子出現了逆反心理,當著家長們的面,他們又是牽手又是擁抱。
父母控制得越厲害,孩子們越會想方設法進行反擊。
無獨有偶,在電視劇《少年派》中,當錢三一的媽媽發現自己的學霸兒子房間里有女孩的發夾和畫像時,立馬緊張地聯系了女孩林妙妙的家長。
整個過程她非常緊張和慌張,甚至指責女孩勾引自家兒子,結果事情越鬧越大。
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做羅密歐效應,它是指如果一段感情出現外在干擾因素時,這段感情反而會越來越深。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真的出現早戀問題,父母太過緊張,用粗暴的方法強加干涉,那么反而會給孩子的“早戀”添加上了助燃劑。
03.
那么,面對孩子早戀時,父母該怎么做?
提前預防,普及性教育知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當孩子感受到的愛是充盈的,就不會輕易因為別人的好而徹底淪陷。
如果孩子出現了早戀問題,家長也不必大驚小怪,而應該及時普及性教育知識,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兩性觀念。
黃磊也曾吐槽“早戀”這個詞語非常混蛋。
他覺得如果是自己的女兒多多15歲談戀愛,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不要能過度干預,但可以做健康的引導。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當方家父母意識到,越控制孩子越叛逆后,選擇了坐下來好好跟方一凡普及性教育知識。
當得知方一凡已經在學校學到了“孩子是如何來到這世界”等性教育知識后,方家父母并沒有停止家庭教育。
雖然話題尷尬,但方父還是耐心地教育孩子。
一是:在做任何親密舉動時,都要尊重女孩子的意愿。
二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男女之事不能像打噴嚏那樣隨便,一切都要以不能傷害女孩為前提。
在性教育問題上,父母是孩子的性啟蒙老師,父母可以結合電視或者報刊上的事件,比如不小心懷孕,過早性行為等問題和孩子進行討論,聆聽孩子的看法并適當進行引導。
對于早戀,不必視之如洪水猛獸
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有早戀的苗頭時,都會著急上火焦慮不已,以至于不知道該怎么正確處理這件事兒。
越是焦慮,越是出錯,越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有的家長會責罵孩子,開始監控孩子的一言一行,不允許孩子在自己面前有隱私,動不動就翻看孩子的手機日記本,甚至還會跟蹤孩子。
這些行為不但不會幫助到孩子,還會將孩子推得越來越遠,越來越逆反。
在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意思是當一段所謂的感情中出現干擾戀愛雙方關系的外在力量時,不但不會破壞戀愛雙方的感情,反而會使之關系更加牢固。
向孩子施壓,逼迫和干預孩子的行為,都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讓孩子有種“破罐子破摔”的沖動,讓早戀發展成真正的“愛戀”。
所以千萬不要談“早戀”而色變,不要將之視為洪水猛獸,采取不當的行為進行阻攔。
尊重孩子,口下留情
有的家長,乍一聽說孩子早戀了,又急又惱,恨不得馬上把孩子暴打一頓。
孩子早戀事件讓家長感到大難臨頭,甚至不聽孩子的解釋和心里話,急急忙忙地興師問罪,逼迫孩子承認自己的“罪行”。
口下不留情,對孩子大肆辱罵,可能會讓一個優秀的、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對未來充滿希望、對父母充滿愛意的孩子,變得叛逆和自暴自棄。
這種粗暴的、不計后果的行為,往往會讓孩子心理埋下一顆失望的種子,以至于發生悲劇。
要知道,有“早戀苗頭”的孩子一般都已經有自己的思想,身體發育也趨于成熟。他們在心理上已經趨近于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斷。
這時候需要你把他當成大人,給予足夠的尊重,用友好的態度和他談一談。這樣孩子才能敞開心扉。
要知道,他們并非家長所想象的那么幼稚。
曾經火遍全網的初中學生作文《原來我們不懂愛》中寫道:“愛是責任,是長久,是忠誠。”
這篇被全網大量轉發的作文出自一個14歲女孩之手,她筆下的爺爺奶奶的愛情,溫暖又感人。
其實孩子已經對愛情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就不會讓“早戀”成為害人的猛虎。
教會孩子正確識人
美國電影《怦然心動》中,描寫的是關于孩子早戀的問題,13歲的女孩朱莉喜歡上班級里的男生布萊斯。
因為家長開明,所以朱莉敢于和爸爸談論自己喜歡的男孩,表示自己被男孩的雙眼和迷人的微笑所吸引。
而愛畫畫的爸爸告訴她:一幅畫不能由簡單拼湊而成,同樣,看一個人也不能簡單地只看表面。
在爸爸的引導下,朱莉發現了男孩不僅懦弱,而且有一點自私,當她決定不再喜歡男孩時,卻發現男孩在外公的引導下,漸漸變成一個善良、內心有愛的人。
她看到了男孩優秀的內在,并和男孩一起守護種下的無花果樹,在這個過程中,朱莉也成熟了起來,學會了辨己識人。
孩子早戀時,家長可以教會孩子明辨是非,提高辨別能力。
這樣才不至于被騙了感情,也不至于學壞,并在這個過程中成長為更有主見的人,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感情和人生。
同時,對于父母的引導和給予的足夠空間,他們也會心懷感恩。
作為家長,當發現孩子對愛情好奇或者有“早戀”傾向時,要正確引導孩子的行為,不讓孩子沉浸在“戀愛”甜蜜的幻想中。
要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和交友能力給予肯定,并激勵其在正確的、良好的對“異性的好感”下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早戀如猛虎,細嗅有薔薇。
其實,只要做到正確的引導,早戀并不會變成摧毀人生的兇器,也不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兇手。
對于早戀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家長保持著客觀和尊重,默默地站在孩子的身后。
教他如何識人,教他正確認識和對待感情,教他如何拒絕傷害,教他如何保持清醒,并激勵他積極向上,好好學習。
這才是真正地與孩子站在一處,也是送孩子最好的青春期禮物。
作者簡介:小貝&戀小暖,公眾號:戀小暖,多平臺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