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
新的一年,新的一天。
我們這一代八零后、九零后,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個婆娘和你鬧的年紀了。
就像一個老農,秋收了,要看一看糧倉,想一想來年的莊稼要多少種子。
這一天,我也會坐下來,看看自己在新的一年,要做些什么。
柴油鹽醬醋茶里,兒子、爸爸、老公,三個身份,三重角色,每一個都有不同的責任要承擔。
張愛玲怎么說?
到了中年的男人時常會感覺孤獨,因為他一睜眼全是要依靠他的人,而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今天,就2020年的第一天開始,談一談新一年我要飾演的角色,要做的事吧。
做兒子:父母健康是最大的心愿
首先,第一重角色,做兒子。
我是阿呆的爸爸,我也是我爸媽的兒子。在這個角色上,父母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其實我們做子女的最大的心愿,也是父母健健康康。
這些年,為了這個心愿,堅持做了兩件事:每年帶爸媽體檢,每年帶他們出門旅游。
我和阿呆媽結婚之后,尤其是阿呆出生以后,我有了一個非常強烈的認識:
很多事情,你不做,就來不及了。必須給自己定一個非常清晰的計劃,今年做什么,明年做什么。
我定下的一個計劃就是:帶爸媽每年做一次常規體檢,每隔一年做一次深度體檢。
常規體檢一般每人花費兩三千。深度一點的,就加上派特CT,人均上萬了。
2019年恰逢深度年,我爸我媽,再加上岳父岳母,四個老人花了4萬出頭。
4萬不是一個小數目,說不肉痛,那是假的,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但這個錢還得花。
因為,在老人健康上,我一直相信的是,于其將來追悔莫及,不如早一點花錢,防患于未然。
據說派特CT是最先進的癌癥篩查檢查了。還好這一次體檢各項指標還平穩,沒有大恙。
帶爸媽出門旅游這件事,從四年前開始,我定的計劃是:
每年兩次,上下半年各一次,爭取在五月和十月出行。
這是個硬框框。除非出現非常大的意外,否則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執行到底。
在我和阿呆媽的強烈堅持下,四個老人已經陸續去過南京、黃山、北京、上海、揚州、杭州十來個地方了。
2019年,他們去了蘇州和臺灣。2020年,我計劃帶他們去泰山、鎮江、無錫轉一轉。
夸張一點說,在我和阿呆媽的村子里,最起碼在旅游這回事上,他們都成了別人羨慕的對象。
其實,這個計劃實施起來花錢并不算多,一次旅游人均三四千就差不多了。真正麻煩的是,要考慮年紀大、體力差、暈車、小孩這些特殊情況。
再周詳的計劃,沒人執行也是白搭。
幸好我體力還好,阿呆媽也很支持。每一次我倆參謀著請年假、買車票、訂房間、上景區,最后都磕磕絆絆順利出游了。
做兒子這件事我已經做了三十多年,但真的入門,可能還是這兩年。。
做老公:要生二胎,又有點猶豫
其次,第二重角色,做老公。
你有想過一個問題嗎:一個家庭關系的核心是誰?是孩子嗎?是父母嗎?
我覺得,一個家庭的核心,是夫妻。
現實里,我常看到,很多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一切都圍著孩子轉,以孩子的喜怒哀樂為出發點。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夫妻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其實這樣不太好。
夫妻給力,家庭氛圍才好,才有可能順風順水。夫妻這兩根柱子垮了,一個家也就撐不起來了。太把孩子當回事,最后往往就忘了重視其他家庭成員。
坦率地說,在做老公這一點上,我也一直做得不太好。大部分時候,都是帶著孩子一起玩,很少兩口子自己相處相處。脾氣也只有對阿呆時候才比較耐心,對阿呆媽就少多了。
在2020年,我和阿呆媽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帶著阿呆出門上培訓班、帶老人旅游、回老家,等等。
但最大的事情是,我們今年很可能要生二胎,給阿呆添個弟弟或者妹妹。
這件事我們猶猶豫豫了好幾年。阿呆媽不想生,我卻很想。
生和不生都有很多理由,我還寫過一篇《為什么不生二胎了?一個新手爸爸的真實想法》。(點擊即可閱讀)
我和阿呆媽很認真地研究了一下(其實是吵了一架),覺得還是要生。因為獨生子風險太大,我們承受不住。
生孩子,女性付出的辛苦要遠遠大于男性。所以今年,很多事情,都要為這一件事情讓路了。
在做老公這個角色上我將承擔的更多。
做爸爸:這9件事,帶著阿呆一起做
2019年,我開設了微信公眾號“阿呆爸”。
主要寫作一些親子、教育、成長類的原創,記錄真實的帶娃經歷,希望帶來洞見,一起成長。
作為一個觀察記錄的對象,我的兒子,快4歲的“阿呆”常常現身。現在,他幼兒園小班上了四個月,架也打了不少。
我常常被他搞得腦殼疼。但就像常說的,孩子是沒有選擇的,父母卻是可以負責的。
今天,在這里列下一份特殊的親子清單。2020年,這9件事,我要帶著阿呆一起做。
9件事有些是做一次就可以結束的,比如看球賽,有些卻是貫穿全年的,比如看繪本。
但無一例外,它們的核心都是:實現高質量的陪伴。
1、去博物館
帶孩子景區數人頭,不如去當地的博物館轉轉。
2019年,我帶阿呆去了上海、鎮江、常州、蘇州等地的博物館。新的一年,我將繼續堅持這個做法。
我一直認為,滬寧線上的城市,特別是上海,博物館資源太豐富了(點擊即可閱讀),就像吃自助餐要拿海鮮一樣,錯過太可惜。
比如,上海有一家鐵路博物館。聽說之后,阿呆隔三差五就問我:爸爸,我們什么時候去上海看火車?
2、逛展會
博物館是“死”東西,展銷館就是活的了。
2019年三月,我帶阿呆去上海看了奧特曼的展會。真的很神奇,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個三歲的孩子竟然也可以為了心中的偶像那樣激動,“捷德捷德”,嗓子都喊啞了。
現在各地都有會展中心,展會很多,玩具、機器人、文創方面的展會,就比較適合孩子看看。
這些展會信息上門戶網站一搜就能查到。比如2020年6月份蘇州、8月份北京、10月上海,都有玩具方面的展會。
3、讀繪本
愛讀書的孩子,大家都喜歡。
爸媽花時間精力,帶孩子多讀讀繪本,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在阿呆爸公眾號上,我也推薦過好幾次(點擊即可閱讀)。
2019年買了50多本新繪本,一般晚上都會帶阿呆看十幾分鐘。我這還算少的,有的寶爸寶媽,每天花要半個小時,甚至一兩個小時陪孩子讀書呢。
娛樂的方式有千萬種,讀書可能是性價比最高的了。
4、看中超
我愛足球,也希望阿呆能夠愛上足球。
所以,2019年11月,特別帶他去南京奧體看了一場中超足球賽。這一次看球的經歷,讓我對大城市、小城市的優缺點,有了新感觸。
回家之后,我寫了《大城市到底哪里好?帶兒子看完一場中超足球賽,我明白了》(點擊即可閱讀)。這篇原創,被懂球帝轉載之后,反響不小。
今年,我將繼續帶他去現場看球,主要去上海和南京兩地,心里定個小目標,至少要看4場吧。
5、學足球
我自己球踢得爛,但還是希望阿呆長大了,能踢得模像樣一點。走職業不可能,能練到一般校隊的水平,我就很滿足了。
我早早就盯上了小區附近一家體育公園的足球訓練班。一周一次課,一年5000塊。過完年,天氣暖和一點,就準備給阿呆報了。
這樣如果四五年練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咬著牙希望他能實現我的這個夢想吧。
6、學游泳
在所有的體育技能里,如果只能給阿呆選一樣,我希望是游泳。
這項運動對心肺好,也不會像足球那樣容易受傷。
我朋友圈里的游泳教練太拼了。年還沒到,就已經在打暑假游泳班的廣告了。幼兒班,800塊錢10節課,報了名。
不指望阿呆10節課就學會,能在2020年游泳池里漂起來,打打腿,就知足了。
7、上泰山
上泰山的計劃,很早就有了,2019年差一丁點就實現了。
當時,我和阿呆媽都請好了年假,定了酒店,也跟在泰安工作的師弟約了飯。結果天有不測風云,出發的前兩天,突然接到周末全體加班的通知。
2020年,務必要和阿呆玩一把“登泰山而小天下”,現場感受感受古詩詞的魅力(點擊即可閱讀),順便去孔夫子孟夫子的老家看一看。
8、坐飛機
我想坐飛機!
這句話,阿呆說了很多次。真的,我不知道他為什么喜歡飛機,是因為動畫片《超級飛俠》的緣故嗎?還是小孩子天生就喜歡飛行器?
阿呆婆婆今年坐了一次飛機去臺灣,阿呆羨慕了很久。每一次他問我什么時候可以坐飛機,小孩子坐飛機要不要買票,我都是連哄帶騙糊弄過去了。
今年要找個機會實現他這個不大不小的夢想。
9、回老家
我是有故鄉的人,阿呆沒有。
他生于城市,長于城市,將來長大了,估計對我的老家也不會有什么感情。
去年暑假的時候,他在老家過了十幾天。那是他第一次長時間和我們分離。我們都以為他會哭會鬧,結果他玩得樂不思蜀。最后阿呆媽受不了了,打電話求著他回來了。
我還是想讓他在小時候多在我的老家呆一呆。那里有山有水,有自然,還有他垂垂老去的爺爺奶奶。
真的,不吹牛逼,2020年,在做爸爸這件事上,能做好這9件事我就很知足了。
做自己:為了明天,我們一起干一杯
都說人到中年不如狗。其實我更想說,人到中年不要怕。
就像我前一段時間在朋友圈發的一段長長的文字,貼在這里,再次勉勵自己,也送給大家:
沒有一條道路是可以一往直前,如陽光大道一般。
換一條賽道起跑,風雨也許會更大。也許有那么一條風和日麗的坦途,只是我還沒有看見。
所以,每當有朋友辭職,換城市,離開故鄉,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我都欽佩至極,就為這一份做出改變的勇氣。
我常常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太幸運了。
在十幾歲、二十多歲,成長的年代里,經濟高速增長,一片欣欣向榮,我們幾乎已經練就了在飛馳的列車上換鐵軌的絕技。
蛋糕越做越大,牛逼的人,吃到了大一點的蛋糕,傻逼的人,也能沾到一點碎屑,不至于餓死路邊。
但是,這樣的盛世會一直持續下去嗎?或者更直接一點說,它還會持續多久,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還是你所有的余生,子子與孫孫?
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最近的一次大風暴,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們曾經歷過一次史無前例的大下崗,所謂的鐵飯碗碎成了渣。
世事之艱,其實遠超大多數二代、小美白、高富帥的想象。
所以,保持著一種向死而生的態度是非常必要的。
渺小,無可借力的個體,最應該做的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時候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世界上沒有永遠的鐵飯碗。
如果真的有,又憑什么讓你端?因為你長得美,還是想得美?
我三十多歲了,探出頭去,經常發現外面風雨那么大,我連一頂草帽都還沒有,過冬的糧食還沒有準備好。
所以,在這一年,我敲打鍵盤,寫起了阿呆爸。
與其說,我是在反復勉勵自己保持隨時離開的能力,不如說是在鍛煉隨時離開的能力。
來,各位朋友,為了明天,我們一起干一杯。
江湖路遠,得不到祝福的人會倍感孤獨。
Ps:2019年,你過得怎么樣?難嗎?快樂嗎?2020年,你有什么打算?會帶老婆孩子出去轉轉嗎?會回老家陪陪爸媽嗎?歡迎留言告訴我,我將抽取3名朋友,各贈送一本毛姆經典之作《月亮和六便士》。
#阿呆爸#精選文章
▼
真實育娃 | 觀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