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輩子圖的是什么,圖的就是兒孫滿堂,在自己年老時回顧過去不后悔,往前看自己的兒孫和睦孝順,便是最大的幸福。但并不是所有老人都能有一個完美的老年生活,也有很多的老年人養過一輩人之后,還得養兩輩子人,一輩子都在操勞中度過,望著他們的眉眼也都是滄桑,看不到喜悅。
目前到2019年底,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2.6%,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距離老齡社會僅差1.4%。
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很多家庭里基本都要贍養兩個以上的老人,但是這些老人真的再被贍養嗎,我看并不是。
“假贍養,真啃老”的現象正在蔓延,老人終究還是操勞了一輩子。
現在的家庭里,基本上有孩子的都是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在帶,往好的方面想就是孩子的爸爸媽媽要外出掙錢養家,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既可以互相陪伴,還能緩解彼此的孤獨感,讓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變少。
往壞的方面看就是父母逃避帶孩子的責任,將帶孩子的重任甩給爺爺奶奶,增加爺爺奶奶的負擔。
這種“啃老”現象在現在社會上比比皆是,我身邊就有一個典型例子。
隔壁鄰居家一個哥哥今年已經32歲,大兒子已經7歲,小兒子也2歲了,別看鄰居哥哥已經三十好幾的人,但是每天都在家里無所事事,只會喝酒發酒瘋,為了維持生活、掙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兩個孩子的媽媽只能自己去廣東打工,這樣兩個小孩的生活起居就落到了爺爺奶奶身上。
孩子的爺爺奶奶經常帶著兩個小家伙一起到農田里干活,放養式管理。就把孩子放在田埂邊,自己要一邊干活,一邊分心看著兩個孫子,生怕一不注意就發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當爺爺奶奶看不慣孩子爸爸的懶做法時,三個人就開始吵架,并且讓孩子爸爸出去掙錢,孩子包帶。當孩子爸爸外出干活不到一個月后,總是又會回來繼續重復那些行為……
孫子生出來之后,老人是開心的也是欣慰的,因為這是他的親兒子遺留的血脈,他們自然會開心,也樂意幫忙帶孫子。可是,樂意帶孫子不等同于一直要老人出錢出力帶到大,他們勞苦了半輩子,下半輩子本該是享福的,但心疼自己孩子而幫忙帶孫子,同時得不到理解體諒后更是心涼。
1、兒女出錢,老人出力
當生下孩子后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顧孩子的時候,可以跟自己的父母商量能否幫忙帶孩子,但是前提是父母只管帶好孩子就可以了,錢財方面就得你們自己出,不要總想著爺爺奶奶有養老金以及各種退休金可以養得起孩子,而總是借口沒有錢寄回家,沒有經濟能力生什么孩子。
雖然說爺爺奶奶對于自己的孫子、孫女不會吝嗇,但是他們帶的是你自己的親生兒女,作為孩子的爸媽錢財方面理應是孩子父母出。
兒女出錢,老人出力搭配帶孩子,估計抱怨的言語就會減少,老人也更愿意帶孩子。
2、多多交流,噓寒問暖
爺爺奶奶帶孩子的時候也是非常辛苦的,小孩子精力旺盛,串東串西的,孩子爺爺奶奶就得每天跟著一起跑上跑下,而他們的年紀大了身體精力肯定跟不上了。
倘若孩子父母沒有時間回家陪伴孩子、老人,要記得每天打個電話回家多多關心孩子以及老人,問問他們今天吃了什么、玩了什么,累不累等等,這些話語都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3、常回家看看
老人帶了一輩子的孩子,自然會很辛苦,一代又一代,一個又一個。作為老人子女,孩子爸媽即便是工作再忙,錢是賺不完的,要學會在孩子沒長大之前、老人沒老之前,多回家陪陪他們,別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放下工作,帶著笑容回家跟老人換換帶孩子,讓老人們也放松放松。
菁媽育兒:現在社會上,啃老現象非常嚴重,有多少人借著這也是你的孫子的名號壓榨老人,強制老人幫忙帶孩子。醒悟一點吧,別讓你的爸媽再辛苦下去了,也讓他們好好地享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