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
盾
論
導
讀
近年來,伴隨著世界飛速的發展,新興事物層出不窮。如何保持清醒,如何不被復雜的時代信息裹挾成為了重要的個人命題,是否應當重拾閱讀,用書本作為力量,相信這部《矛盾論》會給你答案,讓我們穿越時光,回到那個思維激蕩的年代。
內
容
分
類
兩種宇宙觀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首
要
的
問
題
矛盾無處不在——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筆者總結了運用矛盾思維的五點,和大家一起探討:
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
其二: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矛盾是簡單運動的基礎,更是復雜運動的基礎
其三:人的概念的每一差異,都應看作是客觀矛盾的反映
其四:矛盾是普遍的、絕對的,存在于事物發展的一切過程中,貫穿一切事物的始終
其五:舊過程完結,新過程發生,新過程包含新矛盾,開始自己的矛盾發展史(矛盾在更換,卻一直存在)
比方說,任何學習都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當你通過學習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往往伴隨著知識面的增加產生新的問題,就好比圓的面積不斷擴大,接觸到的東西也越多,這就是個很有意思的矛盾,明明在學習新的知識是為了解決問題,卻在不斷產生新的問題。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則告訴我們,分析資產階級社會中最基本的商品交換關系,此關系是社會矛盾的胚芽,之后向我們敘述了這些矛盾和這個社會各個部分總和的自始至終的發展。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道理:即我們的學習和研究是由研究問題包含的基本矛盾(元素)向研究問題延伸分析
這種上下從屬的關系有著極大的魅力,這也是一般辯證論的研究方法。
那么矛盾的特殊性呢?
承接上文,我們說到了學習帶來知識,知識會帶來新的未知,也就是新的問題。但是新的問題受一定的基本知識限制,即研究立體幾何可能不利用之前的幾何知識。
所以可以得到:認識過程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特殊概括共性,利用共性研究其他特殊,豐富共性認識)
但是我們又要注意的是,不能對不同矛盾的特殊性一概而論,就像研究立體幾何一般不能運用到歷史學的知識一樣,如果不分具體情況的應用知識,就無法解決問題。
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實事求是)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主要矛盾問題上,書中主要強調:
一、捉住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則可迎刃而解
二、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相互轉化著
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變化,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
四、世界上總是這樣以新的代替舊的,總是這樣新陳代謝、除舊布新或者推陳出新的。
但是有一個問題很有意思,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生產力是主要的,且并不相互轉化,又該如何理解?
我們承認總的歷史發展中是物質的東西決定精神的東西,是社會的存在決定社會的意識;但是同時又承認而且必須承認精神的東西的反作用,社會意識對于社會存在的反作用,上層建筑對于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首先是同一性:
原來矛盾著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沒有和它作對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
沒有上,無所謂下;沒有下,無所謂上
一切對立的成分都是這樣,因一定的條件,一面互相對立,一面又互相連結、互相貫通、互相滲透、互相依賴,這種性質,叫做同一性
而矛盾的斗爭性:
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所以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以上便是書中的基本內容,及一些思想討論,《矛盾論》毫無疑問是一部跨時代的巨作,讀此書給筆者最深刻的印象是這本書沒有年代感,很多東西放到現在依然毫不過時,這便是此書最大的魅力。
而近年來,也有部分聲音對此書提出質疑,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上網搜索,不論怎樣,常懷矛盾之心,常用矛盾之眼,往往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意想不到的驚喜,尤其是對于提出一個學術問題而言,如果沒有矛盾的思維,就發現不了有價值的問題。對于不擅長找研究問題的人而言,矛盾思維則顯得更加重要。
《矛盾論》原文鏈接:https://pan.baidu.com/s/1RB_PUiXgwxeRcTOoHs9pbA?pwd=2a9a
本期閱讀分享就到這里,感謝大家!
讀經典好書,品人生百態,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