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思維方式的另一個特點是整體思維。《周易》古經,以它特有的表達形式,充分注意到了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個互相對應的有機整體,八卦及其六十四卦,是構成這一整體的基本框架,在這里,人和自然界是處在完全統一的結構之中的。
有些卦本身即為一個整體,體現了一個中心 觀念,反映出《周易》整體 思維的特點。
例如《艮》卦: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九三:艮其限,列其備,厲,薰心。六四:艮其身。無咎。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上九:敦艮。吉。
此卦由“趾”到“腓”(腿肚),“限”(腰部),“身”(胸腹部),“輔”(臉部),最后到“敦”(頭部),講了人整體的各個部分。尤其是卦辭:“艮其背,不獲其身,”闡明只注意背部而不注意全身,猶如“行其庭,不見其人”(進入大宅院,不見有人居住),是無用的道理,反映了《周易》古經整體思維的特點。
《謙》卦辭說:“謙,亨。君子有終。”意謂:“具有謙虛的美德的人,終會有成就的。其爻辭進一步說: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鳴謙,貞吉。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六四;無不利,謙。六五;不富以鄰,利用侵伐,無不利。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李鏡池先生在《周易通義》中指出:這是一篇很精辟的合于辯證思想的道德論。“謙”,“謙謙”,“鳴謙”,“勞謙”,“物謙”講的是不同條件下的謙虛,最后以“利用行師征邑國”作結,把握了“謙”的整體。此卦,從問題的提出到理論上的論證,全面地贊頌了謙德。
再如《漸》卦,描述了事物發生變化漸進的全過程。“初六:鴻漸于干……。六二:鴻漸于磐,……。九三:鴻漸于陸……。六四:鴻漸于木……。九五:鴻漸于陵……上九:鴻漸于陸”六條爻辭首句,以鴻鳥飛行取象,從初爻開始,經由河岸、磐石、山丘、上木、山嶺,于上爻到大山,由低到高,由近及遠,從整體 上揭示了事物循序漸進,發展變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