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想到離婚,就不得不先入為主地想是不是婚姻遭遇第三者,家庭被別人破壞了。
人們會這么想,并沒有大錯特錯,但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婚姻維持不下去,夫妻關系結束,并不完全因為小三的介入,而是因為這兩個字:孤獨,并且孤獨感貫穿整個婚姻過程。
也許你會覺得很可笑,都結婚了,每天都跟伴侶一起吃喝拉撒睡,怎么會孤獨呢?
其實孤獨并不是這樣定義的。
孤獨并不是指身邊沒有人,而是指沒有走進彼此的心,愛人并不了解你,你感到不快樂,你覺得沒有知音,才會感覺孤獨。
這樣解釋,你可能覺得更加奇怪了,結婚,不都是因為愛情,因為相愛才結成夫妻嗎?怎么會不了解彼此,怎么會沒有走進彼此的心?
用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也許,婚姻在最開始的時候,是因為愛情,夫妻會過得很快樂。可愛情畢竟有保質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婚姻中愛情逐漸退位,感情變淡,愛情成為親情,雙方因此成為親人,那倒沒什么大問題。婚姻雖有吵吵鬧鬧,但不至于鬧得不可開交,要離婚的地步。
可怕的是那一種,愛情消退后,夫妻之間并沒有磨合成為親人,而是將矛盾激化,將彼此視為最親密的陌生人,埋怨對方不了解自己,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不能為了對方改變自己。矛盾不斷升級,直到觸犯對方的底線,都不愿改正。
對方覺得,這樣的婚姻,太沒趣了,對方跟自己根本不是同一路人。他不了解我,不重視我,不明白我的內心世界,不懂我的喜怒哀樂,所以,開始感到孤獨,寧愿封閉自己的內心,也不愿再為對方敞開心扉。
這種孤獨是從剛結婚開始就已經形成的,他們結婚也許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其他原因,比如政治聯姻,利益婚姻,商場聯姻等等,講究利益多于感情。
就算雙方結了婚,也沒能真正走進愛人的心,從來沒有與愛人產生過親近感,與對方一起生活,就是折磨,往往還伴隨著痛苦、憤怒、冷漠、沮喪、孤獨等負面情感。
盡管他們對外宣稱是夫妻,可實際上就是名存實亡的夫妻,兩個人各過各的,精神上并沒有共鳴。
就像張愛玲的《半生緣》里,顧曼楨為了孩子,勉強與祝鴻才結婚,過著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實際上雙方都不是一路人,沒有過多語言交流,沒有共鳴,更沒有肌膚之親。
這種婚姻,其實是孤獨的,曼楨孤獨,祝鴻才也孤獨,只是兩個人表現出來的形式不一樣。
曼楨隱忍、內向,自我化解,而祝鴻才只能在外面另找女人,這樣的婚姻,本來就是錯的。最后曼楨選擇與祝鴻才離婚,對雙方來說都是解脫。這種離婚,反而更有利于他們各自的生活。
祝鴻才可以名正言順地與另外的女人共同生活,結婚生子,不用背負罵名。而曼楨呢,則可以不用繼續面對一個不愛的男人,可以選擇繼續思念心愛的沈世鈞,也可以選擇找個合適的男人再嫁,也可以一輩子守著兒子獨過。
離婚的曼楨也是孤獨的,但是這種新的孤獨跟婚姻內的孤獨不一樣。離婚后的曼楨,雖然形單影只,但心境卻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也不受道德譴責。畢竟,沈世鈞就是她一輩子最愛的男人,他們彼此都相愛過。
有時候,判斷婚姻能不能長久下去,并不是只看有沒有錢,有沒有性,也不能忽略這種最真實反映內在的情感:是否會感到孤獨,是否真正走進愛人的心。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們的婚姻是有真情實感的,雖然經營婚姻不易,但至少,你們都對彼此用心了,你們的內心都裝著彼此。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