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出生在“劣質”家庭里,活著,就得比別人痛苦,每呼吸一次,都是痛的。
生活里,我們不是親身經歷者,無法感同身受,因為我們都是小人物,無法影響到一大波人。
但從影視劇里,卻很常見到原生家庭帶給人們的痛苦,簡單舉個例子: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她的媽媽年輕的時候,為了將上學的機會讓給哥哥,只能放棄自己當老師的理想,出去給人家漿洗縫補衣服,賺來的錢,都給了哥哥們當學費。
金智英的媽媽,一輩子都扛不過心理這個坎,見丈夫重男輕女,買中藥只給沒病的兒子補身,得了精神病的女兒智英,卻不聞不問,她一下就喪失理智了一樣,對丈夫進行怒罵。
正因為自己吃過了當“扶哥魔”的苦,才不想女兒重走自己的道路,不想她在這條重男輕女,為了娘家付出代價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金智英能成才,在一定程度上,多虧了她的媽媽。
但生活中,又有幾個媽媽會像金智英的媽媽一樣,處處呵護著女兒,處處為女兒付出。
相反,有不少重男輕女的家庭里,女人自己就拎不清,自己當扶弟魔不夠,還要拉女兒下水,將這種男女不平等的思想,灌輸給女兒,還要打著為女兒好,教育她的名號。
我有一個同事周蕾從小就被她媽媽教育得,差點就三觀不正。
論干活,她是最努力的,論人緣,她是最好的,論業績,她是最佳的。這樣的三好員工,工資拿得比別人多一點,也理所應當。
有一次,她簽下一個大單子,按照一般女孩子的做法,首先就得給自己買套新衣服,新包包或者新鞋子犒勞一下自己。
但她偏偏沒有,于是就有同事八卦她:“蕾蕾啊,你剛發了獎金,怎么不見獎勵自己啊,是不是要存起來當嫁妝啊?”
周蕾一愣,反駁道:“你們別胡說,我才沒想過要存錢當嫁妝,只不過錢都被我媽要去了。”
我們一聽,大吃一驚,什么,錢都被親媽拿去了,這年頭,還有姑娘發了工資給親媽存著,放在銀行里,自己要花錢的時候直接刷卡,不香嗎?
仔細一問才知道,周蕾的媽媽,要錢只不過打著幫她存錢,怕她亂花錢的名義,實際上,早就轉手貼補舅舅一家去了。
周蕾也曾經問過她媽媽,為什么要給舅舅錢,他們又不是無法工作,賺不到錢。
媽媽就說,舅舅一家不容易啊,外婆又在那里住著,不能不給錢貼補一下舅舅啊,做人不能這么不孝順是吧,將來你要是結婚了,我和你爸還不得靠你弟弟養嗎,你作為姐姐,千萬記住要給弟弟錢,給弟弟錢就當孝順父母了。
周蕾將這些話說出來,同事們的三觀都震碎了一地,孝順父母,直接給父母錢就好了,為什么非得給舅舅,給弟弟呢?
給了錢他們,也未必真正會對父母好。
后來,周蕾的外婆去世了,她媽媽依然保持貼補舅舅的習慣,周蕾就問媽媽:“媽,外婆都走了這么久,你又不用孝順誰了,怎么還繼續貼補舅舅一家啊。你看,表哥表姐的穿著,都比我好,上次他們還笑話我寒酸。”
她媽媽就說:“傻孩子,娘親舅大,外婆雖不在了,但舅舅還在,這門親戚得一直走。我要是不繼續貼補他們,將來咱家需要幫助的時候,誰幫我們啊,還不是得靠舅舅。”
周蕾就說:“那誰說得準舅舅會幫我們,再說既然是親戚,就算不給錢,也該互相幫助吧,要靠錢才維持的親情,那多俗啊。”
盡管周蕾說得頭頭是道,但都抵不過親媽的軟磨硬泡,一發了工資,就給她要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留著給自己當房租生活費。
同事們了解了周蕾的原生家庭后,紛紛勸她,你不要繼續再將錢給媽媽了,你媽拎不清,拿著你的錢貼補娘家,長期這樣下去,你賺再多也不夠填這個坑。
再說,你已經25,6了,過幾年就30歲了,連個正經男朋友都沒有,不用考慮自己的將來的,不用買房結婚的?
同事們你一句我一句,周蕾才領悟到,原來,其他女孩子,都沒有像她那樣,每個月掏錢回家的。
孝順父母是應該,但父母要錢的目的是為了貼補娘家,當扶弟魔,那就太不應該了。
于是,周蕾就跟親媽說,下個月開始不再寄錢回家了。偏偏沒想到,一山還比一山高。
她媽媽不再貼補舅舅一家后,又將幫扶的目標轉移到兒子身上,也就是周蕾的弟弟。今年剛畢業,談了一個女朋友,看樣子,弟弟喜歡得不得了。
周蕾的媽媽又給她壓力,讓她每個月多轉點錢回來,要幫弟弟存起來,將來當彩禮錢和首付錢。
周蕾徹底醒悟了,不想繼續被壓榨,就回懟她媽媽,說:“媽,從前我幫你貼補舅舅已經夠多了,現在又讓我貼補弟弟,同樣是你生的,為什么差距就這么大啊,為什么我是女孩,就應該為男孩付出?”
她媽媽沒想到,女兒這個年紀才開始叛逆,直接罵她不孝,要是不轉錢回來,就不要回家。
周蕾也硬氣了,回懟道:“媽,你繼續要這樣壓榨我,那我寧愿不回。從前你讓拿我的錢貼補舅舅,現在貼補弟弟,要當扶弟魔,你自己當,我不當。你一心想著弟弟結婚買房準備彩禮的事,我都26了,你卻一點都不擔心,不公平。”
就這樣,周蕾為了避免爆發家庭戰爭,過年的時候都沒有回去,對于拎不清的吸血鬼媽媽,她只能選擇逃避。
她說:“我媽當扶弟魔已經夠無語,還想拉我下水,真想逃離原生家庭。從現在開始,我就只為自己而活,努力攢錢,爭取過幾年,在這座城市里,買到一套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屬于自己的家。”
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無法選擇父母,但我們可以選擇怎樣活著,選擇做什么樣的人。
父母拎不清,壓榨女兒貼補弟弟,或者其他親戚,女兒要及時清醒,及時止損,人活著不易,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