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剩女還沒嫁的問題,我是這么想的:想嫁的早就嫁了,也一定能嫁出去,不想嫁的,別人怎么逼她都沒用。
結婚是個人意愿問題,現代社會,又不像古代那樣,要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都提倡自由戀愛,婚姻自己做主。
女人之所以剩下了,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
首先,現在的女性,都接受過高等教育,知識水平不比男人差,她的自我意識比較強。越是知識水平越高的女性,越追求男女平等,越渴望在兩性關系中達到平衡的關系。
但很遺憾,生活中,還是有很多男人,認為結婚生子,相夫教子,才是女人的天職,顯然跟女性追求自我的意識相違背。
其次,女性有穩定的工作,有收入,可以養活自己,甚至活得相當精致。既然單身已經過得不差,為什么還要選擇婚姻?
對于這種女性而言,婚姻,是生活的調味品,不是主餐,也不是長期飯票。所以,她主動剩下,不覺得有什么不妥。
只可惜,現在社會里男性的意識還是跟不上女性,一直活在女人離開了男人就活不下去的理想世界里,想要當女人的救世主,但現實卻啪啪打臉。
有個讀者講訴了自己的經歷,被家人逼著去相親,對方若是條件跟自己對等,也就算了,可是,對方比自己差了不是一丁點,結果,被家人氣暈,還被相親男羞辱了一番。
我今年39歲了,這個年齡,要是換做一般的女性,肯定會覺得自己老成什么樣了,估計連說出自己的年齡都沒有勇氣。
但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女人到了什么年齡,就有著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和心得體會。
我對于感情,不是不想結婚,而是要對上眼,并且要條件跟我相當。我很現實,我結婚,是奔著幸福去的,不是去扶貧,也不是去做慈善,人生短暫,也就活那么七八十年,除了求學到二十幾歲,人真正工作,能有自由掌握的時間很少,也就幾十年。
在這幾十年里,我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但如果我嫁給一個條件比我差,甚至很窮的男人,我能做的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從此困在婚姻里,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鬧不休,我的世界里就只剩下生兒育女。
但如果我嫁的是經濟條件好的男人,那么,就可以省去一大部分生活中的麻煩,我的世界里,除了生兒育女,還能做其他事,心煩了能旅游,不想做家務了,可以請保姆,孩子的教育,可以請家教分擔。我沒必要讓自己承受太多壓力。這些壓力,大部分都是錢能夠解決的。
可以這么說吧,我嫁有錢人,就是為了減少生活壓力,給生活加分而非減分。
但如果沒有錢,這些婚姻里的壓力,基本上都是我一個人來承擔。這樣想一想,算一算,貧賤婚姻帶給我的,到底是苦多還是樂多?
可是啊,我這些想法,根本無人能訴說,我父母也不理解,六七十歲的老人了,唯一的愿望就是看著我結婚。我不是不想結,而是要找到合適的有錢人結婚。
父母太想將我嫁出去了,隨便給我安排相親對象,推又推不掉,那些都是親戚或者熟人介紹的,不去,又丟了他們的面子。
有一個相親男,我都不知道親戚是怎么想的。
他,小學畢業,現在在一個工廠里當個流水線的線長,收入每個月可能就三四千塊,在小縣城里,也還算可以吧。
但親戚介紹給我的理由是什么,你知道嗎?就說我的年紀已經快40了,被人挑剩了,現在有男人要我就不錯了,還輪得到我來挑剔別人嗎。
我只想說,同一個世界的親戚,不同的想法,太多了,雞同鴨講,思想境界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當時我是開著車去相親的,那個男的見我開了車,就酸溜溜地說:“哎喲,這車得幾十萬吧,你這么有錢,是不是給老板當秘書,送你的啊?”
當時我就聽出了這話的言外之意,羞辱了我一把,我氣憤得掉頭就走,不想跟無謂的人多說一句。所以,我更加堅定,不在一個層次上的人,堅決不能湊合一起生活,只有痛,沒有樂。
我更加堅信,寧愿當剩女,也不隨便嫁窮人。窮人為什么窮?除了出身我們沒法選擇外,很大原因是自身的局限性,自身不努力,自己沒有那種想要沖破貧窮帶來的困厄的意識。
就像小時候聽過的故事,祖孫三代都看羊,爺爺問兒子,長大了想干什么。答:看羊。問:看羊干什么?答:吃飯,主人給工錢,娶媳婦。
等到這個兒子生了兒子,又問同樣的問題,他的兒子同樣無法逃出思維的局限性:看羊,賺工錢,娶媳婦,生小孩,繼續看羊。
人的眼光有多高,思維就有多寬廣,就決定著他的人生道路走得有多遠,取得的成就有多大。
讀者的一番話,代表著多少主動剩下的高知女性,她們不愁吃,不愁穿,也不愁養老,她們真正想要的是,找一個能夠三觀相符,條件對等的男人,才真正叫作共度余生。
自身的條件不差,想嫁有錢人,根本不叫勢利,而叫理智。
如果自身條件不差,偏嫁給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男人去扶貧,那不叫高尚,那叫蠢和作。
作者:新面紗,【深情解讀】欄目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