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仿佛是天敵,向來水火不容。其實,真正懂得婆媳相處之道的女人,并不會將關系鬧得很僵,反而,婆媳處得很融洽。
縱觀婆媳處不好的女人,無非任性妄為,蠻不講理,一方看不慣一方,或者互相看不順眼。婆婆挑兒媳的刺,兒媳不滿婆婆的約束,時間長了,就難免發生矛盾。
婆媳相處缺少三樣“東西”,很難處好關系,聰明兒媳應該學起來。
互相尊重是老生常談了,實際上又有多少人做得到呢?真正能做到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的人,往往婆媳關系較好。
伊能靜和婆婆的相處模式,可以稱之為互相尊重的典范。
伊能靜今年52歲,比婆婆也就小了十來歲,然而兩個人處成姐妹一樣,不是沒有原因的。
伊能靜善于尊重婆婆,事事征求她的意見,還會時不時地在她面前撒個嬌。在《婆婆和媽媽》節目中,經常可以看到伊能靜吩咐秦昊做這做那的事。比如有一次,秦昊剛從外面回來,屁股還沒坐熱,伊能靜就開始指揮老公挪動沙發和電視,還洋洋得意地自嘲自己是“作精”。
然而婆婆的做法讓人點贊,她并不是不知道伊能靜愛折騰,而是由著她,只要不是觸及到原則性問題,睜只眼閉只眼,指揮兒子而已,又有什么大不了。
很多婆婆,會看不慣兒媳吩咐自己的兒子,從而袒護兒子,導致兒媳不滿。
秦昊的媽媽在這方面就具有較高的覺悟性。
三個人經常在一桌上吃飯,伊能靜要求秦昊夸她,婆婆很識趣地說我快點吃完,撤開,不妨礙夫妻倆撒狗糧。
懂得互相尊重的婆媳,不多事,不惹事,就沒有處不好的婆媳關系。
女人剛嫁到婆家,會有這樣那樣的不習慣,總會過度小心,擔心得罪這個得罪那個。其實越端著,反而越不容易融入新環境,敞開了心扉來與婆家人相處,優缺點都無保留地展示,反而讓人覺得真誠,不作假。
像《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嫁進金家之后就太小心了,為人謹慎,擔心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然而真正要她小心注意的地方,又忽略了。
比如在公公剛去世沒多久,按照習俗,婆家處于熱孝期,兒媳是不能回娘家的。然而清秋不跟婆婆打一聲招呼就偷偷溜回去了。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站在金太太的角度想,現在是各房鬧分家的時候,你偷偷溜回家去,是不是找母親商量如何分家產呢?
另一方面,是不是太不守婆家的規矩呢?因為這件事,金太太對清秋由喜歡變為討厭,看清了她外實內浮,表里不一的個性。
反而像二少奶奶程慧廠,就深得金太太的喜歡。原因很簡單,程慧廠很真誠待人,想分家就直接說,一早就提議要獨立搬出去生活,施行小家庭制度。
金太太同意分家后,程慧廠也不端著,直接就開口跟婆婆要家具,婆婆見她為人爽快又實在,不多事不別別扭扭,也很喜歡她。
很多女人,嫁到婆家以后,總覺得自己還是娘家的人,沒有從娘家斷根,事事幫助娘家。
并不是說女人出嫁后不要幫助娘家,而是,你既然已經出嫁了,對于娘家來說,就是客人。你總不分大事小事地貼補娘家,對于婆家來說,就是個扶弟魔,他們自然會生氣。
對于你個人而言,長期扶弟,也是弊端大于好處。人,總是要先保障了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才幫助兄弟姐妹。
《金粉世家》的大少奶奶吳佩芳,就是個有大局觀念的女人,說話做事,都盡顯太太風范。
清秋坐月子的時候跟燕西鬧別扭,嚷嚷著要回娘家去住。佩芳勸她:“你就是要和燕西絕了,也不是一走了之的事情,總得先商議出格辦法來吧?”
當初清秋未婚先孕,著急要結婚,燕西催著家人辦婚禮,佩芳不知情況,還提議遲個周年半載也不遲。
燕西為了掩人耳目,哪怕不辦婚禮,辦個茶會也行。
佩芳為著大局著想,覺得這樣做,太丟金家的臉面,親戚們看了會笑話。
佩芳作為大兒媳,說話做事,沒有哪一點不站在金家的立場上。
金家辦宴會,燕西冷落了白秀珠,喝醉了酒鬧別扭。佩芳左哄右哄,每一句話都非常貼心。
分家的時候,佩芳也得到婆婆的高度認可:“佩芳也是很識大體的,撐起門戶來,將來在我以上。”
金太太作為豪門當家主母,管家能力已經非常了得,為人處世,樣樣在行,竟然能自謙到這種程度,夸獎大兒媳的能力在自己之上,這是多么難得的榮譽呢?
雖說現在的家庭都是小門小戶,不像金家那樣豪門大族人口多。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發生恩恩怨怨。
別的不說,單單婆婆與兒媳這兩個女人,就難以和平共處一室。如果能做到像伊能靜婆媳那樣互相尊重,像《金粉世家》程慧廠那樣真誠相待,敢做敢當,像吳佩芳那樣識大體,擁有大局觀念,說話做事,外圓內方,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做什么事,就沒有處不好的婆媳關系。
聰明女人,要善于從別人的身上學習長處。
作者:新面紗,【深情解讀】欄目主編,專注于探討婚姻、兩性話題,左手帶娃,右手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