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八大中醫之祖,榜單主要是根據相關人物的生平、歷史事跡、所在朝代,后人的稱謂以及在中醫方面所作出的歷史貢獻和對后世的影響力,并結合相關同類網站的排名資料進行排名推薦。人物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迎在末尾進行評論批判。
一、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本名“秦越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神醫。在歷史上八大名醫中,中醫講究的“望聞觀切”就是起源他,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中醫典籍《難經》、《扁鵲內經》、《外經》由他所著。后為秦武王治病,遭太醫嫉妒,派人把他殺死。
二、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醫術比較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于手術。華佗發明“麻沸散”,并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后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晚年卻因為曹操的懷疑,而被拷問致死。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
三、張仲景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也是東漢末年的著名醫學家,被后人尊稱為醫圣,是華佗同一時期的人,但是在生前卻沒有華佗那么大的名氣。他在藥劑學方面有巨大貢獻,《傷寒雜病論》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這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四、孫思邈
孫思邈是唐代著名醫學家,他被后人尊稱為“藥王”。他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完成了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孫思邈與朝廷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關于他的年齡也一直備受爭議,有說活了141年的,也有說活了102年的。
五、孟詵
孟詵(shēn)是唐朝著名醫學家,中醫食療學的開創者。官至鳳閣舍人,因失言得罪武后被貶,后任太子李旦帝師。其著作《食療本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與現代營養學相一致,后世譽為世界食療學的鼻祖。 孟詵重視各類食藥禁忌,提倡守中致和。孟詵傳說和他的食療養生孟余堂,已經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六、宋慈
宋慈字惠父,建陽(今屬福建南平)人,是南宋著名法醫學家,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是宋慈開創了“法醫鑒定學”,被認為是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著有《洗冤集錄》五卷,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專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醫學專著,廣傳國內外,對于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七、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人,是明朝時期著名的藥學家,被后世尊為 “藥圣”。李時珍歷時27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書中首創了按藥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比現代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早了一個半世紀,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
八、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是東晉時期著名的醫藥學家。他的著作《肘后方》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癥侯及診治,其中天花、恙蟲病的記載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記載。除此之外,《肘后救卒方》堪稱中醫史上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