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本文音頻音頻:00:0014:31
文 | JioJio · 主播 | 夏萌
本文首發(fā)小十點
2020年,有多少人經(jīng)歷了這樣的人生第一次。
“人生第一次,你這樣拜年?!?/span>
“人生第一次,你許下這樣的離別承諾?!?/span>
“人生第一次,你在工地吃年夜飯?!?/span>
......
這是當(dāng)下很多人都在經(jīng)歷的「人生第一次」。
也讓每個人都感受到,在生命面前,每個人何嘗不是初來乍到。
央視紀錄片再次把目光,聚集到了每個人的——《人生第一次》。
這部紀錄片由掌鏡《人間世》系列的秦博導(dǎo)演團隊出品,從出生、上學(xué)、成長、工作、結(jié)婚、立業(yè)、養(yǎng)老等多個重要的人生節(jié)點,描繪中國人真實的人生圖鑒。
在這樣一個魔幻開年,一部流淌著生活光亮的片子,不僅賺足熱淚,更是來得恰逢其時。
故事的前三集,聚焦的是孩子們的人生初體驗——出生、上學(xué)、成長。
而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由此展開,都是由此而不同。
人生初見:春和,景明
第一集,從孩子的第一聲啼哭開始說起——出生。
故事的鏡頭對準了上海市復(fù)旦大學(xué)附屬婦產(chǎn)科醫(yī)院,記錄下了產(chǎn)科病房內(nèi)的種種驚險,與選擇。
第一次選擇,是否順產(chǎn)?
順產(chǎn)的話,開指、宮縮、每一次力竭,可能都是每個媽媽這輩子最難忘的疼痛。
幾位勇敢的爸爸,挑戰(zhàn)了用儀器來感受分娩鎮(zhèn)痛到底有多痛。
不過短短幾分鐘,幾個硬漢就面容扭曲,齜牙咧嘴大呼:“可以了……真的可以了……”
而更難的,是無法選擇。
周婷,進入產(chǎn)房已經(jīng)十多個小時了,這是她第一次當(dāng)媽媽,希望可以自然分娩。
可是產(chǎn)程并不順利,孩子偏大,而她也出現(xiàn)了發(fā)燒的癥狀,羊水變熱,寶寶就有感染的風(fēng)險。
產(chǎn)房內(nèi)的周婷和丈夫打電話:“我要再試嗎?”
“我自己決定啊……”
放下電話,她對著肚子里的孩子說:“加油貝貝,再不努力,我們要去挨一刀啦?!?/span>
即使丈夫和家人都在產(chǎn)房外陪伴,這一刻,周婷依然是孤軍奮戰(zhàn)。
而最艱難的,是生與死的抉擇。
向爽,27歲,先天性主動脈瓣二葉畸形,她也是一個孕27周的雙胞胎準媽媽。
而能不能成功把孩子生下,就要看分娩前的這一場心臟手術(shù)能不能順利完成。
“全身麻醉,體外循環(huán)?!?/span>
“孩子的死亡率大概在30%左右?!?/span>
“手術(shù)要使用很多抗凝劑,即使胎兒的胎心一下子變慢了,我們原則上也不考慮中止手術(shù)給產(chǎn)婦分娩,因為風(fēng)險太大了?!?/span>
種種都意味著,很有可能,大人和孩子,只能保一個。
或者都保不住。
丈夫王翔在聽完醫(yī)生所有的建議后,搓著雙手說:“以大人為主?!?/span>
在手術(shù)的前一天晚上,王翔在床前陪著向爽。
他說,向爽在夢中叫出了這兩個孩子的名字:
“春和,景明。”
這是她在夢里夢到的名字,出自《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意思是:到了春風(fēng)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
心臟手術(shù)成功后,向爽又堅持了幾周,熬到了孩子能分娩的時候。
終于,兩個男孩順利降生,人生初見——春和,景明。
隔著透明的玻璃,這個男人張望著自己的妻兒,這幅場景讓人想到了一首歌:
孩子推開世界的門,父母永遠是站在門外怕遲到的人。
得知母子平安的那一刻,產(chǎn)房外守候了許久的王翔,終于落下了心中的大石。
那一刻,他找到了余生的歸宿:
“我下半輩子不干別的了,就守著他們?nèi)齻€人過。”
沒有生過人,談什么人生?
許多媽媽在回憶自己的生產(chǎn)經(jīng)歷時,都會開這樣的一句玩笑話。
縱然生產(chǎn)之痛深入肺腑,但在見到孩子的那一刻起,所有疼痛都換成了全心全意的愛。
節(jié)目中,有一句很貼切的話,詮釋了什么是“天下父母心”。
那就是:
“在你出生前,我就已經(jīng)開始愛你。”
“為什么這么堅強?因為長大了?!?/span>
孩子的出生,是生命的第一陣痛。
而童年的煩惱,多數(shù)始于——上學(xué)。
這一集,戲精萌娃含量嚴重超標!笑淚齊飛!
每年臨近九月,有一類“工具書”都會被賣到脫銷。
《我愛幼兒園》、《幼兒園里我不哭》、《幼兒園里不用媽媽陪》......這些書向全國1800萬準備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傳遞著同一個道理——幼兒園是個好地方。
而當(dāng)孩子們真正踏入幼兒園時才發(fā)現(xiàn):書本里的道理和現(xiàn)實并不一樣。
幼兒園的門口,每一天都在上演哭鬧大戲。
孩子們哭到撕心裂肺。
哭到鼻涕冒泡。
哭到滿地打滾。
爸爸媽媽們的倉皇地逃跑,也忍不住在角落里偷偷回頭張望。
世間所有的愛指向相聚,而只有父母子女之愛,指向離別。
孩子們成長的第一步,就是克服離開父母的焦慮。
然而千萬別小看了孩子,他們身上你的能量往往超乎你的想象。
比如耿直。
比如勇敢。
爸爸送你到幼兒園
你千萬不能哭
你就大步地,不要家長陪
你就大步地往幼兒園里面走
這就是勇敢
比如堅強。
孩子們從不懼怕這個世界,因為純真就是他們最強大的力量。
哭哭啼啼的孩子,從幼兒園畢業(yè)后,上學(xué)就不再哭了,而是大步地踏進校門尋找自己的天地。
小學(xué),是孩子成為學(xué)生的第一個里程碑。
在父母眼里,這就是站上了競爭的起跑線。
上海的小姑娘郭雨晴,可能正在經(jīng)歷很多孩子都會經(jīng)歷的童年噩夢——被媽媽逼著彈鋼琴。
而且媽媽琴技嫻熟,所以親自上手指導(dǎo),母女間就忍不住戰(zhàn)火紛飛。
可是誰也沒想到,郭雨晴的媽媽,曾經(jīng)也是個從小被逼著學(xué)琴、喊著以后決不讓孩子學(xué)琴的媽媽。
孩子的成長是一場單程,母愛卻是一場輪回。
“我現(xiàn)在覺得,我媽小時候為什么不把我逼得再好一點,或許我現(xiàn)在就可以有一技之長。”
逼孩子,怕孩子累;不逼孩子,怕將來后悔。
也許,這正是現(xiàn)在每一個父母的為難之處。
求學(xué)不易,陪讀辛苦,家庭輔導(dǎo)更是雞飛狗跳。
但我們也在其中,看到了陪伴孩子成長的很多快樂——
我們有幸,讓孩子撲在你懷里盡情地哭和笑。
我們有幸,得到了孩子最純真溫暖的愛。
孩子的童年,也許也是每個為人父母最快樂的時光。
當(dāng)孩子漸漸長大,漸行漸遠,與父母之間,難免生出了如賓客般的距離。
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答案是:你的孩子真正屬于你的時光,也許只有他的童年。
“我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
成長是笑中的淚,也是淚中的笑。
第三集,講述了一群孩子的留守。
他們在爸媽看不見的地方,偷偷長大。
云南保山漭水,大山深處。
孩子們需要翻山越嶺上學(xué),大人們需要長久離家務(wù)工。
但是這里,生活寧靜,自然美好,讓人想起了一個久違的詞——詩意。
雖然詩歌在絕大多數(shù)人的眼里,并沒有什么用。
甚至中高考的作文題里,都會有一句:題材不限,詩歌除外。
但曾經(jīng)在這里支教的大學(xué)生康瑜決定留下來,當(dāng)一名教孩子們寫詩的老師。
因為她相信,詩歌,會是孩子們看世界的另一條路。
晚風(fēng)習(xí)習(xí),康瑜給孩子們開了一場篝火詩歌課,孩子席地而坐,暢想自己十年后會成為什么樣的爸爸媽媽。
詩歌,讓孩子們開始思考未來,思考人生。
一位叫李坤富的男孩說:
十年后,我想做一個像大海一樣的爸爸
讓兒女坐在我背上,像一條小船一樣
有時對兒女吹一場臺風(fēng)
有時對兒女風(fēng)平浪靜
讓他們知道:
人生不是一直都是風(fēng)平浪靜的
常年獨自生活的女孩在靜謐的臺燈下寫詩。
然后,她撥通了媽媽的視頻電話。
“媽,我給你讀,我寫的第一首詩歌?!?/span>
小鳥是大鳥的孩子
白云是藍天的孩子
路燈是黑夜的孩子
母親去廣東的時候
我把我的鞋放在母親鞋的旁邊
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
聽完,屏幕另一頭的母親哽咽了,緩緩才說出一句:“女兒,真的對不起.......你原諒媽媽好嗎......”
原本安靜的孩子,不善言辭的母親,通過詩歌,找到了情感表達的密碼。
我們總說,再苦再難,也要陪在孩子身邊。
再苦再難,也要奮力托起孩子的成長。
可是對于很多人而言:
陪伴孩子是父母的奢望,走出大山是孩子的奢望。
但是這期節(jié)目,讓我們看到了這兩個長久無解的難題,最好的答案:
這群留守孩子的童年,也許沒法擁有父母的陪伴,但可以被詩歌點亮。
詩歌也許沒有辦法改變這些孩子的命運,但它有可能,改變一個人。
那些一步步走出大山的孩子,會擁有更廣闊的天地。
而留下的孩子,會成為這片土地未來的主人。
其實,無論是出生、上學(xué)、成長,還是往后無數(shù)的「人生第一次」。
我們都是為了,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點個「在看」,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