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綜藝市場,也終迎內卷?
作者 | 寧缺
今年初的綜藝市場可以說是神仙打架,熱鬧非凡。
《追光吧哥哥》已經成團、《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熱映、《創造營》和《青春有你》也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熱播中。
那么,內娛選秀節目到底誰家強?這些爆火的綜藝節目背后,誰才是最大的受益方?“綜藝王者”燦星文化IPO被否之后,綜藝節目還值得期待嗎?內娛選秀又剩多少紅利呢?
優酷“追光”
《追光吧哥哥》可以說是2020年第四季度綜藝界跑出的最大黑馬,一經上線就拿到了20+微博熱搜,持續輪換登榜第一。自開播以來,優酷站內熱度最高達9718,蟬聯站內綜藝熱度榜、真人秀熱榜第一名;共有8期節目位列“FUNJI在播綜藝熱度榜”第一;云合數據顯示,“追光”節目已經獲得上百個全平臺熱搜。
《追光吧哥哥》之所以能取得較高的大眾關注度,在于做到了以下幾點
(1)創新的綜藝模式。在《哥哥》之前,男性選秀節目主要是以顏值為主,采用多維度競技的方法挑選出最優秀的幾人組成偶像團體出道,但以跨齡男性唱跳競演節目,國內綜藝市場上尚未出現過,模式上較為新穎。
(2)選手上的差異打法。不同于迎合工業標準的年輕偶像,“哥哥”們的組成更加復雜,選手橫跨了幾代偶像浪潮。不僅有陳志朋、劉維、付辛博、蘇醒、檀健次、肖順堯,還有101系節目選手李汶翰、丁澤仁。
除了傳統的男偶之外,還有影視演員杜淳、李澤鋒、于朦朧等人,相聲演員燒餅,以及嘻哈歌手艾福杰尼等人。各個圈層的代表都匯聚于此,更復雜的選手組成以及化學反應,也為節目帶來了更多看點。
比如杜淳演唱的《情人》,舞蹈動作僵硬,其中的歌詞Dangerous的發音被直譯成“蛋餃肉絲”,讓網友直呼“原來演員轉行舞者這么好笑”。另外,汪東城的辣眼伏地舞也持續出圈。
而優酷也成為《追光吧哥哥》最大的受益方,靠這個節目實現了大翻盤。
要知道,在綜藝節目制作方面,優酷一直是掉隊的。而《追光吧哥哥》的成功,證明了優酷有制作爆款的能力。去年四季度,優酷透露,優酷綜藝日均PUV達近四年同期Q4最高水位,屬于逆周期增長。
除此之外,也從側面證明了優酷“一橫三縱” 綜藝策略的可行性。
“一橫三縱”指的是超級綜藝為主軸,通過喜劇、女性生活、潮流文化三條排播帶,形成特定的用戶心智的綜藝策略。
憑借組合拳與拳頭產品,優酷綜藝在圈層和全民向爆款均有所斬獲。而除了內容,優酷在產品研發、商業模式探索上的持續探索,也會內化為其前行的有力筋骨。
芒果“破浪”
芒果TV靠著《乘風破浪的姐姐》一戰成名。
這之后,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芒果乘勝追擊,火速上馬《乘風破浪的姐姐2》。《姐姐2》播出后,相關話題頻頻不斷地上熱搜,引爆輿論。首播當天,芒果超媒股價也再次漲至新高點。
據粗略統計,《浪姐1》在高熱度之下,贊助廣告收入達4.5億左右,占芒果超媒2020年上半年廣告收入的25%。依靠《浪姐2》芒果超媒更上了一層樓。
根據芒果超媒發布的2020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總收入140.02億元,同比增長12.01%;歸母凈利潤19.63億元,同比增長69.79%。業績一片好。
但是,在口碑上,《乘風破浪的姐姐2》卻有點讓觀眾失望了,無論是“搶鏡高手”江映蓉,還是“綠茶婊”王鷗,都不太討觀眾的喜歡。觀眾普遍反映的是 “姐姐們”年齡偏大,唱跳質量不行,看點流于形式等。
《乘風破浪的姐姐2》首播結束后,豆瓣評分僅為5.9分,且目前已降至5.5分;相比之下,《乘風破浪的姐姐1》首播的豆瓣評分有8.5分,收官后目前仍有7.0分。
在播放量上也尚未獲得顯著提升。《乘風破浪的姐姐1》在沒有宣發、招商有限的情況下,首期播放量有4.82億;而萬眾期待下《乘風破浪的姐姐2》的首期播放量僅比《姐姐1》提升了不到2000萬。
而且過于注重沖突制造,導致的質量失衡,已經開始透支《姐姐》的價值。芒果TV想要在綜藝節目上再上一層樓,還需要其他爆款的助力。
但芒果TV的優勢或許在于,在長視頻行業普遍虧損的行業重壓下,芒果超媒已連續四年盈利保持高增長。
“青創”光環不再
出乎意料的是,愛奇藝的《青春有你3》和騰訊視頻的《創造營2021》一開播,負面評價就排山倒海。“丑人變多”的論調充斥在微博、豆瓣。
除此之外,選手的綜合實力較往昔差距明顯。即便今年的《青春有你3》和《創造營2021》都引入了一些唱跳界“大神”級的人物。
例如《青春有你3》的導師劉雋,是韓國頂級舞蹈社1M最年輕的舞蹈老師,曾為GOT7、MAMAMOO等偶像團體編舞。《創造營2021》這邊則有曾為寶兒、SHINee、NCT 127編舞的力丸,以及世界街舞大賽冠軍贊多。
但這些“人物”也拯救不了“不合格”的種子選手們,肢體不協調,五音不全,顏值下跌成為網友們普遍吐槽的地方。
而這些現象本質上反映的是,國內優質練習生已經被“收割”得所剩無幾。往期的優秀練習生們本來就是經濟公司的優秀選手,經濟公司砸錢砸資源送其出道,練習生身上捆綁了視頻平臺,節目制作團隊和自身經紀公司三方的利益。
但偶像行業僧多粥少,開始“內卷化”競爭。而隨著短視頻造星的興起,優質練習生早已不只選秀出道一條路徑。
另外,不得忽視的一點是,走到第四年的《青春有你3》、《創造營2021》顯得乏味而陳舊,綜藝模式無創新,流水的造星已經讓觀眾看得厭煩疲倦。即使是偶像工業高度成熟,練習生儲備數量極多的韓國,韓國Produce系列(“青”“創”這一模式的創始者)也已經終止。
中國偶像行業不復2018年的輝煌,現在則進入了洗牌期。不執著于長相,反而是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網紅、歌手、演員等“非典型偶像”。這也給鐘情于“造星”的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敲了警鐘,那就是關于傳統造星的路線需要換一換了。
內娛選秀泛濫
綜藝該如何破局?
這三年,內娛選秀就像一把火,燒的越來越旺。這樣的選秀節目,為什么吸引平臺一場接一場辦呢?
從觀眾角度來說,現在“顏值經濟”盛行,俊男靚女確實能讓人一飽眼福。其次,喜歡激烈而刺激的“競爭”是人的天性,少男少女們同臺競技讓觀眾一較高下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觀眾的參與感與主動性,而這些被“培養”的偶像和粉絲又成了節目組賺錢的利器。
對于經紀公司也有好處,節目組給了自家藝人一個拋頭露面的機會,打開知名度后還能接到很多資源,所以內娛的經濟公司也樂于將自家選手送往節目組,而且是不要成本的“白送”,這樣一本萬利的事情自然誰都想做。
但內娛選秀火熱的同時,暗涌也隨之而來。前段時間綜藝王者燦星文化IPO被否了,也側面的反映出綜藝困境。
整體來看,綜藝節目的觀看率下降,而且綜N代(綜藝節目的續集)的口碑下滑。這主要是因為選秀綜藝節目同質化太嚴重。從2018年選秀元年至今,市場已經有了超20檔選秀節目。每年高能的輸出掏空的不僅是偶像儲備,還有粉絲的熱情。
而且我國綜藝節目大概率上沿襲了韓國的造星傳統,沒有經過本土化改良,內容創新乏力。那么,綜藝該往哪些方向進行破局呢?
(1)短視頻選秀正熱,可嘗試造星新路線。目前,大眾娛樂消費的主要陣地已經走向短視頻社區,在使用時長上,短視頻已經遠超長視頻,僅次于通訊。而短視頻巨頭最近也開始進軍綜藝選秀。抖音的《無限偶像》、快手的《凡星之夜》以及微視的《熱血滿滿的弟弟們》,紛紛瞄準選秀市場。
而在傳統造星遇到困境的同時,向短視頻方向偏移或許是個正確的選擇。但經紀公司要摸到短視頻社區運營的訣竅,撬動這塊大蛋糕。
(2)引進高質量韓國練習生。目前,限韓令松動,未來會有更多韓國籍練習生有機會逐鹿中國選秀。而韓國選時候的數量和質量都很高,如果韓國練習生和中國練習生們同臺競技,在內娛,這可能會成為選秀節目的新變量。
(3)綜藝選秀添加隱藏“劇本”,增添互動新形勢。人們對于“劇本”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這也是劇本殺能快速風靡的原因之一。而現在為了增添選秀節目的可看性,增添“隱藏劇本”成為新的殺招。
往屆《青春有你》選手傅弘奕曾教導粉絲們,要格外觀察節目中選手領口“小蜜蜂”的數量:如果選手領口有兩個小蜜蜂,就說明節目組對選手格外關注,并會安排相應的故事線。
而粉絲們通過這個“隱藏細節”扒出,2018年《偶像練習生》最終成團的Nine Percent九人都是節目第一期的“雙麥”選手,這似乎佐證了這條“情報”的可信度。
在劇情式真人秀的熱潮之下,團體偶像選秀也開始發生了變化。相比于單純的“競技”,綜藝嘉賓成長線、人物關系的塑造和劇情發展轉折更能吸引觀眾,這也是未來選秀節目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
選秀節目之所以經久不衰,離不開觀眾,節目組和經紀公司的共同建設。但是內娛選秀節目的吸引力正在下滑,也是不能忽視的。想要延長紅利,內娛選秀亟需求變。
本文來源:松果財經,如需轉載松果財經原創文章,請點擊公眾號菜單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