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6 10:16:18| 分類:
醫藥常識知識 |
人們往往將膝骨性關節炎(KOA)和膝關節滑膜炎相混淆。雖然KOA亦可有關節腫脹,甚至有少量積液,但二者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
病因病機不同。KOA屬中醫“膝痛”范疇?!稄埵厢t通》云:“膝為筋之府……膝痛無不因肝腎虧虛,虛則易受風濕寒邪襲之?!彪S著增齡,肝腎漸虛,不能充養筋骨,骨枯則髓空,易致骨質疏松,日久負重而致畸形;筋不得滋潤則關節屈伸不力。年老體虛,衛外不固,風寒濕邪外侵,痹阻經絡骨節、氣血運行不暢發而為痹。現代醫學認為其病因與年齡、性別、遺傳、人種和肥胖等有關,年齡為最強的危險因子,次之為肥胖超重。在這些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尤其是反復性過度應力,造成關節軟骨退變老化,剝離脫落,軟骨下骨質裸露,使骨內神經末梢受到關節液里炎性物質及應力刺激,從而導致關節疼痛等癥狀。這就是KOA發病的“炎性病因說”,不僅解釋了關節疼痛的根本原因,也為非手術治療奠定了理論基礎。
膝關節滑膜炎屬中醫“著痹”范疇。系因人體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邪,風寒濕邪注于經絡,留于關節,使氣血痹阻,不通則痛。濕邪黏滯,重者故見關節屈伸不力;水濕溢于皮膚則見腫脹;風寒濕邪郁而化熱,則見皮溫增高?,F代醫學認為其發病因素除年齡、性別、肥胖、遺傳等因素外,可能還與人體分泌激素、糖尿病及某些藥物作用有關,其最強的危險因子是急、慢性損傷,其次是肥胖。在這些因素的刺激下,關節滑膜即可出現炎性反應,使滑膜血管擴張、充血、滲血、關節腔內壓力增高,阻礙了淋巴回流,不僅造成關節積液和腫脹,還使關節內酸性代謝產物聚集,關節液由堿性變為酸性,長期刺激關節滑膜,使其肥厚、粘連、導致積液和腫脹及關節功能障礙。
病理改變不同。KOA病理改變是以關節軟骨退變老化和關節邊緣骨質增生,即骨刺形成為其特征。雖可伴有滑膜炎,但屬于退變性或繼發性。而膝關節滑膜炎是以關節滑膜無菌性炎癥為特點。
臨床表現不同。KOA臨床表現為:①關節疼痛為最突出的癥狀。多為鈍痛、夜間跳痛,有酸脹感和深部壓痛。常發生在關節損傷、勞累或著涼受風后。早期疼痛隨活動而加重,休息后緩解。晚期疼痛逐漸加重,呈持續性疼痛;②關節“膠著”現象,又稱休息痛,即剛開始活動時發生關節疼痛和僵硬,經短暫活動后減輕;③關節摩擦音:由于關節軟骨表現不光滑及骨質增生,受累關節在活動時即可聽到有骨擦聲,甚至咔咔作響;④關節絞鎖現象:因關節退變、磨損、骨碎裂,有時脫落的骨碎片進入關節腔形成游離體,偶爾會卡住關節,一時動彈不得,稱為關節絞鎖現象;⑤影像學顯示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邊緣骨質增生骨刺形成。
膝關節滑膜炎
①關節腫脹:關節疼痛不明顯而腫脹是最突出的表現,髕骨周圍凹陷消失、變平甚至高出髕骨。腫脹以髕上囊為著,提拉髕上囊處軟組織可觸到似烤面團樣肥厚的滑膜;
②反復出現積液和腫脹使膝關節呈鶴膝狀,即膝關節腫大,股徑變細,形如鶴膝;
③浮髕試驗陽性;
④關節疼痛不明顯,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與關節腫脹不平行;
⑤X線檢查顯示軟組織腫脹,骨質無異?;騼H有骨質疏松。
治療對策:目前對兩病尚無特異性西藥。常用鎮痛劑、非甾體抗炎藥、激素和關節腔注射藥物等。但治標難治本,易復發,多有副作用。而中藥卻可標本兼治、副作用少,遠期療效好。對KOA和膝關節滑膜炎患者分別內服活血除痹湯和除痹湯,并在內、外膝眼處外敷磁藥貼,內外兼治使藥效殊途同歸,藥力疊加,較單純內治效果更佳。
素材:網絡 編輯制作:楊鳳弟老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