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崇禎五年(1632年)十二月,張岱旅居西湖,適逢大雪,此時的西湖白茫茫一片,正是柳宗元筆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之蕭蕭雪景。
心思玲瓏的張岱雅興勃發,身披細軟裘衣,手提一盞爐火便獨自一人乘舟往湖心亭賞雪去。沒想到竟然在大雪后的湖心亭上遇見同好。萍水相逢,如詩似雪,來過就算,莫不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于是張岱與客舉杯邀雪,高山流水,傾蓋如故,強飲三大白而別,爛漫油然?。?!
“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知己與旁人不約而同,此中快意,欲辨忘言。
張岱在《陶庵夢憶》中有句:
人無癖不可與之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之交,以其無真氣也。《陶庵夢憶》是其小品散文代表作。全書共八卷,此篇《湖心亭看雪》便選自第三卷。
張岱是明末清初人,經歷了國破家亡,對政治提不起興趣,不事科舉,不求仕進,著述終老,過著半隱居生活,一輩子的時間,幾乎都拿來玩了。
張岱出身名門,祖父張汝霖,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進士,官至廣西參議。父張耀芳,副榜出身,為魯藩右長史。世家公子張岱家底很厚,家學淵源很深,自然有資本玩,他給自己寫的墓志銘這樣總結道:
“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可見張岱的“癖”與“疵”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于漫漫飛雪中殊途同歸,難得的是他們俯仰天地的童真與雅趣,這種雅趣飽含著悠游天地而自得的澡雪性情。原以為獨一人而知天下有雪,未曾想同時同地竟遇心有戚戚者。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西湖這一場大雪,就這樣下了四百年。
今有幸應藝豪兄之邀約赴會西湖畔順帶懷古。據說前段時間杭城剛下雪,今天大概不會再有了,可有什么關系呢?四百年后,我意猶然,心中那片雪,竟隨車輪漫天飛舞,如是:
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楚尋歡于赴杭途中閑記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