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什么樣的揮桿動作,才能打好高爾夫?
可能大部分球友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標準揮桿」這個答案,但也有少部分人會清醒很多,他們并不會在“揮桿是否足夠教科書”這個問題上過度糾結。
揮桿哪有什么絕對的標準可言,世界上也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揮桿,只要不違背運動力學原理,任何揮桿都能打出好球。
即便是在美巡賽場上,球員們也是各有各的打法。所以,業余更是沒有理由去堅持追求教科書式的揮桿。否則,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事實上深受其害的球友也不少,只不過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罷了。
也不要輕易去模仿一個球員的揮桿,因為適合他的動作并不一定適合你,而且你也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哪些能學哪些不能學。落得個四不像的結果,何必呢。
還是那句話,只要不違背揮桿的基本原理,是符合運動力學原理的,且能幫助你持續打出好球的,那就是好揮桿,實在沒有必要為了追求標準而浪費時間。
咱們以巴巴·沃森和吉姆·福瑞克為例,他們的揮桿動作一般人是學不來的,但人家就是能用這樣的動作拿下一個又一個冠軍,于他們而言,這就是最好的揮桿。
而且,你也不能說他們的揮桿是錯誤的,發力順序沒問題,揮桿節奏也沒問題,也遵循著揮桿的基本原理。而這,已經足夠說明一些問題了。
以身體為核心、正確的重心轉移、自下而上的發力、合理的揮桿順序等等,只要能做到這些,大概率是可以打好高爾夫的。至于其他動作,那就真的是因人而異了。
比如說,杰克·尼克勞斯上桿有些雞翅膀,還有喬丹·斯皮思的下桿雞翅膀,這個動作一般情況下是不被允許的,因為確實影響著擊球質量,但他們兩個卻可以使用這樣的動作打出好球。
如果你也有雞翅膀的動作,并且也能打出好球,那就沒必要糾正。畢竟,糾正之后的擊球效果可能還不如糾正之前。
再比如,你的上桿平面略微扁平,但擊球沒問題,也足夠穩定,那你同樣沒有必要非得做到理想的揮桿平面。
所以說,評判一個揮桿動作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看是否能打出好球,這個觀念是很多球友都需要糾正的,完全犯不上跟“標準動作”較勁。
人與人不同,揮桿必然也會有所不同,找到適合自己的揮桿才是每一位高爾夫愛好者最應該做的事情。
還有一點,非得要打出直球嗎?
直球是難的擊球,即便是對頂尖球員來說也是如此。不管你是什么球路,只要足夠穩定,就可以幫助你打出很低的桿數,哪怕是左曲或者右曲,只要你能持續打出。
如果只是為了單純地追求直球,那么我相信你會陷入“不斷改動作”的泥潭,最后改來改去什么都得不到,成績也會停滯不前。
不拘泥于標準,以擊球質量說話,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揮桿動作。
球打得不好,再教科書式的揮桿又有什么用,你說呢?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