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抓和珅,賜紫禁城騎馬,這個“太平宰相”為何如此不一般?

清代宮廷畫家中,有一類為“詞臣”,又被稱為“翰林畫家”,他們既不同于文人畫家,也并非職業(yè)畫家,卻對宮廷的畫風(fēng)有很大的影響。

這些詞臣作為文士代表,繪畫技法源于文人畫正脈,甚得抒情遣興之逸,同時又因常伴帝王左右,作為宮墻內(nèi)的游藝,受囿于宮廷審美情趣,有著別樣的面貌。

文人畫發(fā)軔自蘇軾,此后蔚為風(fēng)尚。其在《又跋漢杰畫山》中,曾言“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糟櫪芻秣,無一點(diǎn)俊發(fā),看數(shù)尺許便倦。”,可知“文士之畫”,意在俊發(fā)超然也。

此后董文敏提出“南北宗”畫論,成為集大成者;清初六家又上承前賢,下啟復(fù)古脈絡(luò),尤其王原祁襲習(xí)董文敏、王時敏之學(xué),深受清帝眷寵,官至戶部侍郎,又以畫供奉內(nèi)廷,被視為“畫學(xué)正宗”。自此“詞臣畫家”聲名日盛,一時間從者眾矣。

董誥亦是翕然追隨者之一。其畫水墨疏淡,設(shè)色淡雅,文氣俱佳,乾隆贊言“問絹家風(fēng)原未遠(yuǎn),欣看二李已堪齊”。

董誥(1740~1818年)

董誥(1740~1818年),清代官員、書畫家。字雅倫,一字西京,號蔗林,一號柘林,浙江富陽人。工部尚書董邦達(dá)長子,精書法,善繪畫,與其父有“大、小董”之稱。董誥死后六天,嘉慶皇帝親臨祭奠,所寫哀詩中有“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田莊”之句,并親自撥款建立“董公祠”。

1

父子同朝,位極人臣

董誥仕途平順,24歲中舉,25歲會試又高中探花,乾隆皇帝將其改為二甲第一,作金殿傳臚,形降實(shí)升。

此后歷任禮、工、戶、吏、刑各部侍郎,《四庫全書》副總裁,奉命輯《滿洲源流考》,充武英殿總裁,以至文華殿大學(xué)士,欽賜“紫禁城騎馬”。四十四年,任軍機(jī)大臣,旋任戶部尚書。

其父董邦達(dá)則曾遷工部尚書,亦賜紫禁城騎馬。董氏父子之皇家榮眷,可見一斑。而董誥更以兩次圖像于紫光閣中,勛名之盛,一時罕有倫比,位極人臣。

《御筆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董誥(右一)

世受皇恩的董誥為官清廉,對和珅的貪腐無度,其極為憤慨。在軍機(jī)處時,他甚至拒絕與和珅一同辦公。為此,御史錢灃專門上奏折,請求皇帝敕令恢復(fù)軍機(jī)大臣一起辦公的規(guī)定,引為佳話。

董誥為官亦是貞直,其時和珅用事,排除異已。幸賴其支拄其間,遇事多所救正。嘉慶四年,嘉慶皇帝借“川楚用兵”之故,召董誥與王杰、劉墉等輔佐,議定了和坤二十款罪狀,逼和坤自殺。嘉慶皇帝襄贊之,卒能殲除巨憝,朝綱不墜。

2

董誥家學(xué),山水正脈

除仕途外,董誥又以書畫精湛聞名。其父董邦達(dá)書畫取法元人,如黃公望、倪瓚等人,畫作蒼逸古厚,善用枯筆,風(fēng)格在婁東、虞山派之間,可謂名重一時,與董源、董其昌并稱“三董”。

而董誥自幼秉承家學(xué),勤修不輟,更有出藍(lán)之資,時人謂“大、小董”。《清畫家詩史》謂其“山水稟承家學(xué),秀雅絕塵”;《清代畫史增編》亦言“稟承家學(xué),山水絕倫”。

馮金伯在《墨香居畫室》中也說:“某向嘗獲觀文恪公真跡,閎深淵懋,渾厚精微,遠(yuǎn)則北苑、巨然,近則華亭、婁水,淵源一脈,神氣吻合。

事實(shí)上,董誥畫作之悠然神韻,以及善用枯筆等,究其淵源應(yīng)是“近接思翁,遠(yuǎn)追北苑”,論者有“古今三董相承”之說,即是如此。其中,思翁為董其昌,北苑是董源。畢竟,董邦達(dá)曾受王翚、王原祁等人影響,而“四王”與董其昌、董源等,又是一脈相承。

所以董誥的家學(xué),為明末清初以來之山水“正脈”。

而乾隆皇帝喜好文墨,對董其昌、王時敏等“文氣畫作”甚為推崇,其常以書生自居,曾謂“人無書氣,即為粗俗氣,市井氣,而不可列為士大夫之林矣”。董邦達(dá)曾作《松蔭消夏圖》,畫中乾隆皇帝身著漢服,倚案而作,又手執(zhí)書卷,文士風(fēng)流也。

上行下效,類董其昌的“香光體”、“文人畫”風(fēng)靡朝野,而與之又極深淵源的董誥,也恩遇日熾,欽命編纂歷次《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xù)編。其所進(jìn)呈畫本,皇帝也親筆題詩,收錄于《石渠寶笈》三編中。

兩岸故宮博物院,均藏有董誥進(jìn)御畫作,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綺序羅芳圖冊》,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春臺益壽冊》、《壽春衍慶冊》、《清音薈景冊》等。

3

石渠寶笈,萬有同春

此次北京保利2019秋拍所征得的董誥《萬有同春冊》,較之館藏,無論創(chuàng)作背景、筆墨丹青、立意之別出心裁,所繪之萬象更新,都堪稱精品。

董誥 萬有同春 冊頁 (十開) 設(shè)色紙本

北京保利2019拍賣

此冊頁設(shè)色紙本,十開,分繪萬戶春聲、萬壑春云、萬井春熙、萬派春泉、萬綠春塘、萬里春潮、萬木春榮、萬叢春玉、萬家春雨、萬畝春耕。每開左下角以隸書分題小字題旨。

鈐乾隆鑒藏寶璽“八璽全”為:“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定鑒”、“寶笈重編”、“寧壽宮續(xù)入石渠寶笈”;加鈐“樂壽堂鑒藏寶”寶璽;至嘉慶朝時,嘉慶帝又鈐“嘉慶御覽之寶”一印。

冊頁中,董誥構(gòu)思巧妙,以“十春”為題,從迎春至耕春,將帝王“朝乾夕惕,自強(qiáng)不息”所勵精圖治的“萬象更新”、“國泰民安”的愿景,完美呈現(xiàn),觀之有“欣欣向榮、開平盛世”之感。而“萬”字,如《前漢·律歷志》所載“紀(jì)于一,協(xié)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更是皇家氣象。

董誥 萬有同春 冊頁 (十開) 設(shè)色紙本

北京保利2019拍賣

據(jù)《清宮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檔案總匯·活計(jì)檔》記有大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正月二十九日首領(lǐng)董五經(jīng)交……董誥《萬有同春》一冊,傳旨交如意館做囊,欽此。

可推知,董誥此《萬有同春》冊頁應(yīng)該是其1773年為乾隆帝“元旦朝會大典”所進(jìn)御的賀禮,可謂極為特殊。

“元旦朝會大典”為朝廷盛典,與“冬至”和“萬壽”并稱宮廷三大節(jié)日。皇帝作為萬民表率,新年伊始,祈福天下太平,風(fēng)調(diào)雨順,同時也接受百官、列國使臣等朝賀。

清人繪《萬國來朝》圖軸

其中“明窗開筆”為重要儀式,始于雍正皇帝。

其制為:“每年元旦子刻,皇帝至養(yǎng)心殿明窗西……皇帝握筆薰于爐上,始濡墨揮寫。先用朱筆,后用墨筆。筆端鐫有“萬年青” 三字,筆管稱為“萬年枝”。先后用朱、墨各書寫吉語數(shù)字,以祈一歲之政和事理……雍正以后,歷朝皇帝均沿襲此典,遂成清代定制。”

乾隆三十八年的“明窗開筆”尤是特殊是年,乾隆皇帝詔開“四庫全書館”,敕修《四庫全書》,為古代最大部叢書。董誥任編撰副總裁,此時乾隆65歲,董誥33歲。

事實(shí)上,在乾隆詔令之前,安徽學(xué)政朱筠提出《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此亙古未見編書之規(guī)模已得到乾隆認(rèn)可,朝野皆知。而又恰逢“元旦朝會大典”,董誥必定十分謹(jǐn)慎,極盡能事。

而其以“萬有同春”為名進(jìn)御,更是深有其意。此語出自乾隆《清仁宗御制詩》中“周甲延禧之寶聯(lián)句并序”一文,曾言“萬物并包埴在甄,文曰:天地同春,萬有同春,雨物皆春,斂福宜民,政在養(yǎng)民,稽古愛民,阜成兆民,豳風(fēng)無逸,念民依樂,萬民之所樂,稱物平施”

此即暗含“天地和則萬物生,君臣和則國家平”之宏愿。對于帝王而言,國家繁榮,萬世基業(yè)的前提為“宜民、養(yǎng)民、愛民、念民”,如此則萬民得其樂,國家長治久安也。

董誥以此來歌頌太平盛世,千古名君,可謂用心良苦。此冊每開乾隆皇帝皆題自作詩,或點(diǎn)畫意,或抒胸臆。

萬戶春聲

萬戶春聲

《萬戶春聲》中,董誥繪兒童點(diǎn)放爆竹,嬉戲歡樂,其樂融融。如王安石,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乾隆題詩“仙木駢羅萬戶新,屠蘇飲到老年人。兒童爆竹猶喧鬧,直作雷聲火迫春。”,鈐印:朗潤。

萬戶春聲 局部

萬壑春云

萬壑春云

《萬壑春云》中,一片“云開萬壑春,依林又逐風(fēng)”的春景,樹木蒼翠,影泛綠波,山石則以枯筆干墨用短披麻皴擦,施以青綠色設(shè)色,深得古法。

乾隆題詩“牡峰牝壑互氤氳,一氣混成春宇云。舉趾固知時尚早,雪乎雨矣總堪欣。”,鈐印:澄觀。

萬壑春云 局部

萬井春熙

萬井春熙

《萬井春熙》圖中,春風(fēng)和煦,百姓熙來攘往,亦是一派繁華。

乾隆題詩“元正纔過又元宵,萬井煙花連曙燒。一歲之勤一朝樂,還淳可概設(shè)科條。”,鈐印:幾暇怡情、得佳趣。

萬井春熙 局部

萬派春泉

萬派春泉

《萬派春泉》中,春泉鳴壑,溪流娟娟,春意盎然。

乾隆題詩“一氣回春萬物妍,淙淙也覺發(fā)靈泉。垂流趵突雖殊致,同助東皇潤八埏”,鈐印:中心止水靜。

萬派春泉 局部

萬綠春塘

萬綠春塘

《萬綠春塘》中,籠煙曉曉,綠柳絳絳,泛游塘中,恬淡閑適。

乾隆題詩“初染鵝黃旋變青,生機(jī)物物自形形。漁郎愛看含煙意,卻傍橫塘棹為停。”,鈐印:會心不遠(yuǎn)、德充符。

萬綠春塘 局部

萬里春潮

萬里春潮

《萬里春潮》中,春風(fēng)又綠,春潮涌動,漁船乘風(fēng)破浪,百舸爭流,有收獲之喜悅。

乾隆題詩“遙見銀光一線堆,奔騰萬馬遂喧豗。發(fā)源豈止十千里,疑自青祗住處來。”鈐印:寫生。

萬里春潮 局部

萬木春榮

萬木春榮

《萬木春榮》中,萬物復(fù)蘇,生機(jī)勃勃,充滿希望。

乾隆題詩“不較低條與迥枝,一般綠意吐參差。騁眸最有相宜處,猶是千林未鎖時。”,鈐印:會心不遠(yuǎn)、德充符。

萬木春榮 局部

萬叢春玉

萬叢春玉

《萬叢春玉》中,春竹新篁,萬竿森然,生長之勢有“誰道乖龍不得雨,春雷入地馬鞭狂”之奔放。

乾隆題詩“高下猗猗翠欲流,誰云春是竹之秋。陡思山徑韜光畔,劚筍叢中作勝游。”,鈐印:幾暇怡情。

萬叢春玉 局部

萬家春雨

萬家春雨

《萬家春雨》中,“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即是如此。畫中手執(zhí)紙傘的人,緩緩而行,可謂“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乾隆題詩“家畫法王家句,會以丹青運(yùn)以神。南每愁多北愁少,得中艱可遇之春。”,鈐印:比德、朗潤。

萬家春雨 局部

萬畝春耕

萬畝春耕

《萬畝春耕》中,草木新生,溪水平流,正所謂“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始”,畫中漁樵農(nóng)忙,甚是傳神。

萬畝春耕 局部

十幅“春意盎然”之作,將普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政通人和的盛世景象,一一描繪,筆墨又兼得山水田野之樂,以此進(jìn)獻(xiàn)乾隆,既有“不下堂筵,坐窮泉壑”之精神愉悅,又充滿歌頌乾隆文治武功之情“萬有同春,殊為難得”!

此畫為董誥的盛年之作,盡得前人之妙墨筆意。畫中布局構(gòu)圖得當(dāng),雖有萬象,卻疏可走馬,留白之逸,咫尺萬里。山石、樹木用筆率意,似無羈物,設(shè)色則采用淺絳和青綠手法,畫面勾勒清真雅正,累見筆筆交疊,色色相浸之處,全然不拘小節(jié)而直渲天然真趣。

此作與上文所提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春臺益壽冊》、《壽春衍慶冊》等,皆為典型的宮廷繪畫風(fēng)格,只是筆意更為秀麗而雅致,勾勒“春云浮空,春水行地”的意境,在“萬有同春”的呼應(yīng)下,亦不乏皇家氣派。

無怪乎,時人周凱于《富春畫山水者記》一文中,也盛贊董誥父子:“畫山水者,國朝董文恪、文恭二公最著,文恪自入都后,畫亦進(jìn)。所觀覽者多,故用筆、用墨皆臻古法,得唐、宋、元、明諸大家意,文恭山水,多作于翰林時,雖蒼勁不及文恪,而福澤所鐘,有正笏垂紳之度。小幅亦深厚峻逸,趙榮祿、高尚書流亞也。”

4

寓意于物,憂民至深

末頁“萬畝春耕”乾隆皇帝款字寫“乙未春日,御題”,可知題跋是為乾隆四十年;而《萬井春熙》詩云“元正才過又元宵,萬井煙花連曙燒”,可知題寫時間為元宵節(jié)左右。據(jù)考,乾隆三十九年時,雖然征討大小金川的捷報(bào)頻傳,然而江蘇、安徽、直隸、甘肅、廣西等地的水旱之災(zāi)造成今春的青黃不接之態(tài),卻依舊未有良策。乾隆帝在初一至十五的數(shù)日之內(nèi),也多次諭旨賑濟(jì)或者免征。

皇帝為災(zāi)民艱苦時境而憂心忡忡。如《萬家春雨》中所題“南每愁多北愁少,得中艱可遇之春”,可窺一二;但希望總是有的,《萬畝春耕》中,題詩“昨夜甘霖潤一犁,曉看叱犢遍塍畦。”也可見對于農(nóng)事之關(guān)切與憂思,心存社稷的明君形象儼然在前。

事實(shí)上,在乾隆眼中,冊中董誥筆下所繪的眾多人物,正是普天下的百姓。乾隆題跋“十詩”,其意也是不忘深陷困苦的萬千黎民,希望他們安居樂業(yè),國泰民安。

乾隆題詩中對于董誥的筆墨也是盛嘆,如“米家畫法王家句,會以丹青運(yùn)以神”、“侍臣生面繪春帖,頌以為規(guī)家學(xué)提”等等。

值的一提的是,《萬有同春》冊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董誥《繡谷叢芳冊》、《仙藻迎韶冊》,形制、裝裱、夾板與本冊《萬有同春》一致。

左:《仙藻迎韶冊》封面,右:《萬有同春冊》封面

題識形式與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春臺益壽冊》與《清音薈景冊》皆是在每開的左或右下角以分題畫名。

書名題款:《春臺益壽冊》、《清音薈景冊》、《萬有同春冊》

此冊與之相配套的應(yīng)有一囊,流傳至今,配套的囊惜已遺失,但前后用料華貴的紫檀夾板俱在,雕刻精美的陰刻填金隸書與古樸的紫檀紋理,無不彰顯著皇家的審美和氣質(zhì)。

乾隆皇帝的憂民之心,從其有著很深的“萬有同春”情結(jié),也可窺見。曾有朱文方印“萬有同春”一枚,鈐印頗是考究時節(jié)以及“寓意于物”。

萬有同春朱文印 印文

查閱《石渠寶笈·續(xù)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jì),如鈐蓋于張宗蒼乾隆壬申(1752)年“春月”作《疏林云岫圖卷》;乾隆十九年甲戌(1755)年“元旦”御筆寫經(jīng)之《心經(jīng)》三十九冊;董邦達(dá)甲午(1774)暮“春月”作《摹古人物冊》;乾隆、賈全戊申(1788)“季春”月之上瀚作《御筆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贊》;乾隆御筆癸丑(1793)“仲春”月作《十全老人之寶說卷》;乾隆御筆乙卯(1795)“閏春”《福康安奏報(bào)打剿逆攻解松桃》;乾隆御筆丁巳(1797)“仲春”作《入德勝門卷》等等。

時間在春月,又多為重大事件,如《御筆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贊》、《福康安奏報(bào)打剿逆攻解松桃》或“元旦”御筆寫經(jīng)之《心經(jīng)》,同時與“寓意于物”、“自疆不息”等印聯(lián)用。

《萬有同春冊》中,鑒藏寶璽“八璽全”。另有“樂壽堂鑒藏寶”、“嘉慶御覽之寶”等。

圖左取自《萬有同春冊》

圖右之印璽取自《清代帝后印譜璽.乾隆卷》、《清代帝后印譜璽.嘉慶卷》、《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

圖左取自《萬有同春冊、圖右之印璽取自《清代帝后印璽譜乾隆卷》

其中,“八璽”座殿章“寧壽宮續(xù)入石渠寶笈”可知其藏地曾為寧壽宮,又加鈐“樂壽堂鑒藏寶”,亦可見乾隆皇帝對本冊之珍視。

乾隆三十五年,其以“待歸政后,備萬年尊養(yǎng)之所”為由,改建寧壽宮,而樂壽堂本是乾隆為母親孝圣憲皇太后慶賀六十大壽所建,歷經(jīng)修建多年,后改為其退位后讀書賞畫就寢之用,內(nèi)有御題“座右圖書娛畫景”聯(lián)句。

據(jù)此可知乾隆多次鑒賞此畫,為常伴之物,甚是喜愛。之后,嘉慶皇帝也曾鑒賞,鈐蓋寶印。

另《清宮陳設(shè)檔案》記載:嘉慶五年,御制題董誥萬有同春冊頁一冊,藏于“宮外雍和宮大和齋明殿”;道光十八年,四十九號,董誥畫萬有同春一冊,藏于“內(nèi)廷外東路寧壽宮后區(qū)東路景福宮”;道光二十四年,御制題董誥萬有同春冊頁一冊,藏于“宮外雍和宮大和齋明殿”,可知本冊一直藏于清宮。

《萬有同春冊》

從董誥進(jìn)御此《萬有同春冊》,乾隆皇帝一直多次清賞,或置于鑒藏書房,或置于太上皇宮殿,并以此警示“恒守其泰、朝乾夕惕”,須戒驕滿,去安逸,方可“天地同春,萬有同春,雨霧皆春也”

而董誥,雖位居高位,卻一直進(jìn)止有度,清潔廉明。其逝世后,嘉慶帝親臨祭奠,御制哀詩有“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莊田”之句,賜謚文恭。

君王自勉,臣子勤恪,各司其職,為萬民謀福祉,正如此冊,君臣詩畫合璧,相得益彰,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為文人畫所追求之圭臬,亦可窺見彼時“詞臣”繪畫之脈絡(luò)。

至為難得也!

5

出版、著錄,累累可循

題識:

1.萬戶春聲。2.萬壑春云。3.萬井春熙。4.萬派春泉。5.萬綠春塘。6.萬里春潮。7.萬木春榮。8.萬叢春玉。9.萬家春雨。10.萬畝春耕。臣董誥敬繪。
鈐印:臣、誥

鑒藏印:

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定鑒、寶笈重編、寧壽宮續(xù)入石渠寶笈、樂壽堂鑒藏寶、嘉慶御覽之寶

展覽:

1.“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二)”,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2010年8月。

2.“第二屆中國文物藝術(shù)品國際展覽會”,北京,2010年10 月22日-25日。

3.“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三)”,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2011年5月。

說明:

1.冊頁前后有清宮原裝紫檀夾板,正面陰刻填金隸書“董誥畫萬有同春”冊題。

2.每開皆有乾隆行書御題詩,計(jì)有十首。

出版:
1.《萬有同春冊》,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12月。
2.《第二屆中國文物藝藝術(shù)品國際展覽會·古代書畫展覽圖錄》,第186-187頁,2010年。
3.《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二)》,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2010年8月。
4.《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選集(三)》,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編,2011年5月。

著錄:
1.《石渠寶笈續(xù)編》見《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第六冊,第3011頁,北京出版社,2003年。
2.《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jì)清檔》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日,如意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3.《清宮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檔案總匯》(36),乾隆38年,第108頁,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7年。
4.《清宮陳設(shè)檔》第四十九號,道光十八年(1838)抄本。
5.《清宮陳設(shè)檔案》第二十六冊,第559頁,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出版社,2013年。
6.《清宮陳設(shè)檔案》第三十九冊,第31頁,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出版社,2013年。
7.《歷代著錄畫目》第368頁,(美)福開森編,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3年。
8.御題詩著錄于《御制詩 ·四集》卷二十五,見《清高宗(乾隆)御制詩文全集》第六冊,第656-660頁,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1993年。

《石渠寶笈續(xù)編》見《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第六冊,第3011頁

《清宮陳設(shè)檔案》第二十六冊,第559頁,故宮博物院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石渠寶笈》主編畫的金陵行宮,乾隆皇帝寫了20首詩來點(diǎn)贊!|畫事
董誥《萬有同春冊》考析
清乾隆御題錢維城山水冊(石渠寶笈)
「嘉德香港16秋拍」清宮舊藏、石渠著錄|唐寅《秋林逸興》、錢選(傳)《寫生卷》
【庫府重寶·輝映千古】——十年來天價(jià)成交的清宮舊藏書畫(下)
1.5億天價(jià)《百種牡丹譜》!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宁县| 彩票| 岐山县| 高邮市| 延庆县| 澜沧| 来安县| 遵义市| 新巴尔虎左旗| 盐边县| 安徽省| 永善县| 河东区| 文成县| 桃园市| 闵行区| 中方县| 甘谷县| 乌兰浩特市| 龙里县| 涞水县| 右玉县| 浮梁县| 湘乡市| 石棉县| 武功县| 称多县| 满城县| 彰化市| 横山县| 奇台县| 乐东| 宾川县| 黔西县| 吴堡县| 理塘县| 资阳市| 云安县| 南江县| 枞阳县| 肥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