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了解踝關節的結構
踝關節也被稱為距小腿關節,它是由距骨滑車與脛腓骨遠端的剛性凹腔構成,這個關節類似于木匠使用的榫卯結構,是一種非常平衡、足以支撐體重的合理構造。
!
踝關節的扭傷
踝關節扭傷主要是韌帶的損傷,至少有95%的踝關節扭傷都跟外側韌帶的損傷有關系。如下圖所示,距腓前韌帶是踝關節中最薄弱的韌帶,也是踝關節最容易受傷的韌帶。
容易引發腳踝扭傷的因素
在不平坦的地面走路或跑步。
劇烈的腳踝運動,特別是跳躍、快速變向和旋轉類運動。
腳踝相關的韌帶、肌肉功能減弱。
若之前腳踝有受過傷,可能會對踝關節的穩定性產生長期的影響。
腳踝扭傷的等級
1 級踝關節扭傷(輕度)
韌帶會出現微小的撕裂,其癥狀包括:
輕度疼痛
輕微腫脹
輕微瘀傷
2 級踝關節扭傷(中度)
當韌帶部分撕裂和關節異常松動時,踝關節扭傷被認為是中度扭傷。癥狀包括:
中度疼痛
明顯腫脹
中度瘀傷
負重活動時關節不穩定
3 級踝關節扭傷(嚴重)
韌帶拉伸時會發生輕度踝關節扭傷,有時會出現微小的撕裂。癥狀包括:
劇烈疼痛
明顯腫脹
嚴重瘀傷
關節完全不能受力
腳踝扭傷的恢復與預防
急 性 扭 傷
急性扭傷的最初階段一般采用RICE的原則:休息、冰敷、加壓和抬高。
腳 踝 支 具
佩戴腳踝支具的目的主要是幫助穩定踝關節,防止在活動時造成它的二次損傷。但是主要不要長時間的佩戴,也不要對它產生依賴,因為最終我們還是要靠自身的肌肉、韌帶來維持踝關節的穩定。
物 理 療 法
按摩、拉伸、肌肉能力技術等物理療法都可以有效的幫助緩解疼痛和腫脹,促進軟組織的恢復。但是要注意,在急性損傷期,盡量不要去按摩和拉伸,以免造成軟組織內的膠原纖維斷裂,從而不利于恢復。
腳 踝 的 強 化 訓 練
理療球—腓腸肌放松
動作要點:
1、仰臥,將理療球置于瑜伽磚上,并放置于一側小腿腓腸肌下方。另一側腿部與下方腿交叉疊放并向下施加壓力。
2、左右搖擺腿部,使理療球均勻按壓腓腸肌。
3、30-60秒為一組,共2組,反側亦然;
直腿—腓腸肌拉伸
動作要點:
1、俯撐,雙手打開與肩同寬,臀部稍抬高。核心收緊,腰背平直。雙腿交叉伸直,左腳于右腳后方,腳尖點地。
2、呼氣,右腳腳跟緩慢著地,直至該側腓腸肌有中等強度牽拉感。
3、30-60秒為一組,共2組,反側亦然;
彈力帶足外展
動作要點:
1、坐立于按摩床,手扶兩側。雙腳微分開,將彈力帶置于足部,腳尖回勾。
2、呼氣,左腳不動,右腳對抗彈力帶外展。
3、20個一組,共2組,反側亦然;
彈力帶-坐姿-單側踝跖屈
動作要點:
1、坐立于跳箱上,上身直立。足部懸空,腳尖朝前,右腳回勾。將彈力帶一端繞過右腳前腳掌,雙手于膝關節上方緊握彈力帶另一端,并保持其具有一定張力。
2、呼氣,右側前腳掌向下拉伸彈力帶,使踝關節伸展到最大限度,吸氣,還原。
3、20個一組,共2組,反側亦然;
彈力帶-站姿-雙腳提踵
動作要點:
1、站立,雙腳并攏,踩住彈力帶中段。雙臂自然垂放,雙手緊握彈力帶兩端,并保持其具有一定張力。
2、呼氣,保持身體姿勢不變,足跟向上抬起至最大幅度。吸氣,還原站姿。
3、20個一組,共2組;
彈力帶-單側踝跖屈-直膝
動作要點:
1、坐立于訓練椅上,軀干直立。右腿屈膝90°,左腿抬高至與地面呈45°。將彈力帶繞過左腳前腳掌,雙臂向后彎曲,雙手緊握彈力帶兩端置于腰前,保持彈力帶有一定張力。
2、左腳交替做踝關節跖屈和背屈的動作,保持自然的呼吸。
3、20個一組,共2組,反側亦然;
半軸-穩定-縱向-單腿平衡
動作要點:
1、將泡沫半軸曲面朝上置于墊上,身體直立。右腳踩于泡沫半軸,左腳腳尖點地。雙臂彎曲,雙手扶腰。
2、左腿抬高至與地面呈45°,腳尖朝前。
3、30-60秒為一組,共2組,反側亦然;
平衡盤-單腿平衡-后弓步
動作要點:
1、 站立,右腿站于平衡盤,左腿支撐于地面。核心收緊,背部平直,雙臂自然下垂。
2、 呼氣,右腿不動,左腿向前屈膝屈髖呈90°。同時,手握空拳擺臂。吸氣,右腿屈膝,左腿伸膝伸髖向后呈弓步,同時,交換雙手擺臂。呼氣,還原站姿。
3、 20個一組,共2組,反側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