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仙玄凈:“為人子女者不懂中醫為之不孝,為人父母者不懂中醫為之不慈”大家好,感恩大家準時來到這里,跟我們一起學習中醫文化。那么在前幾節當中,我們學習了“精、氣、血。”今天這一節,我們就來學習“津液”。
大家注意啊,這里的“津液”不是指的單一的某一種液體。中醫學的津液是身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內在液體及其正常的分泌物。例如:胃液、腸液、鼻涕、眼淚、尿液、汗液等。津液以水分為主體,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大家一定要記住哦,它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津液因性質、分布和功能不同,分為兩大類,一個是津,另一個是液。質地較清稀,流動性較大,布散于體表皮膚、肌肉和孔竅,并能滲入血脈之內,起滋潤作用的,稱為津;質地較濃稠,流動性較小,灌注于骨節、臟腑、腦、髓等,起濡養作用的,稱為液。但是告訴大家,雖然津與液有一定區別,但他們兩個本質相同,怎么個相同法呢?他們都來源于飲食水谷,二者相互滲透,相互轉化,故往往津液并稱,沒有嚴格區分。津液的代謝可分為三塊來闡述,“生成、輸布、排泄”。我們先來學習“津液的生成”這部分。飲食水谷入口經過胃的受納腐熟,什么是受納腐熟呢?大概的意思就是經過胃液的消化,并吸收部分精微、水液,轉輸給小腸泌別清濁。泌別清濁簡單來說就是進行分類,精微部分,也就是對于身體來說,有利用價值的部分,這個部分是什么?就是水谷精微、水液吸收,轉輸給脾,由脾氣散精給其他臟腑濡養全身,那么殘渣,沒有利用價值的部分怎么辦呢?傳送給大腸,大腸吸收殘渣水液,形成糞便排出體外。這就是“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的津液生成的過程。由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津液的生成主要與脾、胃、小腸、大腸等臟腑的生理活動相關。若脾氣運化功能及胃腸吸收作用減退或者失調,都會影響津液的生成,導致津液不足的病變。接下來,我們繼續學習第二部分“津液輸布”。津液的輸布主要是通過脾的轉輸、肺的宣發肅降、腎的蒸騰氣化,肝的輸發以三焦為通道布于全身。(1)脾的轉輸:脾是靠脾氣主通過四條途徑轉輸布散津液。第一條途徑,脾氣將津液上輸于肺,通過肺氣宣發肅降運動,津液布散于全身。第二條途徑,脾氣將津液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各臟腑。這是源于脾有“以灌四傍”的生理機能。第三種途徑,將胃、小腸、大腸中的部分水液經過三焦(六腑之一的三焦,后面會講到,這里不作過多闡述)下輸膀胱,形成尿液。第四種途徑,脾氣居中樞轉津液,使全身津液隨脾胃之氣的升降運動而上騰下達,這里脾胃升降運動,是指脾氣升清則健,胃氣降濁則和。所以,我們得明白,脾氣健運,津液輸布正常,臟腑官竅才得以營養。如若脾失健運呢?脾氣輸布津液就會出現障礙,水液輸布不出去停聚體內,形成水濕痰飲,甚至導致水腫、脹滿等病理現象。這個是脾臟在津液輸布過程中的作用。肺氣宣降以行水。這里宣降指肺氣的宣發和肅降的生理特性,推動和調空津液的輸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面,肺氣的宣發。肺氣將脾氣轉輸到肺的津液靠自身的宣發功能向身體上部外部布散,上至頭面諸竅,濡養頭面,外達皮毛肌腠,灌溉四肢百骸。第二方面,肺氣肅降。將脾轉輸至肺的津液靠自身肅降的功能向身體下部和內部臟腑輸布。并將各臟腑代謝后產生的濁液向膀胱輸送。所以稱“肺為水上之源”大家知道為什么稱肺為水上之源嗎?因為肺在五臟六腑中位置最高,參與調節全身津液輸布排泄。如果肺氣宣發肅降失常,津液輸布障礙,水停留于氣道或肺中,就會出現痰飲、水腫、尿少等癥。一方面,腎氣及腎陰腎陽對胃受納腐熟,脾氣散精,肺氣行水,三焦決瀆(通調水道,調節水液代謝)及小腸分清別濁等作用具有推動和調控作用,使各臟腑穩定發揮輸布津液的功能。如果腎氣虛虧,或腎陰腎陽失去協調,則不能對各臟腑進行調控資助,可致津液代謝失常。一方面,腎臟本身也是參與津液輸布的一個重要環節。臟腑代謝產生的濁液,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向下輸送到膀胱,經過腎氣的蒸化與升騰,將其中清者重新吸收而參與全身水液代謝,將其濁液化為尿液排泄。所以腎氣的升清降濁作用對整個水液輸布代謝的平衡協調有著重要意義。肝主疏泄,我們身體的肝臟有疏泄的功能,抒發情緒,調暢氣機,氣機順氣行則水行,促進了津液的輸布。肝失疏泄,氣滯則津停,水液停滯產生痰飲、水腫等病理產物就生成了。三焦的主要生理機能是疏通水道,運行津液。三焦通利保證了諸多臟腑輸布津液的道路通暢。津液得以正常布散。如果三焦水道不利,也會導致水液停聚,發生為多種病癥。綜上所述,津液在體內正常的輸布主要依賴于脾氣的升轉、肺氣的宣降、腎氣的蒸化、肝氣的疏泄和三焦的通利才會得以暢行無阻。接下來我們在說說津液的排泄,津液是如何排出去的呢?津液的排泄也有兩個渠道,主要通過排出尿液和汗液兩種途徑來完成的。另外我們平時呼氣的時候也會帶一部分水液出去,還有排糞便時也會帶走一些水液。那排泄津液時,有哪些臟腑參與呢?主要有腎、肺、脾臟腑參與津液排泄。各臟腑形體官竅代謝后產生的濁液會通過三焦水道入膀胱,流入膀胱的濁液在腎氣的蒸化作用下,清者重新吸收布散全身,也就是二次利用,濁者則成為尿液又尿道排出體外。在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尿液的產生依賴于腎氣的蒸化作用。尿液貯藏于膀胱,通過腎氣的推動與調控,膀胱得以正常排泄尿液。如果腎氣蒸化作用失常,津液排泄障礙,可能引起尿少、水腫等病癥。這就是腎在津液排泄當中起到的作用。那么前面我說過了,津液的第二種途徑是汗液的排泄,汗液是如何排泄的?告訴大家汗液的排泄是靠肺氣的宣發機能將津液外輸于體表皮毛,津液在氣的激發作用下,化成汗液排出體外。所以,通過汗液排出體外的這個途徑主要靠肺的宣發技能。以上就是津液排泄的兩大途徑,尿液與汗液。那除此以外還有其他的途徑嗎?答案也是有的,比如糞便的排泄,不過正常情況大便所含水液量很少。另外,肺在呼氣時也會帶走一些水液,不過這個也是少之又少,所以綜觀津液生成、輸布和排泄過程,是由脾、肺、腎三臟綜合調節為首要,諸多臟腑相互協調密切配合而完成的。如果脾、脾、腎及其他臟腑技能失調,即會影響津液生成不足或耗損過多、輸布與排泄障礙,水液停滯等病變。前面講了這么多,終于到大家關心點了,津液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呢?告訴大家,津液主要有滋潤濡養和充養血脈。滋潤濡養:津布散于肌表,具有滋潤皮毛肌膚的作用,上輸于孔竅的津能滋潤鼻、目、口、耳等官竅的作用。液濡養人體的骨、脊、臟腑、腦,充養骨髓、脊髓、腦髓,流入關節,使關節滑利。如若津液不足,可導致人體皮毛、肌肉、孔竅、關節、臟腑失去滋潤濡養,骨髓、脊髓、腦髓等生理活動將會受到影響,臟腑組織也會遭到破壞。充養血脈:津液入脈,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津液還可以調節血液的濃度。當血液濃度增高時,津液就滲入脈中稀釋血液,并補充血量。當人體津液虧少時,血中之津液可以從脈中滲出脈外補充津液。脈內外的津液相互滲透,機體因而可以根據生理病理變化來調節血液的濃度,保持了正常的血量,起到滑利血脈的作用。大家一定要記住,津液和血液都是水谷精微所化生,并且兩者可相互轉化,故有“津血同源”的說法。另外,津液代謝還能調節機體體溫適應自然環境的氣溫變化。當天氣炎熱或者人體發熱時,津液化成汗液向外排泄達到散熱的目的。例如:發燒出汗當天氣寒冷或體溫低下時,肌膚腠理閉塞津液不外泄,維持人體體溫相對恒定。 大家聽懂了嗎?那么這一節就到這里,感恩大家,感恩遇見!本文為尚仙玄凈(ztengxianan)原創作品,著作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