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中年夫妻分三種,第一種是恩愛夫妻,即傳說中的靈魂伴侶,天作之合;
第二種是平淡夫妻,經過歲月磨礪,兩人也算合拍了,很少吵架,無事也不交流,什么愛不愛的不知道,反正對家也算盡責,對孩子更是一心一意。
第三種是湊合夫妻,也就比離婚強一點,也可能想離但一直談不攏,因為離婚的代價太大,或者不甘心,那就湊合著過,好歹看上去有個完整的家,孩子也有爹有媽。
他們湊合湊合就習慣了,湊合到最后也白頭偕老了,七老八十回頭想想可能會說幸虧當初沒離,也可能是后悔沒早離,白瞎了一輩子。
我猜第一種可能占比10%,第二種最多,占70%,第三種占20%。這個猜測應該不會太離譜,我說的是中年夫妻。估計年輕夫妻第三種占比會小一些,他們自我意識比較強,尤其沒孩子羈絆的,更敢離。
我還聽說,中國現在離婚率已經高達30%,走在世界前列了。對這個數據我有點懷疑,因為我周圍的人很少離婚的,我指的是我和老公的親戚好友鄰居同事啥的,不包括網友。
如果這個數據是真的,那確實有點可怕。相當于有30%的可能性給配偶房產加名、送出去的彩禮、陪出去的嫁妝都將遭受重大損失。
之前我們還可以說,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為了買房“假離婚”,而現在房市限購放寬,房價預期變弱,為買房而離婚的應該不多了。是什么讓現在的婚姻變得如此不堪一擊?
昨晚我躺在床上,兩眼瞪著天花板,認真思考這個問題。老公問,你在想啥?我說,我問你一個問題。然后我把“三類夫妻”大概向他描述了一下,末了問他:“你覺得我們算哪一種?”
他說:“你說呢?”(他挺擅長踢球的)
我說:“我覺得……我們應該可以算是第一種了吧?”
他笑瞇瞇說:“我也這么覺得。”
我:“真的?”
他:“真的!”
歸歸,趕緊趕緊啵一口~~
想我小時候,因為父母天天吵架而渴望擁有自己的家,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得什么靈魂伴侶,也不敢奢求物質,只希望自己的婚姻里沒有吵鬧、打架和相互折磨。
我父母是標準的“湊合型婚姻”,我沒有因此而恐婚,或者“不會愛”,我幸運地得到一個“恩愛型”伴侶。都說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陽光開朗,可我們居然培養出一個“不婚族”,我也是想不通。
當然了,人的想法都是此一時彼一時的,她也未必終生不婚,但我總想深挖她的思想根源。
沒受家庭的苦,沒經感情的傷,也沒什么同性傾向,卻對世間最美妙的愛情毫無向往;生在有愛的家庭,爹是寵妻狂魔,媽是賢妻良母,爹媽對她百依百順,卻只想一個人生活。
如果不是她長得像我們,我會懷疑她不是親生的。
昨天我發貼似有鼓勵年輕人不婚之嫌,其實不是的,在我看來,因為可能會有的各種矛盾、煩惱和辛苦而干脆不婚無異于因噎廢食。
但我依然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一種體面的說法,其實是我無法左右孩子的選擇只能順其自然。
平淡型婚姻恐怕非她所愿,恩愛型又可遇不可求,湊合型對年輕人來說無異于失敗,還有高達30%真正的失敗率,相比之下,不婚可能也不是很壞的結果,至少不是最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