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講安全第一,然而時時刻刻做到安全第一并不容易。
為什么將安全第一,是因為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質量,我們也講質量第一,環(huán)保也很重要,不用說效益也很重要,那么來了,究竟誰是第一?能不能并列第一?
在總結切爾諾貝利事故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核安全文化的概念,也是后來擴展到所有行業(yè)的安全文化的起源。按照核安全文化的定義,“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單位和個人中的種種特性和態(tài)度的總和,它建立一種超出一切之上的觀念,即核電廠安全問題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證得到應有的重視。”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安全第一,要超出其他的一切,其他的都不是第一,沒有其他的并列第一。
在福島地區(qū)的9級地震作用下,核電站經受住了考驗,核電站沒有泄露,系統(tǒng)也沒有損壞,電站也正常停止運行,唯一的僅僅是應急柴油發(fā)電機被海嘯引發(fā)的洪水淹沒而無法使用。如果事故僅僅到此為止,連事故都算不上,只是運行中的一個事件。
在外部電源和應急電源都喪失的情況下,核反應堆中的余熱還沒有排走,還是采取了很多的救援措施但都沒起多大的作用,當時還有一個殺手锏:及時注入海水。及時注入海水就可以解決余熱問題,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海水的腐蝕很嚴重,系統(tǒng)同時也就報廢了,損失很大。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為了要保留這個核電站,心存僥幸,不肯盡快把海水注進去,擔心海水含有很多鹽分,會把反應堆外面的容器都給腐蝕掉,這個反應堆就要報廢了。
余熱長時間的作用下,冷卻水蒸發(fā),露出水面的燃料元件產生大量的氫氣,隨后發(fā)生了氫氣爆炸,從而導致了大量核泄漏,成為切爾諾貝核事故之外另一個七級核事故。
在當時會造成多大的后果,估計東京電力公司的決策人也不會預見到。因為后來的損失更大,大到即使是破產也賠償不起,如果預見到這樣的結果,當時會毫不猶豫的把海水灌進去,盡管后來也做了,但是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