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一向以說話真誠著稱。他出身平凡人家,本人卻少年聰慧,七歲就能寫文章,十四歲以神童被推薦參加殿試。
在考場上,正當眾位學子奮筆疾書的時候,晏殊卻突然站起身來,對皇帝說道:“我10天以前做過這個題目,草稿還在,請陛下另外出個題目吧。”宋真宗更是當場命題,晏殊出色地完成答卷。真宗見晏殊這樣真誠,感到他可信,不僅賜他“同進士出身”,還封他為秘書省正字。
晏殊在使館任職期間,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員常到外面吃喝玩樂。晏殊因為家貧,沒有錢出去玩,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書寫文章。
有一天,真宗點名要晏殊擔任輔佐太子的東宮官員,許多大臣不解。
真宗對此解釋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和他兄弟們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合適的人選。”
晏殊向真宗謝恩后說:“我不是不喜歡游玩飲宴,只是家里貧窮。如果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真宗聽了,越發贊嘆他的真誠,反而對他更加信任。
晏殊幾十年一直處于政壇、文壇的中心地位,生也逢時,趕上了好年頭。他為官五十載,仕途平順,做了一任太平宰相,被稱為“宰相詞人”。政治上倒談不上多大建樹。相比較而言,他的詩詞文章和人品更為人稱道。
這首詞是晏殊作品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春光里惜時,秋風里懷人,愁了就喝點小酒,失意了就看看燕子。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原也是一種清雅的小情趣。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邊聽邊飲,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流逝時光的追憶,包蘊著一種物是人非的懷舊之感。
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
花落、燕歸,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
當歌詞結束的時候,詞人在殘花余香的小路上獨自徘徊思考。
相較于熱血熱衷腸的詞人,我更愿意把這樣的晏殊看作是一個冷靜睿智的哲人。
但凡顯赫,總有種慵懶的灑脫,有種溫和淡定的貴氣。
我覺得,能寫出這樣詞的詞人,心中一定是駐著一片靈澈的海洋與天空,海洋中匯納百川,天空中陽光明媚。
------END------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
迂夫子讀詩詞yufuzi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