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北醫幼兒園 張靜
【前情回顧】
苗苗,三歲才開始出現語言,三歲半進入北大醫學部幼兒園。
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他從與人對視短暫、目光閃躲,到現在能夠自然地與人交流,自主參與集體一日生活。
現在,他在普通孩子堆里幾乎看不出來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們將對這期間的干預方法和策略進行詳細的講解。希望能為各位家長帶來幫助~
第一輯分享直達:《3歲才出現語言,5歲已能夠獨立社交,這是融合的力量 | 幼兒園融合紀實》
苗苗剛來進入幼兒園時,先進入心泉班參加小組活動,為他進入普通班融合做好準備工作,更是為他行為規范的形成打下基礎。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生活常規,在豐富的活動和小任務中形成行為規范,培養規則意識。
1. 行為規范是融入集體的一個必要條件,要遵守集體的常規要求,建立社會性規則,最起碼不影響到集體和其他人,才能學習集體教學的內容、融入集體。
2. 苗苗剛來幼兒園時容易興奮,不管是誰出現了狀況,他都會去模仿,并且有過之無不及、比那個孩子更加興奮,甚至影響到集體。
進行活動時,我們將他安排在老師身邊的位置,以豐富的活動吸引他,讓他幫老師做事,給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使他沒有時間和機會關注負面行為。
通過支持性游戲,運用互賴型團體后效與自然強化,樹立集體意識,培養集體歸屬感。
1. 首先,要學會聽集體指令,這樣進入普通班才能跟上集體的節奏。同時也要讓他明白,他是集體中的一員,在集體中每個孩子都很重要。
2. 我們可以玩小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通過親身體驗,體會到“我是在一個集體中做游戲,我要努力做好,可以讓大家一起順利游戲”,從而幫助他們逐漸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對集體的歸屬感。
參與大型活動,利用反向融合拓展社會交往面,培養社會交往意識。
1. 孩子在心泉小組雖然暫時沒有融合,但是我們可以將普通班的孩子請進來,或者帶孩子到旁邊的班里去玩,和普通的孩子混在一起,參與他們的陽光體育活動。
2. 在北醫幼兒園,所有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各項大型活動,比如六一節目表演、新年聯歡、國培觀摩活動等。
雖然進入融合班的時候,苗苗已經4歲了,正是中班年齡階段,但是當時他的發展年齡處于小班發展年齡,我們便安排她進入了小班融合。
創設良好的集體氛圍,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提供為集體做事的機會,提高任務意識和責任感。
1. 剛進入融合班這個新環境,苗苗還不能適應,并且出現了小小的倒退:不和人交流,多數時間自己玩。
2. 老師給了很大的支持,給他提供很多機會。例如,讓他當小組長發放物品,培養任務意識和責任;讓他做游戲的小指揮,提高自信心和榮譽感;家長的配合度也很重要,每天接送上下學時,都提醒苗苗要鞠躬感謝,教會他感恩。
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鼓勵他自主選擇活動。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行為規則和游戲規則,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1. 活動區有個規則:每個區都有人數限制,避免過于擁擠。有一天,苗苗因為吃飯拖拉耽誤了時間,導致喜歡的區域人數滿額了,多數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會選擇更換游戲區,但苗苗只是坐在那里生悶氣等待。
當時,我并沒有理會他的要求,也沒有拿玩具哄他,后來,苗苗自己搬著椅子很沮喪的走了。
2. 經過這次教訓他就明白了:規則不會因為他耍賴不走而改變,以后不能用生悶氣的方式解決問題了。這是社會性方面共情的建立,要從自己的需求上體會到他人的需求,學會變通。
3. 家長平時也可以多教育,學會體會他人的感受:這種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么樣?
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鼓勵他自主選擇活動。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行為規則和游戲規則,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1. 班里有圖書區,孩子們可以將有意思的圖書帶來分享;
2. 在與普通孩子的游戲互動過程中,學習社交技能,在遇到困難時模仿別人的方式解決;
3. 與同伴出現矛盾時,嘗試以交換玩具的方式協商解決問題。
個訓活動,我們會根據孩子自身現有發展程度,結合評估結果,設計有針對性的符合他的個人發展需要的計劃,制定對孩子自身具有社會實際意義的目標,安排他能夠理解符合他的接受能力的教學內容。
運用普墨克原則,從興趣入手,促進困難任務的完成,通過游戲激發競爭意識,提高抗挫折能力。
1. 苗苗做事缺乏耐心,遇到困難容易退縮。我們可以利用他喜歡的活動促進困難任務的完成
2. 在正式融合前,我需要與苗苗建立親密關系,首先即從興趣入手,確定潛在強化物;
3. 強化物雖然是孩子自己選的,但也不能就扔給他自己隨意玩,要讓強化物起到教育價值。可以運用“代幣”的形式,讓他對社交互動游戲產生興趣。
4. 游戲活動的重點是“一起玩”,即以競爭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完成學習內容,還激起了競爭意識,鍛煉抗挫折能力。
利用教具搭建學習階梯,彌補弱項,增強自信心。發揮低結構玩具的多樣性玩法,提高假想能力,克服刻板思維。
利用低結構玩具,發掘出多種玩法,發掘出多方面的教育價值,提高他的假想能力。他現在可以有創意的將幾種樂器模擬成架子鼓的玩法,能看出他有了一定的假想能力。
(圖為:苗苗的創意架子鼓表演)
模擬生活場景,解決融合過程中的問題,了解社會角色,學習社交技能。
1. 苗苗喜歡班里的蛋糕區,但他只會模仿單一的角色,不知道如何與其他同伴配合著玩,因此容易被其他小朋友排斥。
2. 我讓他觀察別的孩子是怎么玩的,并讓他回憶蛋糕店的場景,并進行模擬,和他變換著角色來做蛋糕、買蛋糕、當廚師、當顧客。這樣他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的時候就順利多了。
在這短短的兩年里,苗苗從一匹小野馬成長為了一位誠實禮貌、待人友善,積極獨立的小朋友了!
1. 情緒行為方面,能自主跟隨集體;
2. 生活自理能力,能獨立使用筷子進餐,能有序的完成一日生活常規;
3. 語言方面,主動性語言有所增加,能講完整的故事了,能表達自己不高興了;
4. 大肌肉方面,做操動作較標準,但有時動作會做反;
5. 小肌肉方面,運用工具教靈活;
6. 認知方面,能掌握常見的知識,學習積極主動;
7. 社會性方面,交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能主動把玩具分享給同伴,并與同伴協商玩法,會使用玩具吸引同伴,能幫助別人。
分享的尾聲,我想送給各位家長一句話:
“合作、寬容、忠誠和誠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們是由年長者即父母、其他成人或青少年傳遞給兒童的。”——尤里·布朗芬布倫納
是的,所有孩子的社會性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在群體中、在成人的指導下、同伴的影響下而習得。相信在老師、家長、孩子的共同努力下,您的孩子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的。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