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自我關懷了嗎?”天使心理專家為患兒家長疏解不良情緒
很多人不懂何為“自我關懷”?其實你如何對待一個深陷困境的朋友,如何安慰困惑苦惱的朋友,就如何對待自己,這便是自我關懷。
今天,你自我關懷了嗎?
10月15日,為幫助家長正視自身不良的情緒和心理問題,正確認識、處理育兒過程中碰到的情緒問題,并學會自我關懷,廣州天使兒童醫院特邀高級心理咨詢師張勁洪老師作為課堂講師,再次開展了一場以“患兒家長如何與情緒和平相處”為主題的公益家長宣教課堂。
課上,張勁洪老師表示,在育兒過程中,家長會產生各類情緒,可能是面對孩子診斷單時的焦慮,可能是陪伴孩子治療過程中的厭倦,可能是傾注全部心血孩子卻不見起色時的失落或絕望......
當我們面臨挫折時,當我們感到痛苦、失敗或自卑時,就難以靜觀當下的處境。我們可能會情緒失控,對著孩子或家人大喊大叫。我們不但討厭當下的處境,還會因為深陷逆境而懷疑自己。
在轉瞬之間,我們的想法就像一列疾馳而過的過山車,從“我不喜歡這種感受”到“我不想要這種感受”“我不應該有這種感受”“我肯定是有毛病才會有這種感受”,最后變為“我很糟糕”。
但當我們在面對逆境時靜觀自己的掙扎,用關懷、和善與支持的方式回應自己,培養自己的內在力量,一切就開始改變了。我們會經過自我接納、自我完善和獨立思考,而后到知行合一,走完作為父母的自我成長之路。
有一位患兒爸爸在課堂上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歷和困惑,他說:“我是帶女兒來看病的,我的女兒今年5歲了,還不會說話,在這里治療有一段時間了,孩子的情況也有了改觀,現在會慢慢跟我們交流了。就是有時候叫她不要做這件事情,她不聽的時候,我們的情緒也不太好,會大聲的吼她,她也不管,依舊做自己的。還有就是注意力的問題,給她重復看一個視頻,她也不會煩,但是我們說她幾句,她就會煩,也不理人。”
針對這位患兒爸爸的困惑,張勁洪老師進行了細致的解答:其實家長會發現,自己無意中發泄的情緒對孩子是有影響的,5歲的孩子其實也有了辨別情緒的能力,她懂得什么是生氣、什么是緊張、什么是失望等等。
當然,父母也是人,也會有自己的情緒。而情緒本身沒有對錯,不該壓制和否定。但是,作為成年人,尤其是父母,我們應該有更理智成熟的表達方式,而不能無視孩子的人格尊嚴和身心健康,把孩子作為發泄自己情緒的工具,關懷孩子,其實亦是關懷自己的一種方式。
家長的自我成長之路,最重要的就是能做好自我管理,管得住自己的情緒、言行等,這是為人的重要標志,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所在。學會自我關懷,擁抱自己和自己的不完美,是獲得自我內在力量與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的內驅動力。
自我關懷并不神秘,它離生活最近,離健康最近,離幸福最近。廣州天使兒童醫院希望借助此次家長宣教課,能幫助患兒家長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家長關注自身心理問題,提升心理調適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協助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理念,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營造良好健康的家庭環境,促進患兒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