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2070 字 閱讀時間約:4 分鐘 以上為本文的音頻,如有需要可點擊聆聽 如果你是一名學生,尤其是高中生、或高等院校的學生,最近老師有沒有讓你填心理測評問卷? 如果還沒填,估計也快了。 因為教育部最近已經發布消息: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現在的學生對于“抑郁癥”一點都不陌生。他們可以在龐雜的網絡上看到很多相關信息,知道的比父母還多。而且隨著學生群體抑郁癥發病率上升,很多孩子的班上就有確診患者。 因此總的來說,學生群體對于抑郁癥的認知度、接受度比大人更高,更不容易歧視身邊的患者。 可這也是相對的。學生們接觸的抑郁癥信息不一定全是客觀、科學的,還容易受到老師的誤導,他們仍然難以完全理解這個疾病,以及背后的心理根源。班上有人得病了,同學之間難免會好奇、議論、調侃,有時甚至是嘲笑和排擠。 所以,學生們應該怎么理性面對校園抑郁癥篩查? 是一律勾選“沒有、沒有、沒有”,順利通過; 還是冒著可能被查出有心理問題、被老師同學都知道的風險,如實作答? 如果被篩查出來了,老師和學校會幫助我嗎?還是會排斥我? 我們之前曾經寫過文章專門分析這個問題,可點擊回看:校園抑郁癥篩查勢在必行,學生如何通過這道“心理大考”? 最近我們還拍了一期視頻,針對學生們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 除了視頻里說的內容以外,我們還想展開談一談以下3種可能出現的情況: 第一,萬一學校、老師有意無意地要求學生填得“積極”一些,那怎么辦? 說得直白一些,有些學校和老師對校園抑郁癥篩查的意義理解不到位,擔心太多學生篩查出心理問題的話,會影響學校聲譽。不排除有些老師會暗示學生虛假作答。 這時我們是遵循老師要求,還是如實作答? 對于自身感覺良好、心身比較健康的學生來說,這不是個難題。可對于那些感覺自己有一點心理問題、或情緒問題的學生來說,這就很兩難了。無論怎么做,利弊都很明顯。 如果遵循老師要求,那老師自然滿意。但這肯定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得到重視和干預。而且,如果學生的精神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后續發生意外或悲劇的話,學校很可能會拿出當初那份“沒問題”的心理測評結果來撇清責任。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果如實填寫,又被篩查出有心理問題的話,好處是能盡快得到重視和干預,甚至是確診抑郁癥,得到專業的治療。但弊端可能是惹來老師和學校的不滿,不排除個別有人格障礙的老師會因此針對這部分學生。
兩者權衡下,我們認為可以考慮采取折衷的辦法。如果學校或老師真的有要求,那學生可以適當順應,但前提是一定要和父母充分溝通。
在種種現實因素下,我們可以選擇不暴露,暫時對外人隱瞞。但不宜對父母隱瞞,父母的知情、重視和支持,可以從根本上幫助你加快康復。
我們更加不能對自己隱瞞,自欺欺人,一味逃避;我們要對自己的生命和未來負起責任。
第二,那如果父母也不重視,那怎么辦?
很多青少年、兒童已經出現抑郁癥前兆和癥狀了,甚至他們已經說自己可能得病了,但父母不在意,認為孩子只是叛逆、想多了。
所以如果國家不推行校園抑郁癥篩查,將會有更多父母不重視孩子的精神心理健康。如果篩查出來了,起碼老師、學校會重視,然后敦促家長趕緊重視,及時讓孩子接受干預。
所以,如果學生向父母表達過自己有心理問題,但父母不重視的話,這時就不宜再對老師、學校隱瞞了。而應該積極地向值得信任的老師、輔導員求助,嘗試接受學校心理老師的介入和評估,然后通過學校的力量,甚至是精神科大夫的診斷,來引起父母的重視,最后得到專業和有效的治療。
第三,如果學生確診了抑郁癥,或者焦慮癥、強迫癥、雙相情感障礙等障礙,面對外界不同的眼光和態度時,要加強自我覺察:
我是否可能有敏感多疑的偏執型人格?
很多抑郁癥、雙相障礙患者不是單純只得了這個精神障礙,還可能會伴有一定程度的偏執型人格,或者偏執型人格改變。如果是成年人的話,甚至可能達到偏執型人格障礙的地步。
具體來說,有些同學可能并不是針對、瞧不起我們,但我們就忍不住認為是;有些同學的議論和發問只是出于好奇、或不了解,但我們容易認為他們充滿惡意,想象得很嚴重。
這些想法很容易令我們情緒波動,更加失落、自我否定、或者憤怒。
那為什么我們會有這種感覺呢?這源于過去遭受過的疊加性心理創傷,令我們自卑、敏感、警覺性較強,像驚弓之鳥。也不排除我們過去確實被一些人嘲笑、針對過,形成了較大的心理創傷,難以信任他人。
所以,當我們產生這種感覺時,一定要加強自我覺察和理性判斷。當下的感覺和推斷不一定就是真相。如果內心糾結,我們可以多找人求證,求助信任的父母、師長或者朋友,讓他們跟我們一起理性分析。
如果確定真的有人面對面地、惡意地羞辱和嘲笑我們,我們最好不要直接跟別人發生沖突,否則容易被激活大量創傷,情緒和行為可能會失控,引發一些災難性后果。
這種情況下,建議學生找父母和老師出面解決。這不代表我們懦弱,更不代表我們不能表達不滿或維權。而是有了父母等人的幫助后,我們可以處理得更加理性,不僅令對方負起相關責任,也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們昨天的文章里說到,校園抑郁癥篩查對廣大父母來說是一個契機。他們能通過這次機會更了解孩子,重視孩子的精神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點擊回看:學生必須接受抑郁癥篩查!如何防止孩子出現意外?(家長應對篇)
那對于學生而言,這更加是一個積極的轉折點。精神心理出了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一直不面對、不處理、不提升。個人只有心理健康了,才可能收獲理想中成功、幸福、有價值的人生。
家長怎么幫助抑郁、雙相孩子加快康復?
掃碼加入“晴日知識課堂”
購買高級會員,一年內免費暢享所有專欄內容
熱門文章:
- 抑郁、雙相患者復學后最常見的6個難題,父母怎么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回歸校園?
熱門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