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得知孩子患病后,百思不得其解:“孩子本來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得病了呢?!”
其實,兒童、青少年罹患精神心理障礙的過程是逐步演變而來的。
一開始,孩子可能只是簡單的情緒問題,波動較小。但父母以為孩子只是“青春期叛逆”,并不在意。甚至孩子提出要找心理醫生時,父母還予以否定,說孩子“作”、“矯情”。
當然,情緒、行為癥狀與青春期叛逆現象確實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如果仔細分辨,兩者的區別還是挺大的。后續我們再撰文分析。
又或者,孩子當時只是在學習上遇到挫折,出現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考試焦慮、做作業分心等學習障礙的癥狀。父母固然很擔心,但往往只會繼續向孩子施壓,說他們不努力、不積極、不上進,或者直接放棄期待,“你就不是學習的料”。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實,孩子出現所謂的“叛逆”、“學習障礙”等問題時,往往是精神心理障礙的早期征兆,但很多父母都忽視了。
隨著癥狀的不斷加重,孩子的情緒波動會越來越大,嚴重影響學習。而學習障礙導致的成績持續低迷,也會令孩子自我否定,情緒波動。
這二者形成惡性循環,漸漸孩子連正常上學能力都喪失了,精神、情緒出現崩潰的跡象,甚至有自殺念頭。往往在這時,父母才有意識帶他們去看病。而當孩子被診斷為抑郁癥、雙相障礙時,很多父母一開始是“懵”的,幾乎接受不了。
尤其是雙相障礙,父母更可能聞所未聞。上網一查,“重性精神病”、“遺傳度高達80%”、“終身服藥”、“慢性、復發性疾病”等字眼沖擊著他們的神經,他們頓時陷入無助和絕望。
而當父母帶著孩子遍尋名醫,也嘗試過不少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但孩子的病情仍然反反復復,無法上學時,父母也成了半個病人。部分父母甚至已經達到抑郁癥、焦慮癥的診斷標準!
而且,絕大部分孩子的患病背后,都遭受過來自原生家庭的疊加性的心理創傷。也就是說,父母的不當教育曾對他們造成過傷害。所以,當孩子病情波動時很容易大發脾氣,甚至對父母拳打腳踢。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未能體會父母的苦心,又備受疾病折磨,他們真的老淚縱橫,恨不能自己替孩子生病!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急需打破困境!
可是,目前我國的精神科臨床資源緊缺,專治兒童、青少年的精神科醫生少之又少,很多孩子、家長無法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
而我們晴日心身醫療雖然經過多年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實踐,尤其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技術(TPMIH)的大量臨床積累,我們已經探索出一套可幫助青少年患者高效康復的臨床方法。
很多患者經過我們的系統化心理干預后,不但成功復學、逐步撤藥,還塑造起越挫越勇的逆商,思想和性格越來越成熟。
可是,我們的臨床技術仍難以復制和普及,只能為極少數患者家庭提供服務,這是目前的一大缺點。所以,在繼續摸索技術進步,爭取早日實現普及化的同時,我們也不斷拍視頻、寫文章,分享我們在臨床中的發現。
其中,我們發現,抑郁癥、雙相障礙等常見精神心理障礙的主要根源是心理社會因素,是以疊加性的心理創傷為主、病理性正性情緒體驗為輔的病理性記憶導致的。
而且,修復病理性記憶并非只能靠我們的系統化深度心理干預。
若父母積極學習科學的精神心理知識,加強自我反省、改變及提升,有意識地修復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這也能從逐漸修復孩子的內心創傷,令孩子加快康復!
已經有不少患者家長反饋,他們未能前來接受診療;但深入了解我們的文章、視頻后,不但免于恐懼,而且按里面的建議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孩子的疾病明顯加快康復,藥吃少了,還成功復學!
這樣的好消息,令我們更加意識到科學的精神心理知識傳播和普及的重大意義!
因此,最近半年來,我們團隊積極梳理臨床心理干預中的發現和心得,推出了“晴日知識課堂”,目前,已有17個專欄。
那面對種類繁多的專欄,不同病情的患者的父母,應該有針對性地學習哪些專欄?
第一,無論孩子被診斷為抑郁癥、雙相障礙、強迫癥等哪一種常見精神心理障礙,以下專欄都值得一讀:
- 孩子患病,家長具體該怎么做?(文章專欄)
該專欄面向所有常見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父母們,針對臨床中最常見的家長困惑,比如如何跟孩子有效溝通、如何選擇合適的康復方法等,都給出了具體的、實用的建議。
而且該專欄仍在不斷更新,如果讀者們有更多困惑,歡迎在文章下留言,我們會選擇關注度高的話題撰文解答。
- 家長自述(文章專欄)
該專欄由青少年患者的家長親自撰寫,或口述整理而成。他們詳細分享了自己的孩子從患病走向康復的過程。
讀他們的文章,有助于廣大患者父母學習他們的成功做法,找到共鳴,并看到康復的希望。
- 真實案例(文章專欄)
在這個專欄詳細分享了接受過我們系統化深度心理干預的患者的康復經歷。
由于很多患者的癥狀都比較復雜,既被診斷過抑郁/雙相障礙,有的還有進食障礙、強迫癥狀等。所以,也適合所有常見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父母們閱讀。
- 學習障礙(文章專欄)
臨床發現,絕大部分罹患精神心理障礙的孩子都有學習障礙的問題。無論孩子患病時是先出現學習障礙,還是先出現情緒癥狀,如果學習障礙不解決,它都會成為康復的巨大阻礙。
而且,就算孩子的情緒恢復了平穩,與家人關系日益改善,可還是無法專心學習、回到校園完成學業的話,這會令他們錯失重要的求學階段。這對其人生發展無疑會產生影響。
第二,如果孩子的診斷為雙相障礙,父母想了解更多關于雙相障礙的特點,尤其是病因、遺傳因素、預防復發等方面知識話,可了解以下專欄:
- 深度催眠解密雙相情感障礙(文章專欄)
- 何日輝“療”雙相第一季(視頻專欄)
- 何日輝“療”雙相第二季(視頻專欄)
第三,如果孩子的診斷為抑郁癥,父母可選擇
- 深度催眠解密難治性抑郁癥(文章專欄)
- 何日輝“療”抑郁(視頻專欄)
- 深度催眠解密雙相情感障礙(文章專欄)
孩子的診斷明明是抑郁癥,為什么我會推薦雙相障礙的專欄?主要是因為目前主流精神科仍處于癥狀學診斷,診斷極容易隨著病情、癥狀的改變而改變。
雖然孩子現在的診斷是抑郁癥,可如果后續在家出現大發脾氣、打人砸物,又或者曾過一段時間心情、精力特別好,話語比較多的話,精神科醫生可能會診斷為“雙相障礙”。所以,如果父母可以提前了解,做好準備。
第四,如果孩子被診斷為強迫癥,值得父母閱讀的專欄包括:
- 深度催眠發現強迫癥本質(文章專欄)
- 何日輝“療”強迫(視頻專欄)
第五,如果孩子的情況還沒達到精神心理障礙的診斷標準,主要是學習上遇到難題,而且情緒隨著成績的好壞而有所波動的話;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出現了學習障礙。父母可以深入閱讀“學習障礙”文章專欄。
另外,由于抑郁癥、雙相障礙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有部分相似之處,所以我們撰寫專欄時盡量避免了過多的重復。
無論患者的診斷是抑郁癥、還是雙相障礙,如果他們正在接受藥物治療,父母對服藥知識、藥物副作用存在較多疑問,那么可以在“深度催眠解密雙相情感障礙”專欄里,找到更加詳細的藥物知識。比如抗抑郁藥、抗精神病藥、心境穩定劑和鎮靜安眠藥的特點,副作用,副作用的應對策略等等。
而如果孩子正在接受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父母想了解相關流派、注意事項,那么可以在何日輝“療”抑郁專欄中學習到更多干貨。里面對精神分析療法、認知行為療法(CBT)、正念療法、催眠療法都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有助于父母作出更理性的選擇。
《孫子兵法》里說:“以謀為上,先謀而后動”。其實,父母幫助孩子擺脫抑郁癥、雙相障礙等常見精神心理障礙的過程,就相當于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父母先深入學習科學的精神心理知識,再理性、客觀地分析孩子的病情,初步計劃康復路線,這很可能比直接去大醫院掛一個幾百上千的專家號更強。
同樣,對于那些沒有了解過科學的精神心理知識的患者家屬,尤其是對于我們的臨床理念、技術缺乏了解的家長,我們一般不同意預約面診。如果因為家長缺乏了解和知識,面診的效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對于患者家庭的資源和醫療資源來說都是一種浪費。
因此,希望廣大患者父母一定要加強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用知識武裝大腦,改善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早日引領孩子和整個家庭渡過磨難,晴日歸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小編溫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