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所產生的連鎖反應,正在向新能源領域傳導,福島核危機預示著核能發展遇阻,光伏、風能等的全球新能源市場新格局。
多國陸續調整核電發展戰略
在日本福島核電站因地震、海嘯的侵襲發生核泄露事故后,德國宣布在2022年前關閉其境內所有的核反應堆,瑞士也宣布在2034年以前關閉核電站,而意大利重啟核電的計劃也遭夭折,俄羅斯也將改變核能發展戰略。多國的核電發展戰略面臨調整。
日本宣布中止核能源發展計劃。5月10日,日本首相菅直人關于調整核電發展計劃、重點研究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發展的表態,受到全球強烈關注。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中止日本政府以前制定的能源發展計劃,對于國家的能源發展戰略進行重新研究檢討。日本原能源計劃規定,到2030年,日本原子能發電比例要占到整個國家電力的50%。而目前,日本50幾個核電站機組的發電總量只占到國家電力的30%。
德國2022年年底徹底放棄核能發電。德國政府6月6日批準了在2022年前關閉國內所有17座核電站的議案。自日本發生核泄漏事故以來,德國是發達經濟體中唯一表示計劃永久停止使用核能的國家,日本福島核電站的災難加速了德國結束利用核能的進程。德國內閣同意逐步退出核電使用,德國目前有17座核電站,按照計劃將在2015年、2017年和2019年每年關閉一座核電站,并在2021年和2022年每年關閉3座核電站。另外有7座核電站已經在今年3月份日本的核泄漏災難發生后暫時關閉,按照計劃德國將繼續關閉這7座核電站。剩余的一座核電站也已經被關閉審查。
瑞士計劃2034年前全面放棄核電。瑞士政府5月25日宣布將逐步退出核能發電,并尋求可替代能源。這是自日本發生核危機以來,繼德國宣布退出核電后第二個宣布退出核電的歐洲國家。瑞士政府表示,瑞士現有5座核電站將于2019年至2034年陸續達到最高使用年限,瑞士將在2034年前逐步關閉其境內的全部核電站,全面放棄核電。目前瑞士電能近四成來自核電。
此外,意大利全民公決反對恢復使用核電。俄羅斯也將改變核能發展戰略。
此前不少人認為,在全球對能源需求越來越大、煤炭與原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價格短期難以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繼續提高核電比例是唯一的選擇。然而本次日本核電事故說明,核電站的設計與運行,一旦發生核泄露,后果不堪設想。各國放棄核能或者停止核電擴張的決定,反映出這些國家的政府對核電危機進行了深刻反思,導致大多數國家從戰略上開始調整其能源發展方向。
全球能源結構格局面臨重大調整
公開數據顯示,美國、法國、日本、英國、德國、加拿大、韓國7個主要工業國家的核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例分別為19.8%、80%、30%、28.9%、23%、12.4%和42.8%,中止核能發展計劃,或者說擺脫對核能的依賴,勢必造成國際能源市場供應緊張。各國需更快地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填補能源需求缺口。目前,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已經開始著手考慮扶持光伏、風電等新型可再生能源。
目前德國核電占總發電量的23%,其余的17%來自可再生能源,13%來自天然氣,40%多來自煤。若全部關閉核反應堆,可替代能源的建設投資至少需增加1500億歐元(約折合2100億美元)。德國政府已決定每年至少增加200億歐元(約合280億美元)投入可再生能源建設,以最終徹底替代核能需求。2010年德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為260億歐元。預計到2022年,德國50%的電力將從可再生能源中產生,其中風能所占比例最大。除風能外,包括太陽能、水能、生物能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都將被很好地發展利用。
日本電力發展迄今為止依然依賴核電和火電兩大支柱,日本今后將重點研究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的發展,要讓自然能成為日本電力的根本。在修改能源政策方面,將提高核電站的安全性,同時加大開發可再生能源,推進構筑節能社會。英國能源部長克里斯·胡恩也表示,將推動政府出臺光伏、風能產業的扶持政策;而法國則已經宣布將年光伏安裝量上限提升至500萬瓦。
總之,日本大地震和核危機之后,由于核電存在核泄漏的潛在巨大風險,安全、清潔的光電、風電等新能源將受到空前的重視,發展將進一步,盡管光電、風電成本相對較高。據此,美國著名綠色科技市場調查公司Clean Edge發布的最新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球生物燃料主要為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收益將從2010年的564億美元增長到1128億美元,風電收益將從2010年的605億美元增加到1229億美元,太陽能將從2010年的712億美元增長到1136億美元。其中生物質能發電和風能發電的產值均大幅增長1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