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啥都不想結婚了呢?
Why don't young people want to get married?
調查顯示:“中國初婚人數(shù)7年下降近半”,其實這反映了社會的進步。這個數(shù)據(jù)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jīng)濟的發(fā)展讓年輕不需要通過婚姻解決經(jīng)濟問題;二是文明的進步讓年輕人有了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
在原有的觀點里,婚姻本來應該是兩個相愛的人攜手走進殿堂,給予對方一份愛的承諾,戒指套上無名指后,兩個人就有了千絲萬縷的關系。
“從今天開始相互擁有、相互扶持,無論是好是壞、富裕或貧窮、疾病還是健康都彼此相愛、珍惜,直到死亡都不能將我們分開。”
可是,為什么年輕人似乎越來越不愿意結婚了?在中國人傳統(tǒng)的觀念里,結婚生子,成家立業(yè)是人生的必經(jīng)階段,然而,現(xiàn)在年輕人似乎越來越不愿意結婚了,原因呈現(xiàn)多方面。
“陌上花開”公眾號發(fā)起了一次討論,在此整理了大家對于婚姻的不同態(tài)度,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將討論結果做出了詞云圖,如下。
/
1
/
責任太重(壓力太大)
婚姻的經(jīng)濟成本過高也會影響年輕人的結婚意向,結婚所需要的費用諸如彩禮、婚房、孩子入學等所需費用使年輕人對婚姻退避三舍。
責任太重、壓力太大,自己還是個孩子呢,哪有能力承擔起一個家庭?
@蘇皓
現(xiàn)代婚姻的不堪重負在于:人們希望在一個人身上一次性地解決情感的問題、性的問題、生育的問題、生活照顧的問題,甚至錢的問題和階級提升的問題....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出問題的概率之大也可想而之
@Seven.
對一個男生來說,如果以后生活在在二三線城市,找了一份體制內的工作,基本上省吃儉用要六七年才能攢出一套80平米房子的首付(并且還要女生愿意一起還房貸)。可是結婚除了房子,還要彩禮吧,車子,結婚后還要為孩子賺奶粉錢。這些都是一個年輕人要在三十歲之前完成的。生活成本太高了,壓力太大了。
@ACTOR
其實還可以換一個問法,年輕人為啥還要結婚?
不結婚的理由一大堆,結婚只剩下了延續(xù)人類物種,傳宗接代這些很空的理由。大家越來越自我了,何必和另外一個不想干的人捆綁起來組建家庭一起生活呢?
婚姻對于經(jīng)濟實力的要求遠高于養(yǎng)活自己,現(xiàn)在社會對于婚姻的要求恐怕只有少數(shù)精英階層才能達到了
@滿滿
1,結婚要承擔家庭責任,90后很多人可能還沒玩夠
2,沒錢
@嵐精靈
就是所謂的累覺不愛唄。
@白.
其中一個因素 因為結婚必然會面臨生孩子和被催著生孩子的問題 孩子等于經(jīng)濟負擔,父母輩養(yǎng)孩子所需要的成本和年輕人養(yǎng)孩子所需成本相差甚遠,我感覺與年輕人是否自私無關。我也喜歡孩子 我也想養(yǎng)兩個,一男一女,但是實際不允許,我依舊想結婚,依舊想生孩子,但是我想我需要等到兩個人有能力支撐的時候再去結婚
@Yujingt
現(xiàn)在結婚成本太大
@光&影
也許當下有一些年輕人從父輩或者身邊朋友的婚姻中只選擇性地看到負能量的一面,換句話說,不愿意承擔家庭的責任是其中一個因素,不愿意結婚不生孩子,不代表他(她)不談戀愛。
@張張
結婚對于女人而言,太累太耗神了,既要晚上回家做家務帶娃兒,又要上班賺錢養(yǎng)自己。家庭事業(yè)必須得兩手都要抓,一個不能落下
@-
越來越多的人變得理想或者說在權衡利弊、規(guī)避風險。不是不愿意結婚,是想要將結婚風險降到最低,最好是有一個“完美”的結婚公式,讓我們直接套用。
又或者遇到一個可以義無反顧的人,那得多難啊。
@和和一一
結婚后,好像不能做很多事情,我告訴自己這就是長大,是男人應該有的成熟。這會在醫(yī)院陪著我愛人保胎,以前我覺得能保護好孩子與家人是自己最起碼的人生義務,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就連最基本的保護也需要堅強的毅力。
@她眼中含淚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大部分不想生孩子其實還是由于社會壓力大。設想,你結婚之后要有雙方的父母甚至是上上輩的人要照顧,加入再生個孩子,孩子需要很多很多錢的投入,再加上現(xiàn)在社會供求關系不平衡,職場內卷這些因素,很難再分出精力和時間撫養(yǎng)孩子。其實總共就一句話,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了養(yǎng)不起。當然,也不排除那些本身就不想生孩子的。
@穿褲子的云
結婚對女性有啥好處?累死累活生的孩子還是跟男方姓,國家又讓生三胎又說女性應該經(jīng)濟獨立。同時又在延長產(chǎn)假,女性就業(yè)現(xiàn)狀更艱難。能想出100個結婚的顧慮,我都想不出1個結婚的好處
/
2
/
不愿意將就
有的人可能還沒有經(jīng)歷過甜美的戀愛,但是“為了避免結束,避免了一切開始”,不愿意將就結婚,一定要遇上那個對的人。
@我是你的小太陽文立
因為自己沒有經(jīng)歷過幸福甜美的愛情,沒有遇到過那個想和他共度余生的人,所以不想結婚。有一部分是談過戀愛,但是結局都不好,失去希望了,覺得自己這輩子都找不到好男人了;還有一部分是母胎單身,天天聽各種“恐婚”言論聽的。說實話我覺得那些天天在網(wǎng)上散播不婚不育言論的人都很沒有責任感,有的人因為自己過得不好就把責任都歸咎于“婚姻”,但實際上有時候并不是“婚姻”的錯,而是走入婚姻的兩人本身。他們自己過得不好,就要讓其他人連嘗試都不要嘗試,而且絲毫不顧及社會需要,我認為非常自私且愚蠢。
@сюрприз
累了??
因為與其去跟另一個人磨合和爭吵,不如跟自己好好相處。不談戀愛可以降低心情糟糕的可能性??自己快樂就完事了。
@燈泡記憶教練
“和愛的人生兒育女”應該是最受歡迎的,會有這個結果應該是大家把“和愛的人”認作是“結婚的人”。其實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先搞清楚是不是“愛他/她”
如果是真的“愛”,這個問題便無需討論。之所以需要討論是因為現(xiàn)在的“婚姻”都沒有“愛”
@Olivia
單著習慣了,覺得一個人挺好,多一個人反倒是覺得束縛,同時也覺得擔負不起另外一個生命
@棕耳兔
因為很多人沒遇到能提供情感價值的那個人,也不主動,干等這樣的人出現(xiàn)
@堅果面包咖啡
先說一下我父母的觀點,我父母把養(yǎng)育孩子上高中讀大學,然后看著孩子結婚生孩子當做自己的任務,好像一輩子都在為了完成任務而活,孩子做不了這些事情他們會覺得自己的任務沒完成會被周遭的人看不起,而這些任務到底什么時候才算完成呢,怕要到人生走完才行吧。一輩子被任務束縛而不是體驗生命的人生,太累太無趣了。我的人生我想多多去體驗新事物,沒看過的景色美嘗過的美食都想去體驗一番,結婚生子如果不能給人生帶來大于1的美好體驗,兩個人的生活質量小于一個人時,這時候結婚在我看來是無意義的。
/
3
/
缺乏必要性
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收入的增長,信息化的進程帶來了年輕人視野格局的提升,年輕人不再把結婚當作人生的必要經(jīng)歷,他們更看重個體自由,而不是婚姻中的責任,婚姻于他們而言不再是責任,而是個體的自由選擇。
有的人覺得自己一個人的生活自由自在,沒有束縛,干嘛要結婚呢?
@yan
七歲的小兒問我將來要是娶不到媳婦怎么辦,十三歲的大兒問我長大可不可以不結婚..……我覺得對于他們這一代婚姻不需要再是一道必答題。未來個人物質與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后,婚姻早晚會變成一個體驗項目,就像去游樂場,你選擇云霄飛車,我選擇旋轉木馬,沒人會議論你進游樂場不上云霄飛車不正常。另外,結婚率下降不必然導致生育率下降,只要政策保證非婚子女權益,成年人負責任的對待,社會不再對單親子女“另眼相看”,結不結婚都不是問題。哈哈,我科幻小說看多了。
@yummy blood
說到底,時代變了,一個人想干啥就干啥,人生有趣的東西太多了,而不像那幾年除了結婚生孩子沒啥可玩的,再加上社會包容度高,大家也看透了,要為自己而活,人活著還有比開心更重要的事情嗎
@西紅柿炒番茄
我覺得分析原因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25歲前是對婚姻的一知半解階段,大多因為玩心重思想不夠成熟,不愿接受家庭的責任和婚姻的束縛,真愛大過天,婚姻的經(jīng)濟連結屬性相對弱化;
之后是自我意識覺醒階段,對自己有了越來越明晰的認知,嘗試找尋理想中匹配同頻的另一半,開始從工作家庭經(jīng)濟學歷等各方面反復考量,誓死不妥協(xié)不將就,可本就沒有完美契合的兩個獨立個體;
最后是一切隨緣階段,經(jīng)歷的多了慢慢的與自己和解,不強求也不主動出擊,就在不溫不火和走一步看一步中時間匆匆流逝,卻也是很難走入婚姻
@LossLess
感覺婚姻不算人生的必需品吧。我可以自己賺錢自己花,贍養(yǎng)父母,享受生活,這時候,結婚生子就成了累贅一樣的東西。還有就是我并沒有在父輩的婚姻中看到什么希望,身邊真正琴瑟和諧的也沒有多少,多數(shù)還是湊活過。但是人嘛,不喜歡這種湊活,還不如一個人自在。
@匿名
其實并非不想結婚,只是可能現(xiàn)在的年輕人思考更多,并且更多人不愿意去妥協(xié)。至少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我會考慮以下幾個問題:首先第一點,和一個人結婚能否真正讓自己過得更開心,和ta在一起的感覺是否真的是無可替代的?(這世間雙向奔赴并且長長久久的愛情少之又少,何苦執(zhí)著于此呢?) 如果否定,進入第二個問題,從利益的角度出發(fā),和什么樣的人結婚對自己更加有利,那樣的人是否愿意和自己結婚?(婚姻不能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已經(jīng)足夠讓人黯然,如果說結婚的雙方還不能相互助益,那么結婚將是怎樣一個暗黑的情境呢?) 如果否定,進入第三個問題,不結婚有無弊端,會不會不結婚反而會比結婚過得更加快樂呢?(獨立自主地生活會更加無拘無束,而且所有的壓力都會少很多,那么問題二中的助益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才能使一個人放棄自己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呢?) 當然真正去考慮的時候還會因為實際情況考慮更多的問題,總而言之一句話:不合適就堅決不妥協(xié)。人生得意須盡歡,有那么多找樂子的途徑,何苦單獨奔著結婚一條道走到黑呢?以上都是我的內心想法(至少目前是)。
@匿名
回答老師的問題的話,其實我的選擇是想結婚,但是我不敢保證自己可以找到能夠一起承擔婚姻成立后的風險,比如最大的問題,生育,不希望被婚姻分散掉自身通過工作自給自足的安全感,我身邊許多女性朋友想法也是如此。如果我能找到那個讓我相信對方能夠和我一起承擔未來的風險并且互相取暖,我會很樂意走入婚姻。
/
4
/
害怕
有的人則是因為害怕,既害怕自己承擔不了在家庭中的責任,也害怕自己會被傷害……
因為見證過父母不幸的婚姻,或者是看到新聞媒體對不幸福婚姻甚至是家暴的報道,從而不再相信愛情,甚至對婚姻造成了一種恐懼心理,覺得兩個人的生活還不如一個人來輕松自在,也就不著急結婚。
@你來看此花時
發(fā)達國家結婚率都很低,未必是壞事。如果沒有足夠的物質基礎去養(yǎng)育孩子,或者如果為了要男孩而不斷生育,或者生而不養(yǎng)無法承擔起父母的責任,真的不如不生孩子。
再加家暴等新聞頻出,年輕人恐婚也越來越普遍了吧。沒有什么勝過自己一個人時的自由與安全感。
@姚姚奶昔
作為90一代,在自己的成長歷程中眼睜睜看著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和信息的爆炸(一定程度的不可控)、就業(yè)競爭環(huán)境日益嚴峻、子女教育的超前和內卷......和比自己年紀大的朋友,親戚家的小朋友相處、聊天時我時常是錯愕的,感覺與相鄰的兩個人生階段都是脫節(jié)的:現(xiàn)在家長這么難當?shù)膯幔瑸槭裁窗押⒆铀蛯W校了也有這么多事,和我小時候完全不一樣。怎么兩歲的小孩子就會玩手機、ipad了?......當前的環(huán)境是陌生的、使人疲憊和生畏的。ta可以快樂地長大嗎?我可以把ta教好嗎?ta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嗎?......我們最終還是慫了點,沒勇氣直面“惡龍”。
@月亮郵遞員
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新聞層出不窮,很多社會性的惡劣的新聞令人感到恐懼,甚至產(chǎn)生恐男的想法。我自己本身是沒有談過戀愛的,身邊談過戀愛的姐妹們有很多被男生傷害過的經(jīng)歷,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就覺得很害怕,很擔心不能找到一個“好男人”,讓自己愛與被愛,不受傷害。所以,直接不想談戀愛
@penny
不確定找到的那個人是不是能夠一起分擔和成長的。害怕找了一個讓自己更累的人,自己的生活已經(jīng)很糟心了,不想冒險,不想拖累別人,也不想自己被拖累。
/
5
/
時代因素
有的人則從時代的角度來思考,認為是社會放大了這個“不想結婚”的聲音,但同時社會也可以包容這類聲音的存在。
女性地位提升是時代進步的體現(xiàn)。社會學家李銀河說:“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男的在外掙錢,女的在家相夫教子,女人不結婚就沒有生活來源,現(xiàn)在女性都有經(jīng)濟收入來源,有選擇獨身的可能性了。”很多年輕女孩子因為經(jīng)濟獨立從而對情感的需求更高,更不愿意為了結婚而去湊合接受一段自己不喜歡的情感。
@星塵
有可能不想結婚的人一直都很多,只是之前的人總要考慮家人的期望和周圍人的眼光,然后潛移默化的認為我該找個人了,甚至到最后差不多就行了。而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管是自身還是周邊環(huán)境,更自由和包容一些。
@伙計
前一陣武大開戀愛課人多得還上了新聞,說明年輕人還是渴望擁有美好的愛情的,當然,這里面有年輕澎湃的荷爾蒙的驅動。我的心理學老師說:只要成長就不要耽心成熟,那只是時間問題。
不結婚有什么不可?不結婚就不能生孩子了么?我認為這不是問題。人類有對自身生命延續(xù)的渴望,那么多人珍惜在乎自己的生命,也必然會在意生命的延續(xù)。
問題是,只有用結婚的方式才能解決上面說的這些問題么?用一個法律的方式解決情感問題、社會問題是國家和政府的管理策略,卻未必是每個人理解的最佳選擇——獨生子女不光帶來老齡化社會問題,也推動了自我意識覺醒:我為什么活著?我為誰活著?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和年輕人結不結婚有點關聯(lián)。
@隋俊宇
要綜合施策,雙減,房住不炒,生命教育,立德樹人!
@dub
我的理解是樣本不具有代表性。學歷越高壓力可能也就越大,總覺得自己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很多ddl需要去完成,更有可能更為工作型人才,而當人們對結婚有不準確的理解或者談戀愛結婚確實會給人帶來麻煩和額外的壓力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xiàn)這種不想結婚的現(xiàn)象。而且,現(xiàn)在社會利己主義盛行,社會上有存在很多談戀愛艱苦、結婚不順利的這種有幸存者偏差意味的事件的報道和傳播,大學生作為理性程度較高的群體,可能也會更傾向于“趨利避害”,寧愿少享受愛情的樂,也不愿嘗愛情的苦。女兒的年紀還小,受到激素、年齡、閱歷的影響,價值觀可能會出現(xiàn)改變。如果調查能夠涉及到不同環(huán)境、學歷、甚至社會階層的年輕人,結果可能會向正常回歸。
/
6
/
不喜歡小孩
還有的人是單純不太喜歡小孩,可能是深受“熊孩子”的困擾。
@靈
因為不喜歡小孩,感覺養(yǎng)孩子成本高,而且我從骨子里不喜歡小孩子,我可以戀愛,但是不會結婚,沒有真正的丁克,不如一開始就不結婚
/
7
/
綜合考慮版
另外還有一些朋友能夠綜合考慮很多因素,分析過程堪稱是邏輯拉滿!
怕麻煩、不想太辛苦、不會處理家庭沖突等種種畏難情緒都會成為年輕人不愿結婚的重要原因。“就目前來看,消極的戀愛態(tài)度也在年輕人的生活中不斷蔓延。”
@杏林春滿
老師,我認為年輕人不想結婚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受上一代人影響,社會影響。
2,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寵慣了,自由慣了,不想受約束。
3,生活壓力太大,房貸、撫養(yǎng)子女、贍養(yǎng)老人等。
4,現(xiàn)在的人無論男女都比較現(xiàn)實,覺得愛情這東西比較虛,沒有金錢實在。
@Charge.
這個問題有意思!曾經(jīng)不太嚴肅地思考過這個問題。首先我覺得,生活成本過高是造成年輕人傾向于不結婚的一個主要原因,就以房子來說,我們(我是00后)的父母一輩,他們結婚的時候,可以通過兩個人共同努力買下房子,從而造就穩(wěn)定的家庭生活基礎。但是到我們這輩,掏空“六個錢包”買房的情況我想絕不罕見。過高的生活成本(房價只是其中之一)顯然成了結婚的攔路虎。再者是如今放松身心、取悅自己的方式越來越廉價簡單,在有的人眼里,談戀愛或許都成了“麻煩”,窩在家中玩游戲看電影獲得的愉悅感可能遠比戀愛吸引人,如此一來又何談結婚呢。最后,還有結婚生孩子后孩子的教育、培養(yǎng)等等問題。現(xiàn)在的社會“內卷”這么嚴重,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又擔心自己僅有的精力不足以陪伴孩子成長,更甚者,“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怎么照顧孩子?” 上述種種加在一起,難免也就不想結婚了
@匿名
我來試著回答,為啥不愿意選擇婚姻。
1.經(jīng)濟上不劃算。
因為婚姻里女性付出的太多,卻沒有市場對價的普遍認可,比如全職媽媽離婚的法院判決補償極低,比如生育成本如果在國外合法地區(qū)提供卵子和代孕市價50萬以上吧,在婚姻里總是以愛和奉獻裹挾女性;相反男性的付出大多可以量化如房子車子彩禮,但現(xiàn)在大多普通男性如果不啃老,靠自己實現(xiàn)有房有車也是難以實現(xiàn),而如果父母注資子女婚姻,很少有不對子女婚姻發(fā)號施令的,就又為婚姻里的埋下了摩擦和矛盾伏筆。
2.男性衰落。
我自己或者身邊同事、朋友的例子。目前男性人格、心智和經(jīng)濟上三方面都獨立都較為少見。男生買房靠家里父母得陪著,父母得幫著裝修,30多了還在享受父母福利(無論是錢還是生活起居方面),反而為父母養(yǎng)老著想的特別少。他們連自我獨立都無法完全做到,其實更無法承擔家庭的責任。
但是相反我身邊的女生包括我在內,自己買房、自己裝修、自己修電器、裝家具幾乎都是自己來自己規(guī)劃,而且女生之間交流裝修工程心得比比皆是。我們女生之間聊天,更多的是聊政治、經(jīng)濟、市場、工作、旅游。
3.婚戀過,覺得不過如此,人生不必太強求。
老師也說過高質量的愛情其實是非常有少見的。大多的感情,其實如果兩個人找不到可持續(xù)互惠互利下去的方法,大多是日復一日的煎熬。所以,就不在過多把人生的大額權重放在婚戀上。
4.婚姻法沒有在經(jīng)濟上更加保護女性,離婚成本太高。
網(wǎng)上不是流傳了一句話“一個男的娶你,可能只是為了更方便打你”。其實也反映出婚姻法以及離婚程序對女性的不友好。單身保平安,看似笑話,但也可能是“男性”跌落父權男權利益既得者位置的不甘心遷怒于女性的結果。
所以,從我的角度來看,如果我有女兒,我的想法就是,媽媽一定努力賺錢養(yǎng)她一輩子,她可以自由快樂無憂無慮單身活到老。
至于人類毀不毀滅,男性壓迫女性幾千年了,女性沒用暴力,只是用不育的溫和手段拉著全人類毀滅,也算是因果報應吧。
/
8
/
其他
另外,關于結婚這個話題,還有一些朋友有不一樣的意見,他們或許在幾十年的人生閱歷中洞察了世事,或許遇見了那個對的人想和TA一同進入“愛情的墳墓”,或許有了一些新的人生感悟。
@19-20-21-22
不結婚的只是極少數(shù),大家過過嘴癮罷了!自嘲與價值觀的多元,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快樂方式!
@大圓蔥 (可以看出來頭像是明顯的情侶頭像哦~)
我想結婚~因為遇見了對的人!好的愛情是一起成長的!結婚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儀式,向全世界宣告我們屬于彼此。非常幸運在山大遇到了他,希望疫情早點結束,我倆都想回山大拍一組婚紗照嘿嘿!
@伏瞻Fu_Zhan
老師我來提供一種觀點。先說觀點,我是愿意結婚的,盡管這對于我來說還是個遙遠的計劃。在遇到我現(xiàn)在的女朋友之前,我對于不婚主義有時候還比較肯定,但是現(xiàn)在的我對當時自己的看法卻有些嗤之以鼻。去年的冬天,我遇到了我特別喜歡特別愛的那個她,和她在一起讓我感受到了親密關系的美好,也讓我對自我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我的女朋友激發(fā)了我自己內心的欲望,讓我變得更加有血有肉。在談戀愛之前,生活開支不大,基本上不怎么出門,偶爾和朋友出去聚聚餐。談戀愛之后,出去的頻率明顯提高了,才知道這個世界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當然,也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經(jīng)濟上面的不足,也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對金錢是有那么渴望。這讓我身上充滿著干勁,因為只有好好奮斗才能夠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原來充實的人生體驗才是探尋自我的途徑。在談戀愛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性格里面的很多弱點,這些是我之前沒有遇到過的。我希望我的人生可以不完美,但是需要完整。談戀愛,與摯愛的人結婚,工作創(chuàng)造價值,撫養(yǎng)孩子贍養(yǎng)老人,最后慢慢地和世界告別,如果不出意外,先與自己的父母開始告別,之后會與妻子孩子告別,最后跟這個世界的陽光雨露告別,跟一切告別。這是我期望的完整的人生。
@好為人師
其實我和上面同學觀點不太一樣,我更想和我相愛的人結婚,我不愿意將就,我感覺很多婚姻都是那種不是最喜歡,但是最好的選擇。而且我覺得婚姻又不僅僅是愛,也需要兩個人相互磨合,我理想中感情會由直覺的那種沖動開始,然后兩個人相愛,再磨合,最后決定彼此陪伴一生。所以覺得如果能遇見這種人就在一起,如果沒有也無妨。
而且我覺得與以前的人不一樣,現(xiàn)在的人從年輕人來說生活有很多事情要做,有點時候感覺不需要人處于一種伴侶關系也很好的。
但生活還是需要親密關系的,就像很好的朋友,親人。
@小劉鴨
李銀河:“如果特別特別看重結婚,那就不一定非得要等到愛情;如果一定要等愛情,那就要做好終身單身的準備,因為愛情,有時候也不是說一定能夠得到的。” 深以為然。
人生路漫漫,遇見一個喜歡的人很難,如果遇見了真的是一件幸事。無論選擇結婚還是不結婚,這都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尊重和理解。
但是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卻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這需要國家、社會、家庭、媒體多方努力,有所為有所不為,為年輕人提供一個更好的生存空間,一個更愿意讓他們走入婚姻的外在環(huán)境。
從國家和政府的層面來看,國家應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年輕人結婚生育。比如,適當延長婚假、產(chǎn)假,特別是出臺男女平等的假期,而不是只有女性享受產(chǎn)假而導致女性因為就業(yè)歧視而不愿意結婚生育。可以給年輕人創(chuàng)造更好的婚育條件,比如調整財務政策,降低家庭的稅務負擔,穩(wěn)定房價、為大家庭提供廉租房等措施。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結婚不僅僅是個人的事,還和社會發(fā)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方面,社會應當尊重多元化、個性化的個人選擇,給年輕人更多的選擇和寬容;另一方面應加以引導,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建立健康的親密關系。
從媒體的角度來說,發(fā)揮媒體的正面引導作用,引導年輕人正確看待婚姻中遇到的問題并加強對婚后生活正能量的宣傳,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作為年輕人的父母和老師,要對年輕人的婚戀觀持理性寬容的態(tài)度,但是也要注意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家庭責任的內涵與意義,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引導年輕人正確看待婚姻中遇到的問題。”
能和相愛的人一起攜手到老,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與其說年輕人想通了,不如說還沒有遇到那個合適的人。
對這個話題,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你又屬于上面哪種態(tài)度呢?
歡迎在留言區(qū)和大家繼續(xù)分享~
歡迎來信
文 | 范蕊工作室
圖 | 網(wǎng)絡
編輯 | 汪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