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鐘繇
鐘繇是一位書法家,他的書法之美是毋庸置疑。而且是通俗與高壓結合的美,是大部分人看到就會認可的美,也是一種不易被模仿的、充滿靈氣的美。
書法家鐘繇
要在任何一個領域做的出色都是不容易的一件事,鐘繇能在書法方面做的那么出色是離不開他的努力的。一位出色的書法家,就是要將字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腦海中,字的每一筆每一劃都是要在統一中體現出不同。鐘繇是大書法家,也是有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書法家這樣的稱號,可見鐘繇在書法領域的表現是有多么的出色。
就像牛頓說的:“我之所以看的遠,是因為我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鐘繇雖然被稱為第一位書法家,但是在他之前也是有很好的、很出色的書法家。鐘繇就是在向這些書法家學習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感受,研究出來自己獨特的書法形式。
有了自己的風格之后,就是要把它變得更好。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復練習,才有了被我們后世所敬仰的大書法家鐘繇。
鐘繇雖說還是一個政治家,不過他書法家的身份更為人熟知。因為如果給他的兩項成就都評個分的話,那么他在書法上的分數一定是會高出政治上的得分高出許多。
不過還是那句話,成功是離不開個人的努力的,如果沒有鐘繇的一直刻苦練習,這樣的刻苦練習還不是一時一刻的而是長久的。這是我們可以在書法家鐘繇身上學到的。
鐘繇書法
鐘繇被人稱之為中國的第一位書法家,對后世的書法名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鐘繇的書法有著巨大的藝術成就,追尋起原因,應該是因為鐘繇并不只把自己局限于一種類型的書法中,而是學習了很多人書法的特點。
鐘繇書法作品局部圖
總而言之,鐘繇是一位書法的集大成者。除了廣泛的學習以外,鐘繇對于書法的熱愛使得他十分專注、刻苦的練習書法。成功是沒有捷徑的,鐘繇會有成就當然是和他的努力息息相關的。
在鐘繇的一生中,他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獻給了書法。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他開始了就會忘了時間,忘了地點。甚至在晚上要休息的時候,如果開始練習了書法,就把被子當做紙張,有時候還會把被子劃破。這就可以看出,鐘繇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是有多么的勤奮刻苦。
鐘繇的書法學習對象除了名師之外還有大自然的生物,會動的、不會動的,鐘繇都會把它們與書法聯系起來。這大概就使得鐘繇的書法帶了些與別人不同的靈氣吧。
鐘繇的書法以楷書為主,是楷書的創始人,所以后世為了表達對鐘繇的尊敬,將鐘繇稱為“楷書鼻祖”。鐘繇的書法有名氣,當時有很多人拜其為師。鐘繇不僅是對自己嚴格,對自己的弟子也十分嚴苛。
他有一位弟子,名叫宋翼,雖然認真學習,但是成效不大。于是鐘繇就當面的大聲斥責他,把宋翼嚇得三年不敢來剪鐘繇,不過在鐘繇這樣的嚴格要求下,最后宋翼也是學有所成。
鐘繇書法特點
鐘繇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造詣主要體現在楷書上,所以其書法特點大體上包含著楷書的特點。
鐘繇書法作品局部圖
鐘繇的字有著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整齊,工整。看鐘繇的字可以充分欣賞漢字的結構之美。而且字雖然整齊但不會給人呆板的感覺,反而是十分的飄逸。字與字之間的間隔也是十分的和諧,不會因為字大就顯得擁擠,也不會因為字小就顯得空隙太大。
不僅字與字之間位置和諧,就是一個字里面的筆畫也是十分和諧的。一筆一劃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之間有呼應。字字有度。
鐘繇的字也是有力道的字,看似沒有什么粗細變化的字里充滿了線條的質感美。字是勻稱的,比例、字形也是最能讓人一眼接受的那一種。
鐘繇的字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那些字似乎是活著的。這就是一種別人學不來的神態。可能就死鐘繇對于字的癡迷,對于自然的熱愛使得他將身心、將自己所感受到的自然和他筆下的字融合在一起,從而讓那些字“活”了起來。字是活的就和那些“死”字有了最大的不同。字的形狀容易模仿,字的靈氣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學的來的了。
楷書具有的是一種古樸的美,這種美衍生出了其他的書法類型。鐘繇作為“楷書鼻祖”,自然是將這種美發揮到了極致。王羲之是一代書法家,他就是從模仿鐘繇的楷書中慢慢有了自己理解的書法之美,從而有了行書。
鐘繇的書法就是一個字可以概括了,那就是靈。
鐘繇楷書
鐘繇的書法造詣很高,尤其在楷書上。畢竟“楷書鼻祖”是名副其實的。楷書要寫好并不容易,首先需要將字的一筆一劃都寫好,這就需要花去大部分的精力,然而一筆一劃的將字寫好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做好這一點后就要開始將字變得靈動起來。這方面有需要人的悟性,鐘繇在這一點上做的特別的成功。
鐘繇楷書作品局部圖
楷書是有板有眼的字體,寫得不好的話,很容易讓人覺得死板。可是看鐘繇的字,無論是哪一個字都是那么的靈動、有張力。將原本認知中應該是死氣沉沉的字化腐朽為神奇,似乎那些字中就包含了自然萬物的生命。一個個的字好像就要化作它們所要表達的內容,展現在眼前。這樣充滿了靈氣的字就給人以無限的享受。
字與字的度,鐘繇也把握的特別好,果然是一代名書法家啊。字之間的度應該是什么樣的,這也是需要認真琢磨的,如果沒有將這個度把握好,即使字寫得很好看,那整幅作品給人的感覺也是會很奇怪的,不會給人以美感。在鐘繇的作品中,字與字之間是那么的和諧,統一,那就是一個整體的作品。無論是分開看還是和在一起看,都是一種享受。
鐘繇將他在自然中感受到的以書法的形式表現了出來,這樣就使得他的書法作品不止只是書法作品,而是變成了一個藝術品。可以這樣說,鐘繇的楷書不僅是一個讓人模仿的書法典范,也是一個可以不止局限于書法的模范藝術。
鐘繇千字文
《千字文》的原名是《次韻王羲之書千字》。它是由南朝梁時期的周興嗣寫的一篇長韻文。它的厲害之處是由一千個不重復的文字組成的文章。一開始是梁武帝讓王羲之寫一千個字,以便讓自己的親人練習。不過后來梁武帝又覺得這樣太亂了,就讓周興嗣把那一千個字編成了一篇文章,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千字文》。
《千字文》局部圖
《千字文》其實在一開始并不是作為一篇文章,它的性質更大程度上是一篇字帖而已。從表面上看不出這篇《千字文》和鐘繇有什么聯系,不過如果說到《千字文》的寫者王羲之,那就有了很大的關系。
《千字文》一開始是作為字帖存在的,由大書法家王羲之來寫,它的價值不言而喻。說到對王羲之的書法影響最大的人就不能不提到鐘繇了。王羲之就是在鐘繇的楷書中,發現了自己的風格,從而有了行書。所以可以說,行書源于楷書。這《千字文》可就可以看做是對鐘繇楷書在理解之后的升華。
鐘繇不僅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還影響了許許多多的文人,受到鐘繇影響的文人們也留下了許多的墨寶。就例如這篇《千字文》,沒有鐘繇的影響,也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看到的王羲之。或許這篇《千字文》在文章的文筆方面無法和一些文章相提并論,但是在書法領域上,它是十分有價值的存在。一篇文章可以看出兩位書法家的影子。
鐘繇對于中國文化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
鐘繇書法作品欣賞
一般的書法作品的美要慢慢的欣賞才可以體會到,在看到鐘繇的書法作品后,即使是不太懂得這門藝術的人都不會否認他作品的美。之后再細細品味,就會看到他作品中的靈氣,即使是一直的看也是不會厭倦的,反而是越來越喜歡。
鐘繇書法作品局部圖
鐘繇的書法作品不僅可以讓人欣賞,還可以讓人借鑒。王羲之就是在研究、學習鐘繇的書法作品中,有了自己獨特的書法感受,寫出了行書。
一般,人們認為鐘繇的書法作品有三個系列,有“五表”、“六貼”、“三碑”。不過在東晉之后,就很少能看到鐘繇的真跡了,現在流傳下來的鐘繇作品一般是臨本。
“五表”是《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又叫《戎路表》)、《調元表》、《力命表》。這些作品是鐘繇藝術性最高的一系列作品。即使不是真跡,其中《宣示表》也是由另一個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摹的,同樣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六帖'是《墓田丙臺》(簡稱《丙舍帖》)、《昨疏還示帖》(簡稱《還示帖》)、《白騎帖》、《常患帖》、《雪寒帖》、《長風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這一系類的作品,只有《丙舍帖》、《還示帖》還帶有一些鐘繇的神韻在,其它的作品已和鐘繇的風格相去甚遠。
'三碑'是《漢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簡稱《乙瑛碑》)、《魏上尊號碑》、《受禪碑》。這些全是刻本。
所以如果要欣賞鐘繇的作品就多去看看“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