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高中是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一所最好的中學,在廣西非常有名,因為教學質量高,連續23年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老百姓都拼命地把孩子往這里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
但是,都安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曾讓前來考察的專家感言“心都不安”——這里,人稱“石山王國”,九分石頭一分土。因為貧窮,過去全縣每年約有200名考上本科的考生被迫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
他叫莫振高,是都安高中校長、全國勞動模范、2011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是一個連續35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貧困生,讓他們順利進入大學的善良人;是一個不惜一切籌資助學,到企業、工地為貧困學子“化緣”的好心人。
近10年來,他先后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1.8萬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在家人、群眾和貧困山區孩子眼中,他是一個“總是惦記著山里貧困孩子”的校長爸爸,一個被瑤山的孩子稱作“莫爺爺”的好心人。
為了辦好學校他不惜力不怕苦
“窮”,提到都安縣,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字眼。上世紀80年代,都安高中也逃離不了這個“窮”字。當時,學校校舍基本上都是瓦房,只有1棟宿舍樓和3棟小教學樓。每逢下大雨,房子就漏水,這時莫振高都要冒雨,親自架著梯子,上房去檢修。
學校缺乏教具,莫振高自己動手繪制掛圖。周末,他徒步10多公里的山路到老家,扛木板為學生修理桌椅。
那時,莫振高還是普通教師,是學校為數不多的中共黨員之一,別人不去做的事情,他帶頭做。后來,他當校長了,下決心改變這一切。
學校沒有錢,他一點一點地向社會籌資。學校新建的教學樓就是這樣左一個5萬元、右一個10萬元“化緣”而得。
對新建的教學樓,他的要求很嚴,因為都安縣是在地震帶上。他知道,教學樓不結實,出了事,沒法向家長交代。為此,他蹲在施工工地上,與工人們討論樓要怎么建……就這樣,一點一點地將5層的學生飯堂、圖書館、綜合教學樓和3棟學生宿舍樓建了起來。
除了硬件設施,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也必須跟上。莫振高說:“雖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須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我們培養的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生,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他們跟上時代的步伐。”接著,一棟科技樓建成了,每個教室里配了兩臺電視機、一臺高亮度的投影儀,100臺電腦也進了都安高中……
從此,瑤山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互聯網。
“只有不離開教學,才是一名人民教師。”當了校長,莫振高始終沒有放下教鞭,仍然堅持上高三畢業班語文。他說:“我更喜歡被稱為老師,而不是校長。”
每天早上6點準時來到學校,晚上11點半回家,這個“時間表”,莫振高一直堅持了35年。
瑤山貧困孩子家里的“常客”
都安縣自然條件惡劣,莫振高挑起了改變貧困孩子命運的重擔。都安高中貧困生占學生總數的40%以上,而都安縣人均年收入才1600多元,貧困戶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幫一個貧困生,就是幫一個家庭!”莫振高感同身受。
莫振高走遍了每個村屯,走進每一個貧困生家里。學校每年拿出一部分經費來幫助貧困學生。莫振高還常組織全校師生給貧困生捐款捐物,發動學校領導、團委干部和班主任向各屆校友尋求資助。
家住古山鄉徳雅村的黃春茜考上了重慶大學,但家里所有能賣的東西也湊不足300元,她只能無奈地放棄上大學。莫振高知道后,第一時間趕到黃春茜家了解情況,并拿出1000多元塞到她手里。大學期間,為了讓黃春茜安心完成學業,莫振高每月定期給她寄去生活費。
其實,慷慨的莫振高并不富有,他唯一的經濟來源是當時每個月50元的工資。
愛是一種心貼著心的情感,莫振高對貧困生的愛,就是這樣一種心貼著心的情感。他感受著他們的痛苦,體會著他們的快樂。他說:“有困難,就找我莫振高。”
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余名新生中,有近三成是貧困生,很多學生報到時的行李只有一床破被子。一些家境貧寒的孩子因為沒勇氣報到,就在校門口徘徊。這時,莫振高就把“校長辦公室”搬到校門口,招呼為學費發愁的貧困生“先入學,其他費用慢慢想辦法”。每逢開學必“擺攤”,專做貧困生的“生意”,這一幕,在都安縣家喻戶曉。
托起數萬瑤山孩子心中的“夢”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1993年以來,都安高中高考升學率逐年上升,從1992年的48.2%到2000年的93.75%,今年將近100%,而且連續23年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在莫振高的帶領下,都安高中的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廣西示范性高中,全國語文、數學、英語教學先進集體。
而為了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貧困生,幫助他們圓了大學夢。近10年來,他先后籌集到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1.8萬名貧困生完成學業,最終實現了“一個都不能少”的美好愿望,實現了讓所有貧困生“進得來,學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的目標。
一名考上北京交通大學的學生,在臨行前的晚上,拿了一把苦麻菜、一把紅薯苗來到莫振高家:“老師,明天我就要走了,家里沒什么好東西,我就把這兩把自家種的菜送給您,以感謝您3年來對我的關愛。”
一把苦麻菜、一把紅薯苗!這份純樸的情意,讓莫振高流淚了!
多年來,由于教學成績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薦到行政部門任職,被外地學校高薪聘請,但都被他拒絕了。他說:“我愛我的學生。我要用畢生的奮斗,給瑤山的孩子們一片自由放飛的天空,踏上大學路……”
翻開厚重的榮譽簿,記錄了已經54歲的莫振高對教育無私奉獻、孜孜以求的執著精神:廣西“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感動廣西十大新聞人物”、“廣西十佳校長”、“全國勞動模范”、2011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這些榮譽,是社會各界對一位教書育人模范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