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環境寬松,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吸納“百家”之長,工作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制定一套科學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實現班級管理的“法治”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管理工作也應該實行“法治”,通過制定學習、紀律、衛生、文體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
班級管理制度可由班委結合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在廣泛征求并充分聽取全班同學的意見的基礎上擬定草案。草案由班長匯總整理后報班主任審查。班主任在對規章制度草案進行認真仔細地審核、修改后公布實施。各項管理制度一經確定,任何人都必須嚴格遵守。
二、建設和諧的、民主的班集體,實現班級管理的“仁治”
要想建設富有凝聚力的、民主和諧的班集體,班主任就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創新、民主開放的班級工作機制,為班級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班主任作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第一責任人,要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我要求學生不遲到,自己每天提早20分鐘站在教室門口,等待學生到校。久而久之,學生遲到的現象明顯減少。
三、了解學生,“知已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班主任只有了解學生,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學生。如果班主任摸清了全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況,工作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每接手一個新班,我都會仔細翻閱學生檔案和原班主任評語,與原班主任交流情況,著重了解每個學生的思想、性格特征等,做到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心中有數。
班級的日常管理也是如此。哪個學生進步了,哪個學生思想有波動了,哪個學生遇到困難了,班主任都要及時了解,并適時鼓勵、開導和幫助,讓學生時刻感覺到老師的關愛、集體的溫暖。
四、“無為而無所不為”,治班的最高境界
班主任工作復雜而繁重,要把幾十名學生融合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集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要求班主任不但要“實干”,而且更要“巧干”,要舍得放手。如出黑板報、安排值日、安排勞動,甚至每周一次的班會主持,我都放心大膽地交給班干部去做。
班干部工作有成績時,及時肯定和表揚,他們工作有了失誤,我就給予熱情的幫助和鼓勵。此外,對班干部的工作,班主任不可插手過多,要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唯有如此,班級管理才能步入“無為而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