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要是知道你,你就不是你了。
隋煬帝和唐太宗都是大才——
楊廣用了十幾年時間親手摧毀了他老爹隋文帝一手打造的“開皇之治”,將隋帝國混入歷史的泥土中;唐太宗用“貞觀之治”的成績將大唐帝國的國力及影響力推向頂峰。
拋除其它因素不講,造成這巨大偏差的最大原因是:楊廣對自己自始至終都是陌生的,錯誤地認為自己的基因是最強大的,而李世民一生都在認識自己的路上。
楊廣曾經說過:
“假使不靠血緣,將天下人放在一起比試才華,那么他也絕對會是皇帝的不二人選。”
是的,楊廣覺得他是這個天下最聰明的人,掌舵大隋帝國這艘巨輪他不需要任何人的指指點點。
因為這種極度自負的認知,楊廣無形中給自己的雙耳砌了一道堅厚的城墻,將那些想給他提建議的人全部拒之門外。
沒人能阻擋楊廣后來一連串的大手筆。終于,隋帝國在營建東都洛陽、修筑大運河、用兵高句麗等大工程面前出現了狼煙四起的危局,沒有任何醫治的可能。
這一切,當然都是隋煬帝腦中那副被稱作“大業”的圖景導致的。而聚焦楊廣這個人,他所有的問題其實都可以在他的童年找到答案。
在隋朝建立之前,楊廣父親隋國公楊堅是北周王朝統治集團的核心關隴貴族集團的重要成員。這樣的家庭要財富有財富,要地位有地位。
所以,楊廣一出生就自帶優越感,被一系列光環所籠罩。
而老天對楊廣也是特別慷慨。楊廣的那身皮囊好似是被精雕細琢過一樣,每一個細節都“設計”得恰到好處,精致的五官共同拼湊成了一個美男子的形象。
那些年,楊廣成了北周王朝權貴圈里的顏值擔當,靠著顏值、氣質制造了無數話題。
長相抗打的人一般運氣都不會太差,尤其是楊廣這種多金又位尊的人。按照正常邏輯將他的生命線拉長,楊廣將來不管以何種方式去參與這個社會,財富和地位這些東西他一樣也不會落下。
更氣人的是,楊廣那奢華的外表下還鑲嵌了一顆智商、情商都超高的大腦。
七歲那年,楊廣寫出了平生以來第一首詩,將長安灞河的旖旎風光用一句句短語拼湊成了一副足以令人陶醉的畫。
因為這首詩,楊廣直接喜提“神童”的稱號,吸引了各方目光的關注。
這很容易就讓楊廣產生一種錯覺:自己是這個王朝中最聰明的人。
也是,細品楊廣流傳下來的詩歌,確實屬于高質量范疇。
這種優越感經過長期疊加,終于在楊廣的內心撒下了一顆妒忌的種子。這就是他后來為什么要殺了薛道衡的真實原因——
楊廣不允許薛道衡作的詩比他的要好。
▲楊廣(左) 電視劇《隋唐演義》/劇照
瞧,文人相輕的毛病楊廣也不能免俗。
你想,既然楊廣在詩歌這個無關痛癢的問題上都特較真,那他還能在一些大事上容忍別人對他的指指點點嗎?
不能。隋煬帝修大運河、三打高句麗沒人能拉得住他。
楊廣的超長發揮自然也讓父親楊堅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于是將萬千疼愛都澆灌到了楊廣身上。
史書記載:五個兒子中,隋文帝最喜歡二兒子楊廣。自然,楊堅也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分配給了楊廣。還是隋國公時,楊堅就花重金聘請天下最好的老師來給楊廣輔導功課。登基稱帝后,楊堅更是將本來打算任命為丞相的王韶給楊廣做了老師。
所有的資源都在向楊廣傾斜,終于將楊廣這顆優質的種子澆灌成了一個高質量皇子。
開皇元年(581年)二月二十六日,僅稱帝十二天的楊堅將年僅十三歲的楊廣封為了晉王,同時,楊廣被任命為并州總管,授武衛大將軍。
并州當時是直接承當突厥壓力的第一道防線,可見楊堅對楊廣期望之深。當然了,楊堅也是希望楊廣在這種不斷實踐、練兵的環境中盡快成長。
楊廣十八歲時,因為在并州的優異表現,楊堅直接將他調回長安,實習宰相的職位。
說一個細節——
有一次,當突厥準備南下侵擾中原時,楊堅第一個反應就是,將楊廣調回并州總管的位置上,負責防備突厥軍事進攻的一切事務。后來,當統一后的南方出現叛亂時,隋文帝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楊廣,迅速將楊廣調回揚州總管的位置。
可見,在隋文帝的眼中,他的五個兒子中只有晉王楊廣才能承擔最有壓力、最有挑戰的工作。當然了,也是變相在認可楊廣的工作能力。
開皇九年(589年),是楊廣的高光時刻。這一年,隋文帝楊堅劍指南方,準備一舉消滅掉南方的陳國政權,統一長江兩岸。
在這次隋朝開國以來的最大軍事行動中,二十歲的楊廣被任命為五十萬大軍的統帥,負責征伐南陳的一切事務。
滅陳之戰摧枯拉朽,隋文帝收獲了南方的廣闊疆土,晉王楊廣獲得了全天下人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在隋軍取得勝利的那一刻。
說實話,此時的楊廣一定是非常委屈的,因為他覺得,既然自己是父皇眼中最聰明的皇子,如今自己的能力又得到了現實的驗證,為什么東宮的太子之位不能是自己的?
就因為太子楊勇比自己早出生了那么一些時間?
不公平。
那時的楊廣對這種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滿心都是厭惡。可能,楊廣發起對太子之位挑戰的想法就是在那一刻迸發出來的。
從此,楊廣在揚州總管的任上更加努力,以突出的業績向東宮的楊勇施壓。同時,楊廣也利用一切機會結交朝中的重臣楊素等人。
而且,楊廣還總結出了一套全面碾壓兄長楊勇的秘訣:
母后獨孤皇后討厭男子花心,楊廣就持續保持與老婆蕭妃舉案齊眉的常態;父皇楊堅崇尚節儉,楊廣就在生活上一切從簡,大家到了晉王府上都會看到一幅場景,晉王家中的樂器上全是灰。
▲蕭妃 電視劇《隋唐演義》/劇照
人都是特別敏感的,在楊廣的全面施壓下,本來就才智平庸的楊勇徹底亂了陣腳,以至于頻頻干出一些不著調的事情。
開皇二十年(600年)十月九日,隋文帝楊堅廢除了楊勇的太子之位,改立晉王楊廣為太子。
很難想象,楊廣操盤的這場向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亮劍的戰爭它居然就勝利了。從此,楊廣更加堅信,自己無所不能。
說實話,楊廣心中的堤壩正是在這一刻被沖垮的。以前他對自己還有所懷疑,甚至一度放棄過與兄長爭奪太子之位的想法,但當他真正取得勝利的那一刻,楊廣內心的場景已經由潺潺溪流切換為洪水滔天的模式。
在正式登上皇位之后,這股洪水直接就沖垮了大隋王朝的基業。
這絕對是隋文帝生前沒有預料到的結果。
究其原因,表面上看隋帝國的悲劇是隋煬帝一手作用的結果,但隋文帝的責任其實也大——
兒子們還小時,楊堅就將父愛向聰慧又可愛的楊廣身上傾斜;
在教育問題上,楊堅給楊廣配置了最好的資源;
對于五個孩子的職位安排,楊堅也是區別對待,將楊廣安排在最重要的崗位上;
像平陳戰爭這種只需要皇子出任名譽統帥的機會面前,隋文帝也是毫不猶豫將機會給了楊廣;
楊廣和猛將史萬歲聊得很投機,隋文帝干脆就將史萬歲派到晉王府,協助晉王管理軍事;
......
說實話,楊廣天生驕傲,父皇的區別對待以及后來各場考試試卷上的滿分讓他產生了一種錯覺:自己是這個天下最有能力、最有資格做太子的人。
這樣看的話,楊廣后來的一系列行為就有了解釋:太自信。
都是隋文帝,以及原生家庭造成的。
▲隋文帝 電視劇《獨孤天下》/劇照
隋煬帝雖然躊躇滿志給自己的職業目標寫了“大業”兩個字,但隋帝國最終卻被這兩個字給壓垮,楊廣自己也身死江南。
怎么說呢,如果隋文帝不給楊廣產生能夠代太子之位的錯覺,那楊廣很可能會安安分分做一名親王,終了此生。
但隋文帝卻屢屢給楊廣送以助攻。在父皇的支持以及自己聰明才智的加持下,楊廣成功了。
只是,這場成功是有代價的:楊廣從此極度自負,然后用自負兩個字摧毀了隋帝國。
呵呵,要是楊勇即位,他雖然才智一般,但不至于像楊廣一樣用一系列大工程消耗掉隋帝國有限的元氣。
后來的唐高祖李淵曾經無比自信地說:
“隋文帝五個兒子爭權的事絕對不會在我的兒子們身上上演。”
李淵嘴上這么說,但行動上還是對軍功卓著的老二秦王李世民不采取任何節制措施:武德四年,李淵設天策上將一職,由李世民擔任,秦王可以自行招募文武官員組建自己的班子。
在幾個兒子們的內斗發展到白熱化階段時,李淵甚至對李世民說:
“要不你去洛陽當個二皇帝吧。”
說實話,李淵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才是導致“玄武門之變”的直接原因。
▲李淵 電視劇《隋唐英雄》/劇照
瞧,唐高祖和隋文帝犯了同樣的錯誤。
后來的唐太宗也陷入了同樣的圍城中:立了李承乾為太子但卻不斷地拔高魏王李泰的位置,導致李承乾在巨大的壓力下最終鋌而走險。
但幸運的是李世民及時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在立了李治為太子之后果斷將魏王李泰進行幽禁。
是的,歷史不能夠再重演。
后來的明成祖朱棣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將漢王朱高煦強制性趕往他的封地。
這也許就是歷史作為鏡子的作用吧。
參考資料:
1、張宏杰《坐天下》;
/
好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