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品紅樓——"詩"、"畫"、"品"相結(jié)合,詩情畫意,圖文并茂,古韻今聲,一種全新的品紅方式。每周二、四 晚上20點發(fā)布兩篇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投稿,敬請關(guān)注、閱讀、分享、評論!
七律·黛玉焚稿斷癡情
王志霞
仙緣兩世可曾聞?
詩稿終將付暮云。
病體不堪愁隱隱,
流年唯有淚紛紛。
情從鼓樂聲中絕,
手自陰陽路上分。
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
繁花落盡又逢君。
作者把“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兩個高潮放在一起來寫,將黛玉、寶玉包括寶釵三個人的悲劇一下子拋向高潮。
此時黛玉病情急轉(zhuǎn)直下,她吐出的痰都帶著一縷紫血,簌簌亂跳,這是生命在一塊一塊地分割。黛玉顏色如雪,并無一點血色,神氣昏沉,氣息微細,賈母安慰她說:“好孩子,你養(yǎng)著罷! 不怕的!” “黛玉微微一笑,把眼又閉上了。”
紫鵑等在旁苦勸:“姑娘不信,只拿寶玉的身子說起,這樣大病,怎么做得親呢?”黛玉微微一笑,也不答言。一生只以眼淚洗面的林姑娘,這兩次微笑是續(xù)書者的神來之筆! 他找到了最自然真切的表現(xiàn)方法。試想黛玉不笑,而像平常一樣流淚的話,又怎么能表現(xiàn)出大驚、大怒、大悲、大憤之后,對人生的完全絕望的冷靜態(tài)度?
這“笑”的核心乃是對死的堅定。黛玉的哭,表現(xiàn)的是這個貴族少女對風(fēng)刀霜劍的憤憤不平,她還要活著奮力地抵擋,“哭”還說明她對人生,對寶玉愛情的留戀和執(zhí)著。她在人生這個苦海中浮沉?xí)r還能看到燈塔上那點微光,她即使痛苦還要掙扎著游過去,游過去,而現(xiàn)在她突然發(fā)現(xiàn)那點微光消失了。
只看見洶涌的波濤咆哮著,再也沒有了那樣痛苦的期待,再也不需要這樣艱難的跋涉了。這樣冷靜地面對死,唯求死,寫絕望還有什么比“笑”更好的辦法呢?這“笑”字奠定了“焚稿”的基調(diào),它像一根紅線把后邊珠璣般的文字串了起來。
彌留的黛玉,決意不給寶玉以及這個世界留下任何一點兒屬于自己的東西。她還有一個詩本子和題詩的手帕,現(xiàn)在她雖然沒有氣力再說什么話,但她的心是清醒的,仿佛它在輪子下碾著,痛苦地淌著血。
燒毀詩本子、詩帕,這是何等簡便易行之事,但是,現(xiàn)在黛玉卻連舉手之勞的事也無力完成了。紫鵑怎忍心燒掉她們姑娘的心血結(jié)晶,必然會竭力勸阻,那么,黛玉連堅持、爭辯的力氣也是沒有的,現(xiàn)在黛玉要攢足最后的一點點力量,了卻這樁心愿。
“焚稿”鮮明地表現(xiàn)出她的性格,這里黛玉一邊喘息著,一邊命雪雁“點上燈”“籠上火盆”,并點頭示意把火盆挪到炕上。“黛玉這才將方才的絹子拿在手中,瞅著那火,點點頭兒,往上一撂”,那絹子立刻燒著了。黛玉回手又把那詩稿拿起來。瞧了瞧,又撂在火上,待雪雁從火里抓出來時,已所余無幾了。
黛玉心無牽掛,眼一閉,往后一仰,詩稿焚了,詩帕焚了,她把最后的點滴微弱的精力和心血聚攏起來,完成了最后的反抗,“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林黛玉那煢煢孑立的悲劇形象如“高懸在藝術(shù)天空里的一輪明月,跟隨著每一個《紅樓夢》的讀者走過了他們的一生。人們永遠在它的清輝里低徊沉思,升起感情的旋律”(蔣和森《紅樓夢論稿》)。
劉心武說,小說第一回就指出了寶玉和黛玉的仙人身份,寶玉本是天上赤瑕宮的神瑛侍者,黛玉是天上一株絳珠仙草。因為神瑛侍者每日灌溉甘露,絳珠仙草才得以修成女體,這是他們的第一份情緣。下凡后,林黛玉就要用一生的眼淚,還賈寶玉的灌溉之恩,這是他們的第二段情緣。我詩詞中首句“仙緣兩世可曾聞?”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劉心武舉例,林黛玉每次和賈寶玉鬧別扭都要流淚。我的詩詞中“病體不堪愁隱隱,流年唯有淚紛紛”說的是這個意思,為什么黛玉得病?遺傳也好,身體太弱也罷,對于林黛玉來說,都不是得病的主要原因,她之所以得病其實是因心思太重引發(fā)的。
林黛玉和賈寶玉兩人雖情投意合,但婚姻大事卻遲遲沒人為他們做主。林黛玉心思敏感,她始終不放心,她自己知道,寶玉也同樣知道,兩人婚姻大事不解決,心病也就得不到根治,長久以往,林黛玉自然病入膏肓。
在第四十九回,黛玉卻說:“近來我只覺心酸,眼淚卻像比舊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淚卻不多。”就是在暗示還淚之旅是有終點的。“淚還完了,她就會主動回到天上。” 造成黛玉之死的主要原因還是唯一的知音賈寶玉將和薛寶釵大婚,黛玉所有的癡情和念想都已不可能得到回應(yīng),黛玉最終像杜麗娘一般,在對寶玉的無盡思念和擔(dān)憂中抑郁而終、淚盡而逝。詩詞中“情從鼓樂聲中絕,手自陰陽路上分”這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小時候看《紅樓夢》,林黛玉焚稿斷癡情這段,我總是想如果黛玉肯去爭取,可能結(jié)局沒有這么慘烈。至于她死的時候說的半句話:“寶玉,你好…”。年輕的時候,我覺得她一定是想說,“寶玉你好狠心”之類的話。后來長大了才明白,愛一個人如果不能在一起,那就祝福他吧。我想黛玉可能會對寶玉說:“寶玉,你好生活著吧。”
關(guān)于黛玉的死,劉心武認為,黛玉不該死得如此難堪,而是以一種比葬花還要詩意的方式。所以我想到《葬花吟》,這首詩不僅是對青春的感傷,也是對生命的歌頌,而且,林黛玉所歌頌和珍惜的生命不僅是自己的生命、人類的生命,而且是萬物的生命。我的詩詞中“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繁花落盡又逢君”一句從《葬花吟》中找到靈感,表達的是濁臭的社會不能玷污黛玉,就連死亡也不能扭曲她那高傲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