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品紅樓——"詩"、"畫"、"品"相結合,詩情畫意,圖文并茂,古韻今聲,一種全新的品紅方式。每周二、四 晚上20點發布兩篇原創文章。歡迎投稿,敬請關注、閱讀、分享、評論!
臨江仙·三姐飲劍
王志霞
莫問悠悠身世,朱門杳杳重關。香簾常閉久無歡。壁懸三尺劍,情定一生緣。
盼得青絲暮雪,消磨五載風煙。污泥曾陷未能刪。聞君生兩意,以血鑒心丹。
尤三姐是《紅樓夢》中所用筆墨最少且最為成功的重要人物之一。三姐出身于獨門小戶,她本不姓尤,只因年幼喪父,母改嫁尤家,隨了繼父之姓。后繼父也歿了,寡婦孤女,無所依靠,只好依附于寧國府賈珍。
賈珍乃一風流紈绔子弟,浪蕩公子出身,時常干些齷齪之事,他見三姐豐姿貌美,清純可人,禁不住垂涎欲滴,起了非分之想,便時常來撩撥調戲三姐。三姐芳靈蕙性,有膽有識,豈不知賈珍是個什么玩意兒,肚子里裝的什么壞水,但由于寄食于賈家,人在屋檐下,不得矮三分。
湘蓮乃江湖人士,有俠氣,但性情冷淡,看不慣世俗,人稱“冷面二郎”。湘蓮因長得俊俏標致,偶爾也在戲臺上客串個小生,平日里與寶玉最為交好。五年前,尤氏姐妹老娘家里過壽,請了湘蓮客串,三姐一見,芳心洞開,立誓非此人不嫁。
原文有一段尤三姐明志的描寫:只見尤三姐走來說道:“姐夫,你只放心。我們不是那心口兩樣人,說什么是什么。若有了姓柳的來,我便嫁他。從今日起,我吃齋念佛,只伏侍母親,等他來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來,我自己修行去了。”說著,將一根玉簪,擊作兩段,“一句不真,就如這簪子!”說著,回房去了,真個竟非禮不動,非禮不言起來。
從尤三姐的這段起誓明志的剛烈和果決來看,她這次是認真的了。她膩味了賈珍賈蓉,不愿和這一對污濁之物混下去。她想要嫁人,想要從良,想要安安穩穩過日子。柳湘蓮的人品風貌,比賈珍賈蓉好了不知多少倍。她想嫁給他。
真是無巧不成書,賈璉在去平安州辦事的路上,恰好遇見了薛蟠、柳湘蓮二人,言談之間,柳湘蓮便有成家之意,賈璉心中暗自歡喜。他曾聽尤三姐說非柳湘蓮不嫁,所以趕緊推薦了自己的小姨子尤三姐。柳湘蓮聽說后,也沒有推辭,一口答應下來。賈璉還不放心,說“口說無憑”,一定要柳湘蓮留下一件定禮。于是,柳湘蓮將隨身佩戴的鴛鴦劍給了賈璉。尤三姐得了柳湘蓮的鴛鴦劍,連忙收了,掛在自己繡房床上,每日望著劍,自笑終身有靠。
殊不知柳湘蓮回到京都,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賈寶玉咨詢尤三姐的情況。當柳湘蓮聽賈寶玉說尤三姐與尤二姐是兩個尤物,還住在寧國府后說道:“這事不好!斷乎做不得。你們東府里,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干凈罷了。”寧國府確實是一個藏污納垢之地,但柳湘蓮仍然猶豫不決,他又向賈寶玉問起尤三姐的品行,寶玉笑道:“你既深知,又來問我做甚么?連我也未必干凈了。”寶玉這句話,既有與柳湘蓮賭氣的成分,也有對尤三姐言行的誤會。但這也怨不得寶玉,因為尤三姐在寧國府里的名聲確實不太好。這些更讓柳湘蓮堅信尤三姐亦非清白之人,所以決定退婚。
曾為了生存失身于人的尤三姐,只是想要一份屬于自己的愛情,想跳出寧府這個骯臟不堪的泥潭,她堅信柳湘蓮是可以把她救出泥潭的那個真命天子,她怎么也沒有想到柳湘蓮會悔婚。一朝夢碎,原來她敬仰的柳湘蓮也不過是須眉濁物而已,他定然也是別處打聽的消息,嫌棄她是淫奔無恥之流,不屑為妻,因此悔婚。所以,當柳湘蓮登門討還鴛鴦劍時,性情剛烈的尤三姐,如何能忍受這樣被誤解,這樣被無端地折辱,于是她想用生命和鮮血來洗刷自己的冤屈,證明自己的清白,明確自己的心志。
曹公用“揉碎桃花紅遍地,玉山傾倒再難扶”來表達自己對尤三姐之死的心痛。柳湘蓮見尤三姐死得如此慘烈,呆住不動,滿臉流淚,說道:“我并不知是這等剛烈賢妻,可敬,可敬。”柳湘蓮稱尤三姐為“賢妻”,說明他內心已經接受了尤三姐,也因此,他才那么決絕地告別紅塵喧囂,跟著跛足道人出家而去。
細想想,《紅樓夢》是大悲劇,尤三姐只是“千紅一窟”中的一紅。尤三姐之死不僅僅是因為柳湘蓮退婚,更是因為她看透了世間之情而了無生趣,唯有最后為自己保有一點尊嚴,才是“大解脫”!
往 期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