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老板馬斯克和朋友在美國合作建立了一個非盈利組織OpenAI,這家機構的定位是將最具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技術免費共享給所有人。而最近百度將AI核心技術語音識別合成接口免費開放,這兩件事的核心都是一個——通過免費共享手段,加速AI技術發展。
馬斯克和李彥宏順應了AI技術發展的大勢,但同時也對AI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市場沖擊。
特約撰稿丨竇毅
來源丨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非直接,但間接抄了科大訊飛們的底
百度將語音接口免費開放了,每個用戶每天可以對語音識別接口進行5萬次免費調用;對語音合成接口進行20萬次免費調用;語音喚醒,每個用戶3個自定義喚醒詞,支持每月導出3次。
很多AI應用技術和產品開發商,不需要自己開發語言識別和合成技術了,也不用再去購買其他第三方的專業技術,直接調用百度語音技術就成了。這一把抄底,就好像某動的4G基站資源完全對外開放了。
但是,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智能語音及語音技術廠商是最受傷害的。
訊飛自己做了20多年的語音技術研發,等到了人工智能發展初期,一躍成為最炙手可熱的AI企業,而今卻遭遇互聯網巨頭釜底抽薪,搶占地盤。以前,百度、搜狗等自行研發語音識別技術,只是做到你有我也有的事,訊飛由于起步早名氣大、有基礎和積累,依舊是專業技術領域的大牛。
但現在,百度這一免費,或許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百度覺得這塊業務沒希望了,放棄了,免費白給大家用去;另一種則是百度看準了地盤,要在這一領域深耕。顯然,情況不是前者。
可能很多網友有一個誤會,有些人認為:百度免費了訊飛的主業,會讓這家上市大牛公司面臨沒有收入的窘境。這些人做了一個不夠恰當的比喻,這就如同360當年主推免費殺毒的年代,抄底了如日中天的瑞星殺毒。的確,現在可能沒幾個90后還知道瑞星、江民了,而當時金山毒霸若不是及早轉型跟進,并引入了360棄將傅盛,恐怕也不會有今天的獵豹。
但是百度對科大訊飛的抄底不是這么簡單、直接的,這樣的理解有誤區。科大訊飛的主要利潤收益來自于教育教學、系統集成和電信增值服務等方面。而公司主打的語音識別市場一直是擴大用戶認知度的主要方式,收入基本為零。2015年,科大訊飛早將語音識別接口免費開放給第三方了,也就是做了和百度同樣的事。
但同樣的免費開放,百度做和科大訊飛來做,意義完全不同。
盡管訊飛也開發了人臉識別,但畢竟不是主業,也沒有更多的AI布局。可以說,語音是科大訊飛的核心,卻只是百度的一小部分。訊飛免費是探索通過第三方打開和豐富應用市場,從而通過海量應用找尋自己在語音領域的盈利模式;而百度免費是將基礎AI等技術開放,培養第三方AI領域新應用,從而控局AI市場。
為達目的,百度可以完全放棄單純語音領域獲利,而從在更廣泛的整合應用中獲利。這樣一來可真的要嚇死訊飛寶寶的股東們了。本來還在寄望訊飛語音市場有一個炸,結果發現4個2被倆貓干死了。
百度無意從底層技術、應用中獲利,對于從事基礎和底層AI技術的廠商就等于沒有了盼頭。原本最差還有機會倒在百度的懷抱里,成為AI市場的基礎設施一份子,但現在這個機會也沒有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科大訊飛等一批基礎和底層AI技術廠商最好快速倒戈到百度對手的平臺中。
百度手里還有一連串同花順子、各種三帶二
除了語音識別以外,人臉識別也是極其微妙的一項基礎AI技術。語音是機器人的一張嘴和一對耳朵,而人臉識別就是機器人的一雙眼。百度人臉識別接口目前是收費模式,但剛剛對價格做了一個很大的折扣,對開發者從調用量計費改為可包月收費模式。尤其是對于廣大中小業務開發者,幾乎等于免費。
我相信此時必有一批人臉識別技術開發者哭倒在廁所里。太痛苦了,就這么被抄了底兒。
“免費AI”——百度一箭雙雕。
語音識別是越用越準,人臉識別是越刷臉越精致的技術,百度開放這兩大基礎AI技術,讓大家都用起來,可以讓自己的這兩項基礎技術迅速成熟(普及)化,成為最好的語音和物體識別領域的大拿。
另外,各種豐富的應用輸入調用了百度技術,數據就順帶輸入到百度“體內”,百度成為了最了解AI發展的平臺企業,百度也就成了AI最潛在的整合者。
人工智能發展到最后的競爭階段,要求企業具有超強的垂直整合能力。例如超級機器人的開發,牽涉到大量系統、機電、光學、聲控等等全方面的技術整合,才能最終完成。百度利用免費AI推廣基礎技術,滲透到了各個行業應用中,很自然就用技術將這些領域串成了“糖葫蘆”。
其實,免費的語音和幾乎免費的人臉識別只是公眾表面看到的、能認出來的AI基礎應用。百度在AI領域抄底基礎和底層技術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已經將深度學習平臺PaddlePaddle面向廣大開發者開放了。
什么是深度學習平臺,就是讓使用它的應用開發人員無需關注底層技術細節,大大提高了人工智能應用的開發效率。在百度PaddlePaddle上,已經把搜索、圖像識別、語音語義識別理解、情感分析、機器翻譯、用戶畫像等多領域的技術開放給了第三方。
今天的百度依靠搜索掙錢,而通過Open開放的AI技術平臺,是在開搶明天中國AI領頭羊的位置。
Open是AI時代金主的殺手锏
人工智能不僅是未來最大的應用領域,也是當今最為復雜的商業化系統,已經不是一些個人、團隊或者一家中大型公司可以獨立完成的“產品”了。AI相關技術研發牽涉范圍廣、難度深、研發復雜度高、投入資金密集。
開放的AI研發一方面加速AI相關技術和應用的研發進度,另一方面減少浪費。很多已經成熟的基礎、底層技術有別人研發了,拿來就用,不必重復研發。這在目前AI發展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在AI市場,金錢很重要,可被應用和持續投資的AI技術,必須建立在足夠的運算能力之上,硬件投入從起步開始就很昂貴。AI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發展的深水區,就好像現在民間企業很難設計生產出飛機一樣,因為一個機型的設計你總要有一個很好的空氣動力學實驗室,沒有實驗條件,總不能讓設計師用畫筆就畫出一個飛機的設計吧?風洞實驗室很貴,所以不是一般投資可以做到的。
如美團、百度、阿里等都在開放自己的運算平臺給第三方,供他們利用BAT們采購的超級計算機研發設計新應用。但前提是,一切都要在它們的平臺之上。這里有很多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來應用范圍;機密的研發數據跑在了未來可能收購你的應用方地盤上等等。
未來不基于超級平臺去研發AI不太現實,不談數據,就純硬件問題上,有過一些歷史借鑒。大家看到語音識別方面科大訊飛很火,但是搜狗、百度、騰訊都各自在開發語言識別方面的技術。為什么有這樣的事情,為何不拿來主義?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巨頭們認為語音識別開發門檻兒降低了。科大訊飛20多年前起家做語音技術時,基于當時落后的硬件平臺開發,大部分技術用于優化設備,在更有限的運算能力下,提高了識別率。
但現在環境變了,高運算能力,讓很多新開發者不再考慮優化問題,得以快速接近了訊飛的語音識別率。從目前語音識別市場的例子,我們也能知道,AI開發者絕不能因陋就簡,用便宜硬件優化開發AI,去繞大圈子。
AI時代,BAT關系調整,百度可能會快速處理攜程和愛奇藝等資產
解讀市場到這一步,我們應該已經能清晰地認識到,百度AI戰略最大的商業價值就是讓百度AI底層和基礎技術被更多應用方使用。在BAT競爭格局方面,騰訊和阿里都比百度更有優勢,尤其是騰訊投資很成功,目前在大多數AI最潛在的應用都在騰訊和阿里、小米雷系手中。
百度已經和雷系言和,下一步把騰訊和阿里從商業競爭關系,轉為合作關系就更為重要了。在人工智能商業中,百度某種程度上會退到互聯網產業中的Oracle、BEA的角色,放棄或盡量少做應用。
搜索領域的入口地位無法撼動,還要加強并持續成為百度的現金牛。無人駕駛,這塊兒是百度新興的應用,目前處于領先地位,且目前這一領域的競爭不明顯。其實百度剩下要處理的資產,主要就是愛奇藝和攜程了。
處理去哪兒網的過程中,百度對稱雄OTA信心已經喪失,換到攜程是最大股東,但百度對攜程沒有控制力。一個證據就是,如果百度能管攜程,那早把想解決的糯米打包裝進去了。攜程與騰訊系的美團點評、阿里飛豬都有競爭。對于百度和AT合作很不利。攜程能給百度帶來的意義和AI戰略相比,九牛一毛。所以百度退出攜程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再說視頻方面,愛奇藝還處于虧損階段,由于購買版權的投入已經嚴重拖累了百度的財報。而且最近幾年競爭,愛奇藝和優土沒有拉開和保持住自己與騰訊視頻的優勢,反而被騰訊視頻追上。騰訊系的娛樂能力,本就比阿里和百度強出不是一星半點。
愛奇藝在馬東離開后,內容能力一直在退步。愛奇藝在百度系內活得也不快樂,至少不在百度主要精力范圍內。
李彥宏宣布百度“ALL IN AI”戰略后,百度總裁陸奇就提出了“主航道”和“護城河”的概念:百度的未來是主航道指信息流和人工智能兩大業務;護城河是指能夠讓主航道業務航行更穩健的業務,比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地圖。而愛奇藝、百度糯米等既不是主航道又不是護城河的資產,就可能進入“關、停、并、轉”的范圍。
此外,AI時代,硬件的作用開始超過軟件,如不出所料,百度會將撤出獲得的資金投資到AI芯片、硬件等領域。
按照百度的規劃,自己要成為AI時代的IBM、Oracle、BEA,而讓阿里、騰訊成為應用領域的合作伙伴,可能才是最理想的狀態。百度會盡量減少自己在應用領域和其他互聯網公司的競爭,但未必能真的直接拿到阿里和騰訊大門的準入證。不過從京東、美團點評、滴滴、小米等介入,甚至是更廣泛的傳統行業的介入來看,百度還是有很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