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懂懂筆記
5月15日,李彥宏與樊登的《家·書》直播中,兩人中間的圓桌C位上,擺放著一臺小度智能音箱。能在百度啟動的“知識直播”重要節點中獲得如此殊榮,也體現出小度目前在百度內部的重要程度。
畢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向遲鈍的百度,在C端市場為數不多的成功嘗試之舉,當屬小度智能音箱了。
在市值和股價不斷下滑,甚至一度淪為新一代互聯網公司的市值計量單位后,百度也需要一個成功的C端項目來證明自己AI戰略的意義。尤其是作為智慧家庭的重要入口,小度必須要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而當國內智能音箱市場三分天下格局呈現之后,小度智能音箱的挑戰才真正開始。
有銷量有市場,價值呢?
2017年,國內智能音箱風口涌現,一時間幾乎所有的IT大廠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產品,整個市場堪稱“百箱大戰”。
但是風口來得很快,去得也更快。2018年智能音箱市場份額逐漸向頭部企業集中,到2019年整個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已經形成了阿里、百度、小米三足鼎立的情況。其中,起步較晚的百度顯得尤為引人注目,畢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其已錯過了太多的風口。
根據IDC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出貨量報告顯示,去年整體市場出貨量為4589萬臺,同比增長109.7%。其中排名前三的天貓精靈(阿里)、小度(百度)和小愛(小米),年度出貨量分別為1561萬、1490萬臺和1130萬臺。三家之和,占據了近91%的市場份額。
而在IDC最新發布的2020年Q1國內智能音箱市場調研數據中,阿里以 371萬臺的銷量位列第一,市場占有率35.2%;百度、小米分列二、三位,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0.9%和30.4%,兩者差距非常接近。
市場占有率擺在這里了,那么這些數字對于上述三家企業意味著什么?
圈內人都知道,智能音箱本身并不是個賺錢的生意,它的價值在于成為“入口”之后,對于企業AI戰略的支撐。可以看到,“天貓精靈”是要成為阿里智能家居網絡的控制中樞,它的背后是天貓、淘寶、支付寶帶來的應用場景,以及阿里云、智慧城市和AIoT等業務版塊的想象空間;“小愛同學”是小米及其生態鏈企業AIoT生態的入口,而且承載著小米業務互聯網化的重任;“小度小度”的背后呢,搜索引擎、線上營銷還是其他商業閉環?
綜合來看,智能音箱產品的發展門檻主要來自兩點:一個是技術一個是生態。回看2017年那些進入智能音箱市場之后又悄然離場的企業,大多數都是受限于這兩點。
而以技術為導向的百度,在智能音箱相應的技術上是領先的,這也是它能后發先至并獲得較好市場份額的重要原因。相關智能音箱行業資深人士對懂懂筆記表示:“智能音箱的核心技術是自然語言的處理和云計算。在這方面百度確實有較好的積累,之前很多企業推出的智能音箱,核心技術的提供方都是百度,例如蘇寧的小biu就是通過百度DuerOS的DCS協議,接入了DuerOS開放平臺的。”
可以說,小度在語音交互上的使用體驗值得肯定。但智能音箱從誕生一刻起就注定不是單兵作戰的設備,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就是家庭IoT生態的控制中樞。而百度在IoT生態的打造方面并不順利,對比阿里、小米、百度三家智能音箱在智能硬件設備的互聯互通方面,可以清楚看到阿里和小米所具備的明顯優勢。
從智能家居這一角度來分析,目前發力5G+AIoT的小米在生態打造上愈發成熟。根據小米2019年度財報數據顯示,去年小米IoT和生活消費產品業務的營收占比,已經接近總營收的三分之一;2020年第一季度,米家APP月活達到4000萬,總設備數達到2.52億臺,在疫情影響之下,相關業務營收保持了7.8%的增長,達到130億元人民幣。
2020年初雷軍曾在全員信中表示,未來5年內在“5G+AIoT”戰場至少要投入500億元,僅從現階段普通用戶的準入門檻、便利性以及使用體驗來看,小米智能家居生態(包含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確完勝其他競爭對手。
而在智能語音交互、云計算技術實力上不遜于百度的阿里,目前采用的思路與巨頭亞馬遜更為接近:先建立自己的語音智能交互功能應用場景(天貓精靈),再源源不斷地集成或者合作推出智能家居產品,豐富用戶的使用體驗。
相對于百度和小米,阿里的天然優勢就是電商大數據的積累。基于龐大的電商數據,加上強大的云計算能力,阿里不僅保持了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勢,而且在平臺開放(集成第三方企業)方面動作也非常迅速。目前包括海爾、格力、科沃斯、奧克斯等家電企業都已經接入天貓精靈,其還與家電企業推出聯合定制產品用以豐富AIoT生態。在今年5月20日,阿里方面還宣布要投入100億元,孵化出10個類似米家這樣的智能硬件品牌。
反觀小度,近兩年在通過價格補貼、技能付費打造、開發者補貼等舉措后,小度拿下了行業亞軍的驕人成績。但是從小度音箱APP的家居設備選項中可供選擇的品牌和型號來看,相較前兩家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另外,小度雖然開拓了大量富媒體資源(官方數據為幾萬個付費單品),但從財報中幾乎很難看到這些內容生態和營收模式為百度帶來的明顯成效。
至少從2019年度的財報數據來看:在線廣告收入占營收比重高達72.7%,而包含云服務、智能設備在內的其他收入占比為27.3%,說明百度營收結構長期單一的局面仍未得到有效解決。聯想到小度產品線目前在智能家居、IoT生態建設方面并未給出明確的戰略目標,與其年出貨量近1500萬臺機及30%市場占有率的數據相比,這樣的生態建設顯然很難令人滿意。
廣告、會員能否成就商業化?
當然,相對于2018年度,百度在云服務、智能設備等收入的占比還是有所提升的,2018年同期,這一數字是19.9%。但是從19.9%增長到27.3%,并未讓外界看到更多的成長性,尤其是在與阿里、騰訊在收入結構變化及多元化發展上進行對比后,這樣的“增勢”更會被資本市場忽略。
有分析觀點認為,小度智能音箱的很多價值目前尚未被挖掘出來,例如搭載DuerOS成為家庭常備硬件之后,對愛奇藝、搜索、視頻等流量的提升會有重要意義,另外接入更多互聯網服務也會有更大的想象空間。這種可能的確存在,但是這需要一個前提:成為家庭常備硬件,并且要真的有用戶用起來。
通過低價銷售的方式確實可以獲得大量用戶,但如何讓用戶在經歷對智能音箱的新鮮勁之后,仍然能夠保持高頻率的使用,是各大互聯網巨頭AI戰略的重中之重。
一個成熟、好用的IoT生態,是保證用戶始終高頻使用的重要方式。或許現階段小度智能音箱的用戶會發現,通過這個入口之后等待他們的并不是擁有任意選擇的廣闊IoT生態,更多時候只是一個計時器或者查詢天氣的藍牙音箱,會有怎樣的感受?
有多少智能家電產品可以與之連接?有多少互聯網應用能被經常使用?又有多少應用真的“黏”住用戶,讓他們高頻次的使用?
至少在和智能家電企業的協同來看,包括小米、阿里、百度在內的智能音箱產品,目前誰都沒有絕對的優勢。一位傳統家電行業的資深人士向懂懂筆記表示:“家電企業內部在做智能家居集成時,并不會固定與某一家智能音箱相匹配(不存在排他性),家電企業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兼容更多的智能音箱,接入更多的IoT生態中,這樣用戶和企業的選擇權才會更加寬泛,市場前景也更好。”
顯然,在應用場景方面各家智能音箱的“掙錢能力”還都是未知。
既然賣音箱本身不賺錢,目前小度本身也沒有完善的IoT生態來帶動新的消費形式,那么商業化的發展方向在哪呢?畢竟任何一個項目最終都是要賺錢的。與前兩家不同,百度將小度產品的商業化重點放在了內容上。
去年5月升任百度副總裁的生活事業群組(SLG)總經理景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談及小度的商業化之路:“小度不急于商業化,但未來會嘗試會員制,因為用戶現在對會員制已經比較認可了。”
會員制的前提是需要足夠豐富的內容,除了語音,屏幕更是呈現內容的必備要素。早在2018年3月,百度就率先推出了首款屏幕智能音箱“小度在家”。但是,加上一塊小屏并不是制勝要素。
在內容建設方面,從視頻到音頻再到內容服務,百度一直在讓小度音箱上面的小屏承載著更多內容。內容自然不能永遠免費,但是在傳統線上視頻、音樂平臺的會員制都未見成效之時,未來用戶對于智能音箱平臺的會員制付費熱情,恐怕更有待考量。
特別是那些因為補貼或者其他低價渠道而獲得小度智能音箱的用戶,后期轉化為付費制會員的可能性并不會太高。而從用戶體驗來看,目前一些視頻和音頻內容也無法在加入會員之前獲得,至于時不時蹦出來的會員購買提示框顯然也不夠友好。
除了內容收費,百度方面還曾透露過會根據不同的品牌屬性,進行深度定制廣告的商業模式。如果發力在這方面,無疑是兜兜繞繞又回到了百度的老本行上。
無論是什么廣告,肯定會犧牲一定的用戶體驗。雖然為了追求商業化,在智能音箱產品的用戶界面加入廣告無可厚非,但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尺度,不要讓小度那塊本就擁擠的屏幕變成廣告展示屏,是百度SLG事業群需要仔細考慮的。畢竟在貼吧等百度系的應用產品中,廣告內容的把控一直做得就不太理想。
目前,小度會員的價格是128元一年,這一價格大概率是無法覆蓋其所提供的內容成本的。雖然景鯤曾經說過不著急商業化,但當市場格局基本穩定,對于這塊業務的KPI考核里或許就要加上盈利任務了。未來小度生態平臺的內容如何補充?會員收費是否會漲價?硬件成本是否能控制好?這些因素都是小度團隊正在面對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結束語】
小度音箱是百度有史以來第一個成規模的面向C端市場的智能硬件項目,但它不能像百度搜索那樣躺著賺錢,更多時候這塊業務還處在賠錢階段。如今,國內智能音箱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定,在市場規模和銷量之外,阿里、百度、小米都在考慮智能音箱能夠為自己帶來哪些營收上的回報(或者生態方面的助力)。這一點,才是智能音箱下半場真正的競爭關鍵。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今市值始終徘徊在400億美元上下的百度,不僅無法和曾經并駕齊驅的阿里、騰訊相比,甚至正在被美團、京東、拼多多(包括未上市的字節跳動)等后起之秀超越。這其中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小度,但是至少在AIoT這個大勢面前,相對于阿里和小米的生態布局,“技術男”小度也該抓緊思考如何補齊自身的短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