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世界睡眠日留念。本文分為異態睡眠、神經科常見疾病睡眠障礙、PD的睡眠障礙。
異態睡眠的分類
神經系統疾病與睡眠障礙 主要涉及TAU蛋白病,突觸核蛋白病,卒中和ALS、MG和MSA
睡眠產生機制:
結構的破壞,如果大腦中雙側藍斑核2/3區域遭到破壞,腦內的相關神經遞質減少,導致睡眠-覺醒系統發生異常,進而出現睡眠 障礙等表現。下丘腦 的視前區損害是與睡眠有關的。此外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參與睡眠障礙的發生 。此外,晝夜節律周期、睡眠環境、軀體疾病、精神神經因素均可引起。
失眠的危害:
長期睡眠障礙會引起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癌癥,認知功能的損傷(如智力、記憶力和分析 能力下降)。和神經系統疾病互為因果。
阿爾茲海默病與睡眠障礙:
40% ~80%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睡眠-覺醒節律紊亂、日落綜合征等。安理申和美金剛等藥物以及 體育鍛煉都可緩解 。
腦卒中與睡眠障礙
出血性腦卒中患者較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更易發生;前循環缺血患者較后循環缺血患者更易發生睡眠障礙。腦卒中患者伴有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早醒、睡眠倒錯等。睡眠障礙不利于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容易復發。
腦小血管病與睡眠障礙
有研究表明,腦小血管病認知功能障礙程度和睡眠障礙正相關。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失眠、睡眠-覺醒節律障礙、睡眠周期紊亂等幾種類型。
焦慮抑郁與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患者焦慮抑郁率顯著增加,包括失眠、睡眠過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 征和不寧腿綜合征。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問題可能發生在焦慮抑郁疾病之前,睡眠障礙是焦慮抑郁潛在的危險因素。丹麥的一項研究發現,患有任何類型的睡眠障礙患者診斷為焦慮抑郁的風險高于正常人2 .33倍。
PD的異態睡眠
包括快速眼動睡眠期行為障礙、覺醒障礙和睡眠相關運動障礙;覺醒障礙則可分為白天過度嗜睡和睡眠發作,睡眠相關運動障礙包括不寧腿綜合征和周期性腿動。
RBD:
普通人RBD的患病率為 0.35% ~ 0.80%,而帕金森病患者則為 38% ~ 56%,伴RBD者病程進展更迅速、早期擬多巴胺類藥物治療劑量更大、運動并發癥自主神經功能損害更常見,更易發生抑郁癥狀和認知功能減退。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癥狀類型而言,伴RBD患者多以非震顫型為主要發病類型。有18% ~ 22%的帕金森病患者RBD可發生于運動癥狀出現前 3 ~ 13 年。
白天過度嗜睡及睡眠發作:
帕金森病 患者白天過度嗜睡的患病率為 15.80% ~ 74%, 年發病率為 6%。白天過度嗜睡可出現于帕金森病 運動癥狀發生之前。帕金森病白天過度嗜睡可能與高齡、病程長及應用多巴胺受體激動藥有關。應用擬多巴胺類藥物的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發生;而且存在白天過度嗜睡的帕金森病患者病情更嚴重,左旋多巴治療時間更長,認知損害、幻覺和抑郁癥狀發生率更高。服用多巴胺受體激動藥的帕金森病患者可突然發生不可抗拒的短暫性睡眠,應該注意風險。
不寧腿綜合征和周期性肢動:
帕金森病患者不寧腿綜合征發生率為 7.89% ~ 24%,周期性腿動則高達 30%。不寧腿綜合征(RLS)主要發生在睡眠初始階段或試圖入睡時,是在靜息狀態下出現的下肢難以描 述的不適感,通過運動下肢可以部分或完全緩解癥 狀。周期性腿動則是睡眠過程中出現的周期性、 發作性、刻板性的肢體運動,以下肢多見,其診斷標準為4~90秒連續出現4次或4次以上上述動作,每次持續 0.50 ~ 5 秒,間隔20 ~ 40 秒,呈反復出現的周期性肢體連續運動。
文獻:
[1] 王傳蕾, 劉春梅, 朱建楠等. 異態睡眠的診治.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8. 46(08): 890-891+880.
[2] 侯博宇, 范鷹. 睡眠障礙與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的關系.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0. 22(03): 329-331.
[3] 張淋源, 劉軍, 陳生弟. 帕金森病異態睡眠.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 2013. 13(08): 68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