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兩又同齊
故事一
相傳,有一對父子冬天在鎮(zhèn)上賣便壺,父親在南街賣,兒子在北街賣,不一會,兒子的地攤上有了看貨的人,其中一個人看了一會,說到:'這便壺大了些。”那兒子馬上接過話茬:’大了好啊!裝的尿多。”人們聽了,覺得很不順耳,便扭頭離去。在南街的父親也遇到了顧客說便壺大的情況。當(dāng)聽到一個老人自言自語的說“這便壺大了些"后,父親馬上笑著輕聲地接了一句話:'大是大了些,可您想想,冬天夜長啊!”老人聽后會意地點(diǎn)了點(diǎn)頭。繼而掏錢買走了便壺。
啟示:以認(rèn)同的態(tài)度拉近與客戶的距離,然后以委婉的方式提醒客戶潛在的好處。
有的時候委婉比直接更能達(dá)到不錯的效果,直言不諱很好,但一定任何場合都行得通。
故事二
據(jù)說在某國的教堂內(nèi),有一天,一位教士在做禮拜時,忽然熬不住煙癮,便問他的上司:’我在祈禱的時候可以抽煙嗎?”結(jié)果,他遭到了上司的斥責(zé)。
然后又有一位教士,也發(fā)了煙癮,卻換了一種口氣問道:'我抽煙的時候可以祈禱嗎?’上司竟然莞爾一笑,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
啟示:抓住對方在乎的,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進(jìn)而達(dá)到自己的目的,
我在祈禱的時候可以抽煙嗎?--強(qiáng)調(diào)的是抽煙,在祈禱的時候抽煙顯然是對上帝的不尊重,而對方最在乎的是虔誠的祈禱,
我在抽煙的時候可以祈禱嗎?--意思是抽著煙都還惦記著任務(wù),達(dá)到對方滿意。
同樣的一個要求和動作。不同的表達(dá)就會有不同的效果。看來我們要回頭好好學(xué)習(xí)語法知識。
故事三
在某個周末,有許多青年男女佇立在街頭,他們中間有不少人是等待與情侶相會的,有倆個擦鞋童,正高聲吆喝著以招攬客人,
其中一個說:'請坐,我為您擦擦皮鞋吧,我會把他們擦得又光又亮。”
而另外一個卻說:’約會前,請先擦一下皮鞋吧。“
結(jié)果,前一個擦鞋童攤位前顧客寥寥無幾,而后一個擦鞋童的吆喝聲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個個青年男女紛紛讓他擦鞋。
啟示:說話抓住對方的心理需求,說到對方的心坎上,
'請坐,我為您擦擦皮鞋吧,我會把他們擦得又光又亮。”--只是強(qiáng)調(diào)自己的技能。跟對方無直接關(guān)系。
’約會前,請先擦一下皮鞋吧。“--強(qiáng)調(diào)對方的形象問題,跟對方有關(guān)。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在這充滿溫情的時刻,誰不想干干凈凈,大大方方的給對方留下個好印象,
故事四:
有倆個小和尚為了一件小事爭執(zhí)不休,互不相讓,第一個小和尚怒氣沖沖地去找?guī)煾翟u理,師傅心平氣和地聽完他的話之后,鄭重其事地對他說:'你是對的!’于是第一個小和尚得意洋洋的跑回去宣揚(yáng),第二個小和尚不服氣,也跑過來找?guī)煾翟u理,師傅在聽完他的敘述之后,也鄭重其事地對他說:'你是對的!”當(dāng)?shù)诙€小和尚滿心歡喜地離開后,一直跟在師父旁邊的第三個小和尚終于忍不住了,他疑惑不解地向師父詢問:’師父,您平時不是都教我們要誠實(shí),不可說違背良心的話嗎?可是您剛才卻對兩位師兄都說他們是對的,這豈不是違背了您平日的教導(dǎo)嗎?“師父聽完之后,不但毫無怒色,反而微笑地對他說:'你是對的!”第三位小和尚此時才恍然大悟立刻拜謝了師父。
啟示: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勝心,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 不必過于糾結(jié)誰對誰錯,倒不如順?biāo)饲椋瑵M足對方的戰(zhàn)勝欲。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