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兩又同齊
有同學在朋友圈說:突然發現有時候一個人,可以盯著一個地方發呆好久,等回過神來才發現看的不是風景,具體看什么,自己也不清楚。。
聚會的時候,有同學說,“回到老家后,最大的幸福就是在這個時候再也不用擠火車了,我可以自己騎著電動車一會就到家。。
有同學說:“我也想回來了,主要是感覺在外面舉目無親,一切都得靠自己, 剛畢業的時候立志一定要留在外面,現在卻總是覺得還是回家好。。
有同學說:'真羨慕你們可以飛走,飛起來,還能飛回來, 至少也飛過,不像我一直都沒有往外飛,也不知道外面到底怎么樣。。。
我說:其實,人都有一種對過去的懷念,或是地方,或是自己未曾嘗試過的,或者已經嘗試過的事情,就像回到老家,可能我們看到的已經不再是我們小時候的模樣,甚至一點也沒有原來生活過的氣息,但是當你到達這里,一種親近的情愫就會涌上心頭,其實我們想念的不是具體的一個事物,而是一種自我感情的鏈接。
其實不管是走到哪里,是留在這,還是飛到遠處,我們最終依靠的還是自己。只是有時候會覺得離親人的現實距離近一些,自身會莫名的提高安全感的感覺而已,其實大家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到具體的事情上,可能誰也指不上,誰也幫不上誰的忙。
有同學踏上返航的旅途,感慨道:家鄉容不下肉體,他鄉容不下靈魂。。
有時候我在想, 所謂的故土,可能不僅僅是我們從小生活的地方,它應該包含著我們去過或者居住過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城市?;蛟S當下我們覺得活得很艱辛,但是當你再過十年回望的時候,當下的此刻也是值得回憶并且也是值得侃侃而談的資歷。
就像那天與小兒同學的媽媽聊天,這個媽媽來自黑龍江,她的老公祖籍山東,老公在山東長大,現在公婆以及全家都在安徽定居,但是他們卻在我們小縣城工作, 并且孩子也在這邊出生上學,所以你說她的故鄉是哪里呢?是黑龍江,是山東,是安徽,還是我們這里呢?或許,我們更應該說處處都是她的故鄉,都有她成長的身影。
就像開頭同學凝望某處的發呆現場,看似是看風景,其實看的是自己的過往種種,自己的,周圍人的,過去,現在,以及將來, 當回憶不斷的充斥我們腦海的時候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或許我們已經不再年少,開始變得成熟而且睿智,我們已經開始學會了總結與反思,只是還尚未踏上新的征程。
網上有刷爆的一段話:當我從老家的插座上把充電器拔下來的那一刻,我知道再回去可能就得是下一個新年,下一個月,或者下一個星期了,感官這種東西是有記憶的,每一次聽到熟悉的方言,聞到熟悉的氣味,見到熟悉的景物,思緒一下就被拉到很久之前的某一天,那個裂縫打開,回憶就那么灌了進來。
小時候覺得煙花那么大,那么絢爛,可以蓋住整個天空,長大后卻才發現它蓋住的只是那個終日無所事事,心安理得的童年。小時候我們會因為正月十五的月亮跟著誰走而爭執的不可開交,都覺得自己才是那月亮的追隨者,我們帶著天上的月亮奔跑在大街小巷,長大后才發現其實是月亮包容了每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童年。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想去更遠更廣闊的地方,遇見更加美好的事物,和更自在的靈魂,直到有一天,你拖著疲憊的皮箱,在不平整的水泥路上,鋃鐺作響。終于明白,老家才是治愈疲憊生活的唯一解藥。、
而且也深深地體會到: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他鄉縱有當頭月,不敵故鄉一盞燈。
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是問嶺南安不好?吾心安處即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