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瓦件類: ( 見圖)。
( 1) 板瓦: 又稱底瓦, 凹面向上, 逐塊壓疊排放, 用于屋面。板瓦沾琉璃釉不少于全部瓦面的2 / 3。
( 2 ) 續折腰板瓦: 用以連接折腰板瓦與板瓦。
( 3 ) 折腰板瓦: 用以過壟脊部板瓦, 瓦面全部上釉。
( 4) 滴水: 又名滴子。在板瓦前加有花紋圖案的如意形滴唇。用于瓦壟溝底端部, 外露的部分上釉。
( 5 ) 平面滴子: 用于水平天溝底瓦端頭。
( 6 ) 滿面磚: 黃色者稱滿面黃, 綠色者稱滿面綠。用于圍脊(又稱博脊) 的最上部。用以遮蓋圍脊與圍脊仿間的空隙。
( 7 )合角滴子( 或稱割角滴子、咧角滴子) : 用于出角的轉角處。
( 8) 蝗螂勾頭( 又稱為蝗螂溝頭) : 用于翼角前端, 割角滴子之上。
( 9 )博脊瓦: 用于博脊最上部。
( 10 ) 釘帽: 用于勾頭之上遮蓋固定勾頭的瓦釘。有饅頭形和塔形兩種。
( 11) 筒瓦: 用于作蓋瓦壟, 復蓋兩列板瓦的縫隙之上, 又稱蓋瓦, 一端作熊頭與另一塊簡瓦連接。
( 12) 羅鍋筒瓦: 用于過壟脊(元寶脊) 上部。
( 13) 續羅鍋筒瓦: 用于羅鍋筒瓦與筒瓦之間, 一端作有熊頭。
( 14 ) 蹬腳瓦: 相當于圍脊扣脊瓦, 置于圍脊筒上沿, 承接滿面磚。( 巧) 勾頭(又寫作溝頭、又稱勾子、貓頭等) : 用于蓋瓦壟端部, 置于滴水之上。上置瓦釘和釘帽固定。
( 16 ) 抓泥勾頭( 圖示為反面) : 內有“ 膽” ,石勝鐵絲固定。
( 17 ) 鏡面勾頭( 直房糖) : 瓦當下沿為平口, 且無紋飾, 用于水平天溝蓋瓦端頭。
( 18 ) 方眼勾頭: 用于翼角俄脊端部、仙人之下。
( 19 ) 蝗螂勾頭的又一種形式: 以前多為第( 8 ) 種的式樣, 近代生產改作此種形式。
( 20 ) 滴形勾頭( 又稱凸龍勾頭) : 將勾頭瓦當做成滴水形。
( 21 ) 斜當溝(又寫作斜當勾、斜擋溝、雁翅當勾) : 用于龐殿脊、俄脊、角脊下部瓦壟之上。
( 22 ) 撞尖板瓦: 用于攢尖屋面與寶頂連接處的板瓦。
( 23 ) 割角板瓦(又稱搭角板瓦、咧角板瓦) :用于翼角哉脊兩側與脊相接的底瓦。
( 24 ) 平面當溝( 或圓當勾) : 正當溝的一種,用于攢尖屋面與寶頂相接。
( 25 ) 羊蹄勾頭: 用于屋面窩角天溝兩側瓦壟的勾頭。
( 26 ) 正當溝(又寫作正當勾、正擋溝) :用于正脊下部與瓦面相接處。
( 27 )托泥當溝: 用于歇山垂脊端的下部,與瓦面相接處。
( 28 )吻下當溝 又稱吻厘 當溝 : 用于正脊大吻吻墊之下
( 29 )元寶當溝 又稱山樣當勾 : 用于過壟脊 元寶脊 下部與瓦面連接處。
( 30 )過水當溝 : 用于屋面脊中出水口處的當溝。
( 31 )遮朽瓦 : 用于翼角端, 割角滴子之下,套獸之上。
( 32 ) 瓦口: 琉璃制的瓦口, 用于非木制連檐瓦口處。
( 33 ) 斜房槍( 又名斜盆沿) : 用于斜天溝兩側, 羊蹄勾頭之下。
( 34 ) 天溝頭: 窩角天溝之滴水。
( 35 ) 天溝頭: 天溝端部帶滴唇的部件。
( 36 ) 天溝頭: (同上)。
( 37 ) 天溝筒: 天溝呼喲部件。
( 二) 脊件類:
( 38 ) 通脊( 正脊、俗稱正脊筒子) : 用于作五樣瓦料以下房屋的屋頂正脊。
( 39 ) 赤腳通脊(簡稱赤脊) : 用于四樣以上正脊。
( 40 ) 黃道: 與赤腳通脊相接配合。
( 41 ) 大群色: 又稱相連群色條, 簡稱相連( 意將兩面群色條連成整體) , 用于黃道以下。
( 42 ) 群色條: 用于五樣至七樣瓦料房屋的正通脊之下。
( 43 ) 押帶條(又名壓帶條、壓當條) : 用于正脊群色條(或大群色) 之下, 正當溝之上。或用于垂脊兩側。
( 44 ) 羅鍋壓帶條: 用于卷棚( 圓山) 箍頭脊兩側頂部。
( 45 ) 平口條: 用于垂脊內側。
( 46 ) 羅鍋平口條: 用于卷棚( 圓山) 箍頭脊內側頂部。
( 47 ) 垂脊漢叫垂通脊、俗稱垂脊筒子)。用于俄脊者, 稱為俄脊或岔脊筒子, 垂脊筒與斂脊筒外觀相同, 僅端部角度稍有變化。俄脊高為同一建筑垂脊的九扣。此件用于懸山、
硬山、歇山垂脊、歇山俄脊、重槍角脊及房殿脊。常用于七樣以上瓦料的房屋。
( 48 ) 脊頭(垂脊頭) : 用于無獸頭的垂脊端部。
( 49 ) 垂脊搭頭: 用于垂脊與獸座接合處。
( 50 ) 垂脊俄尖( 簡稱俄尖) : 用于垂脊與正吻連接處。
( 51 ) 俄脊割角: 用于歇山俄脊與垂脊連接處。
( 52 ) 俄脊割角帶搭頭: 用于歇山俄脊。一端與垂脊相接, 另一端接俄獸座。
( 53 ) 垂脊燕尾(簡稱燕尾) : 用于攢尖建筑垂脊與寶頂連接此
( 54 )燕尾帶搭頭用于重檐建筑角脊, 燕尾接合角吻, 搭頭接獸座。
( 55 ) 羅鍋垂脊: 用于圓山箍頭脊頂部。
( 56 ) 續羅鍋垂脊: 用于圓山箍頭脊, 接羅鍋垂脊筒。
( 57 ) 博脊: 用于重檐建筑圍脊(又稱博脊)。一面外露有釉, 一面為無釉平面, 砌入圍脊內。
( 58 ) 承奉博脊連磚( 簡稱承奉連) : 一面荊撇, 一面為無釉平面, 用于完五樣以上瓦料大房的歇山博脊(也用于圍脊)。
( 59 ) 博脊連磚: 用于完六樣以下瓦料歇山建筑的博脊, 一面帶釉, 一面為無釉平面。
( 60 ) 大連磚: 外觀線道同承奉博脊連磚,兩面帶釉(又有人稱其為承奉連磚) , 用于墻帽或小形建筑瓦面的正、垂脊、角脊等。
( 61 ) 俄尖大連磚: 當大連磚用作垂脊時,用于與吻獸接合處。
( 62 ) 燕尾大連磚: 作用同垂脊燕尾。
( 63 ) 合角大連磚: 作用同垂脊割角。
( 64 ) 燕尾大連磚帶搭頭: 作用同垂脊燕尾搭頭。
( 65 ) 大連磚帶搭頭: 作用同垂脊搭頭。
( 66 ) 合角大連磚帶搭頭: 作用同垂脊割角帶搭頭。
( 67 ) 三連磚: 用于定七樣瓦件以上房屋的虎殿脊、俄脊、角脊獸前部分, 也用于八、九樣瓦件( 如門樓、影壁) 建筑的獸后部分。線型同博脊連磚顯見面。
( 68 ) 燕尾三連磚, 作用同垂脊燕尾。
( 69 ) 燕尾三連磚帶搭頭: 作用同垂脊燕尾搭頭。
( 70 ) 合角三連磚: 作用同垂脊割角。
( 71 )三連磚搭頭: 作用同垂脊搭頭。
( 72 )合角三連磚帶搭頭: 作用同垂脊割角搭頭。
( 73 ) 小連磚: 外觀比三連磚少一道線。當小型建筑(用八、九樣瓦料者) 用三連磚于俄脊的獸后部分時, 其用于獸前。
( 74 ) 掛尖(博脊尖) : 用于博脊兩端, 隱入排山勾頭、滴子之下。
( 75 ) 垂獸座: 用于歇山垂脊端獸下。
( 76 ) 獸座(或截獸座) : 用于垂、俄脊獸下。
( 77 ) 蓮座(又稱連座) : 將獸座與垂脊搭頭做在一起, 另一端可與垂脊平接。
( 78 )摔頭: 用于俄脊( 或房殿脊、角脊)端部, 方眼勾頭之下, 有花紋裝飾。
( 79 ) 捎頭( 又名扒頭、捎扒頭) : 用于摔頭之下, 有紋飾。
( 80 ) 咧角摔頭: 用于硬山、懸山的垂脊端部。
( 81 ) 咧角捎頭: 與咧角神頭連用。
( 82 ) 三仙盤: 用于瓦件御、、九樣的俄脊頭部代替摔、躺頭。
( 83 )披水磚: 用于披水排山脊下, 山墻博縫之上。
( 84 ) 披水頭: 用于披水頭舔
( 85 ) 吻座: 用于正脊端部墊托正吻。
( 三) 飾件類:
( 86 ) 正吻(又叫大吻、龍吻, 俗稱吞脊獸):用于正脊兩端。其小件用整塊, 大件分塊, 二樣吻多至十三塊。正吻附件有劍把嘆叫劍靶)、背獸。
( 87 ) 劍把: 插入吻上背部固定, 上為五股云圖案。
( 88 ) 背獸角: 插入背獸上部。
( 89 ) 背獸: 插入正吻后部。
( 90 ) 脊獸( 俗稱獸頭) : 用于城防建筑正脊兩端, 嘴頭向外; 用于垂脊者稱垂獸, 用于俄脊者為截獸( 也稱俄獸) , 上附獸角。
( 91 ) 套獸: 套于子角梁端部。
( 92 ) 仙人: 用于俄脊或慶殿脊、角脊、垂脊端部, 置于方眼勾頭之上
( 93 ) 龍: 走獸之一( 走獸又稱蹲脊獸,俗稱小跑)。用于俄脊或龐殿脊、角脊、垂脊上, 仙人之后。
( 94 ) 風: 走獸之一。
( 95 ) 獅: 走獸之一。
( 96 ) 海馬: 走獸之一。
( 97 ) 天馬: 走獸之一。
( 98 ) 押魚: 走獸之一。
( 99 ) 狡倪( 俗稱披頭, 取其形象之意)。走獸之一。
(100) 解劣: 走獸之一。
(101) 斗牛: 走獸之一。
(102) 行什: 俗稱“ 猴“ 。用在最后。
(103) 刃合角吻: 用于重槍建筑圍脊轉角或帶陰角建筑的圍脊窩角。故分陽合角吻和陰合角吻( 見插頁一照片5 )。
(105) 合角獸: 用于城防建筑重檐圍脊。當正脊用脊獸時、圍脊則用該件(見插頁一照片1 )。
(106) 合角劍把: 用于合角吻之上(見插頁照片)。
(107) 獸角: 用于脊獸之上。
(108) 吻墊( 又稱吻扣) : 置于吻座之上,正吻之下。現在一般用平口條代替。另附幾種特殊的瓦件:
(109) 星星瓦: 形如筒瓦(一般在四樣以上者) , 中有眼, 可加瓦釘和釘帽固定于大型琉璃瓦屋面中腰節處, 并可用于固定吻索的索釘。
(110) 底瓦星星瓦: 用于靠脊部附近或中腰節適當處, 用鐵釘釘進究瓦泥灰內( 瓦釘部位被上一塊板瓦遮蓋)。現不常用。
(111) 筒瓦瓦尖( 又稱瓶子嘴) : 一半以上有釉, 小部分無釉,` 于脊部壓尖處由正當溝壓蓋, 現不常用。
(112) 蝴蝶瓦: 用于兩坡板瓦于脊部匯合處之上。現不常用(此件又稱夾泥瓦)。
(113) 板瓦抓泥瓦: 小頭屈曲處嵌入完底瓦亦多己內, 在底瓦中間使用。現不常用。
(114) 竹節勾頭: 用于圓形攢尖建筑的瓦件, 一端大, 一端小, 稱為竹節瓦( 又名箭桿瓦、錐把瓦)。其勾頭至熊頭端有收分。
(115) 勻竹節筒瓦: 一端大, 一端小,用于圓形攢尖建筑。
(116) 竹節瓦滴水: 由滴唇向后可有收分。也可用一般琉璃滴水。
(117)乃竹節板瓦。大口至小口有一定收分,用作圓形攢尖建筑底瓦。
(118) 兀扇瓦( 或寫作兀苫瓦) : 至圓形攢尖瓦面頂尖的寶頂底下, 筒板瓦甚小, 聯做成一片, 故又俗稱“ 聯辦” , 又取其形狀似“ 蓮瓣' 之意。
(119) 無脊磚交頭: 用于磚欄(矮墻) 端部壓頂。
(120) 無脊磚方角: 用于磚欄壓頂直角轉角處。
(122) 無脊瓦: 用于磚欄壓頂。
(123) 咧角盤子: 用于瓦件在八、捎頭:
(124) 羅鍋披水磚: 用于卷擁披水排山脊的脊中部位。上述從“ 龍” 到“ 行什” 等屋脊走獸在使用中一般成單數, 并視建筑物規模按規制采取三、五、、九不等,僅見故宮太和殿用至“ 行什” 。古建吻獸的式樣眾多, 清代官式吻獸程式化明顯,比例亦有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