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破思維定勢:壞的事情不一定會帶來壞的情緒;人們在刺激與反應之間還存在著一段距離,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是如何應對這個距離,因此打破原有思維定勢很重要。
2、加一道防火墻:在帶來壓力的事情和產生負面的情緒的自動連接中,加一道防火墻,負面的事情只不過是負面的事情,怎么樣相處我們有選擇的自由。
3、訓練彈性肌肉:強化訓練能夠讓肌肉更強健,同樣心理的能力、積極情緒的恢復力量,也像肌肉一樣通過訓練是可以恢復的。
4、尋找成就感:在工作中也一樣,遇到一個復雜的、困難的問題,先回顧過往的成功案例,并找一個容易取得成功的突破口進行嘗試,先建立對這個復雜問題、高壓力問題的信心。
5、尋找好榜樣:找到榜樣之后,你仔細地去觀察,這個人做了什么事,究竟是怎么樣成功的,你要有意識地去模仿這個榜樣,模仿他的行為,模仿他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這樣我們就能夠一點一點找到這種掌控感。
6、找人尋求鼓勵:在高壓環境下,關鍵時刻別人跟你說一句,比如“小單,我相信你一定行的!”這種鼓勵可能對你的幫助是非常非常大的。
7、體驗興奮感:想辦法在高壓力的環境下去體驗一種興奮感,去營造一種開心積極的氛圍。比如大家壓力都很大,當有一個小進步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去慶祝,去開一個Party等等。
8、常懷感恩之心:常常去感激別人對自己做的事情,會讓自己產生幸福感。
9、逆境敘事法:我們回過頭來重新看過去經歷的時候,可以像講故事一樣再講一遍,但是視角要發生變化,我們不是受害者的視角,而是一個克服了困難的振作者的視角來看這件事情。與此同時在敘事過程中,要明確地思考:能擺脫低谷的關鍵環節是什么?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讓自己走出了低谷?自己從低谷到現在成長的過程中究竟是怎么樣的經歷?
10、建立使命感:使命是說我們注定要做的事情,從心底去熱愛的事情,它是一種內部動機。工作型、事業型的人,都是外部性的激勵,是出于獎金、上司的獎勵、晉升的機會等等;而使命型的人,有內部的動機,真正地理解自己為什么會享受生命的意義。